目前分類:報導評論 (8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MO0018 一個人的朝聖---正封面  

人生超過三十個年頭了,這一路上多少人擦肩而過的來來去去,人生旅程的列車沿途停靠,到站上車下車,生命就像不知不覺就開始,卻也不知終點在何處的長程旅行,也許下一站停靠,就換我下車了。沒有預排行程的人生旅行,像是沒有地圖的冒險,面對著未知,我們只能依賴想像力,憑著決心與勇氣才能繼續前進,在人生這不可逆的單行道上,有什麼你覺得必須一定要完成的事?見某人一面,某些該說卻沒出口的話?該做卻沒作的事?
經典小說《在路上》啟發無數青年踏上探索自我的旅程,遠藤周作的《深河》追尋生命價值與犧牲的意義,松浦彌太郎少年時期的美國浪遊,成了他生命中最珍貴的養份,如此才有後來的《生活手帖》這本雜誌。旅行與流浪的深層意義,往往是為了追尋,往外展開冒險壯遊,同時也是往自己的內在深處探索,旅途上的際遇,可能成為日後的珍貴回憶與生命養份。
 

記得電影《阿甘正傳》嗎?故事貫穿主角的人生,也貫穿了一段現代美國的歷史,踩著一雙慢跑鞋跑過無數村莊城鎮的阿甘,途中遇見許多人與追隨者,發生了許多趣事。而《一個人的朝聖》這本精采好讀的小說,也像極了一部感人的公路電影,故事主角是一名自酒廠退休的男子哈洛,他意外收到前同事昆妮的來信,表示她罹患癌症住在安寧病房療養,這封信是與哈洛道別的。於是哈洛寫了回信,前往寄信的途中,偶然受到一位女子啟發,為了給老同事昆妮活下去的希望,哈洛打電話告訴昆妮自己即將步行前去探望,希望她能堅強活下去,等待他的到來。


哈洛於是展開了這場超越500哩路,從南到北穿越英國的旅程,原本只是去寄封信的他,要怎麼跟妻子交代出發的原因?面對二十年的老同事,哈洛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去探望昆妮?在這段不凡的旅程上,哈洛回想自己的人生,也決定面對自己深埋內心二十年的祕密,如何重拾與妻子當年相戀時的浪漫激情?故事描寫哈洛在旅程上遭遇,他回憶自己的人生,有些沒說出口的話,該作卻沒作的事,現在還有機會去完成,也唯有坦然面對自己的過去,才能重新開始。這麼精采又溫暖的故事,入圍2012曼布克獎,想當然也不意外。

文/ 戴米恩

來源-誠品文學報 第53期 2012.10.04出刊http://www.eslite.com/epaper_publish.aspx?code=lit&pub=20121004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89861208190.jpg  

《孩子,我要你活下去》訴說每位父母最微小的心願──不用成就輝煌,只要孩子們健康平安地長大,但對擁有罕病子女的父母來說,這心願如此艱難。他們為了子女奉獻所有,願意站在最前線戰鬥、抗爭,只希望能夠擁有一般人以為最平凡的、甚或常常被忽略的天倫之樂。本書被改編成電影「愛的代價」,由好萊塢巨星布蘭登費雪和哈里遜福特擔綱演出,不僅是醫藥界的傳奇,更是充滿勇氣與父母之愛的動人故事。

故事主角柯勞利拒絕接受命運的安排,他選擇了自己的解決方法:他自行尋找科學家,開發特效藥,用自己一生的積蓄投入生技事業。開發藥物的挫折、利益衝突的指控、孩子們惡化的病情,都在時間分分秒秒流逝之際,考驗柯勞利一家人所能承擔的極限。

本書是個讓人心疼的故事:其中有醫藥研究的祕辛,商業風險的衝突,以及一個家庭那不肯認輸的奮戰精神。我們需要這些感動,也因此讓本書獲得100年第60梯次的好書大家讀推薦!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9.jpg  

作者:李永展(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根據「聯合國人口基金」的統計,全球已超過50%的人居住在都市地區,這個比例在2050年前將接近80%(人口約增加30億人);如果採用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來生產這些新增人口所需的糧食,大約需要109公頃(大約1.2倍巴西國土面積)的新生土地! 

但是聯合國也指出,全球適合生產糧食的土地大約有80%已被使用,其中約15%未被妥善利用。反觀台灣在2007年時便有高達79.6%的人居住在都市計畫地區,而國土利用也早已透過「地盡其用」理念開發殆盡。因此,台灣更需面對人口/土地/糧食環環相扣的議題,我們要問的是:該採取什麼對策來因應這個大挑戰?

 由於都市聚集了眾多人口,往往衍生各種環境問題,除了傳統三廢(空氣污染、水污染、垃圾)外,更製造了許多新議題(如溫室效應及生物多樣性問題);可以說,如果能將都市衍生的環境問題妥善處理,將可解決全球泰半環境問題;易言之,地球能否永續的主戰場將取決於都市地區能否永續。

有鑑於此,各種因應環境變遷的空間規劃構想及作法相繼出現,包括與水患共存(Living with Flood)、為水留下空間(Make Space for Water)、跨域治理、綠色大眾運輸導向發展(Green-TOD)、生態城市規劃及生態街廓營造等。而在高樓林立的都市地區則有「垂直農場」(vertical farm)構想的出現,這種新的垂直農業生產方式如果能實現,或許能提供人類足夠的糧食、使土地回歸自然,並使選擇居住在都市的人更健康、永續。

垂直農場是一種將大規模農業生產建置在摩天樓上的作法,有人甚至將這種技術稱為「農場摩天樓」(farmscraper)。垂直農場使用再生資源及溫室技術(如水栽法),可全年生產水果、蔬菜、香菇及藻類;而經由轉化傳統戶外農場的自然環境,同時減少運送食物的能源成本,垂直農場可減輕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所造成的氣候變遷現象。

垂直農場的表面積比等面積的傳統農場受到更少陽光的照射,因此需要更多的人工照明及熱能才能在四季正常運作,致使批評者認為成本太高而不可行。另一個爭論不休的議題是,尚無有力證據證明垂直農場使用再生能源的生產及運輸成本比直接在鄉村生產食物而後將其運送到都市來得划算。

由於具可控制的環境,垂直農場的生產力較不受氣候的影響,因此也較不受極端氣候事件的影響,後者在氣候變遷將增加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率下更形重要。如果處理得宜,垂直農場允許現有農地回歸自然,並減少森林消失、沙漠化及其它因農業生產而破壞生物群落的情況;而生產區位較接近消費者,更能進一步減少運輸及冷凍所消耗的化石燃料。

研究指出,超過70%的地表水用在傳統農業生產上,而傳統農業往往使用大量的殺蟲劑、除草劑及肥料,透過水體的流通,這些藥劑或肥料便成為污染水體的元兇之一。透過可控制且再生循環的環境下生產作物可減少殺蟲劑、除草劑及肥料的使用,使垂直農場減少水體污染,至於在垂直農場生產有機作物不僅可能,也是一種非常可行的生產及行銷策略。

由於水循環在可控制的農業環境中更可行且更具經濟可行性,垂直農場比傳統農場使用更少的水,而透過土壤水分蒸發蒸騰損失總量,垂直農場可將黑水或灰水轉化成可使用的水。垂直農場不只使用較少的水,更能加以循環使用,因而彌補了植物蒸發的水分,更重要的是,這些回收的水是純淨的,並且可用在農作或飲用上。

另一方面,使人類活動遠離大面積土地或許是減緩進而終止以人為中心思維所造成地表動物大量滅絕的現象,因為大多數人類佔用的土地是用作農業生產,因此,垂直農場的倡議將是讓足夠土地在維持人類生存前提下回復為動物棲地以免滅絕的可能出路。

在一個愈來愈擠、愈來愈熱的地球上,台灣雖然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但不應也不能漠視全球環境變遷議題,不同部門、不同組織應有相對應的策略及行動,從宏觀的國土規劃、區域治理,到微觀的永續社區、生態街廓。而在都市人口將近80%的台灣,如何讓都市居民在面對人口/土地/糧食的挑戰下作出對地球更友善的作法,垂直農場或許是值得各界深入探討的另類選擇。

(本文已取得李永展老師同意,轉載於馬可孛羅部落格)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ate有話】李清志老師在《台北學》「台北新樂園:尋訪台北城的歷史幽靈與空間意象」一文中,將台北和東京做了有趣的對照,比起擁有眾多文獻資料的東京,台北的精采一點也不遜色,只是我們尚未發掘。相信透過裡老師和我們家主編維珍,將會激盪出更豐富的台北風貌,歡迎各位朋友準時收聽。

9789861207285.jpg     
 

Bravo FM91.3電台  建築新樂園  李清志

5/31(二) pm 10:00

6/5(日)pm2:00

icon_media02.gif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ate有話】若有途經宜蘭地區,或是住在宜蘭的朋友,歡迎收聽唷!和瀞儀談書時,又再次看到這段內容,覺得非跟讀者分享不可阿!

我還記得幾年前,一位老友告訴我他的妻子將離開他時,他臉上憤怒的表情。妻子抱怨自己無比寂寞,而他「沒有支持她」,但是他根本不了解她的話是什麼意思。他覺得自己這幾年來做牛做馬都是為了照顧妻子。「好吧,」他承認,「也許我沒有在情感上支持她,但是老天,我供養那個女人!我為了她兼兩份差!難道這樣還不 能表示我愛她!她應該知道我願意做任何事來繼續提供她生活所需並保護她!如果發生核子浩劫,我會立刻趕到她身邊,把她扛在肩膀上,帶她穿越四處著火的災難 現場,到安全的地方,她知道我會這麼做!她怎麼能說我沒有支持她?」

 我無法告訴我心碎的朋友那個壞消息,不幸的是,在大多數的時間,核子浩劫不會發生。不幸的是,在大多數的時間,他的妻子需要的只是多一點關心。──《約定:帶著愛去旅行》


9789861206264.jpg  

 

飛碟北宜台  下班蘭陽有約

瀞儀(主持人) & 辰芳(馬可孛羅行銷企劃)

4/22(五) 19:00

頻道:宜蘭(FM 89.9)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ate有話】衛茵姐是《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的書迷,因此續作《約定:帶著愛去旅行》特別找了她推薦。我也很好奇,衛茵姐會怎麼介紹這本書,畢竟一個人的旅行,和兩個人的旅程,風景可是大不相同啊!各位捧友別忘了準時收聽噢!

約定_平面.jpg   
 

飛碟聯播網  下班女王  朱衛茵

4/22(五) pm 7:00

icon_media02.gif

台北(FM 92.1)

苗栗(FM 91.3)

台中、彰化、南投(FM 89.9)

雲林、嘉義(FM 90.5)

高雄、屏東(FM 103.9)

台東(FM 91.3)

花蓮(FM 91.3)

宜蘭(FM 89.9)

澎湖(FM 89.7)等各地區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89867247735.jpg

【偷偷說】博客來現在有7折優惠喔!快去搶購

書名:關鍵字:臺北
作者:王盛弘
出版年:2009
出版社:馬可孛羅
評委推薦:
2008年出版的《關鍵字:台北》一書,是散文家王盛弘系列性創作《三稜鏡三部曲》中之第二部。其《三稜鏡三部曲》第一部《慢慢走》,曾以一枝靈活自由之筆,書寫旅歐觀想、個人早期台北經驗,並深情懷想原鄉母土、追憶童稚時光。
《關鍵字:台北》一書延續其《三稜鏡》首部曲抒情筆調、敘事風格,但作品主題與背景則聚焦於他遠離原鄉、落地生根的台北。王盛弘以極其個人化的書寫、詮釋方式,將台北的風格街衢景點,乃至庶民生活倍感親切的花市、夜店、健身房等都會場景風景背景,納入一種類小說敘事架構中,於是,舉凡城市的聲音、氣味,遊走 呼息於都會裡的人與這些台北人的故事等,遂都在其筆下呈現濃厚的戲劇感。
值得一提的是,書前多幀彩色照片,以深情凝視台北之眼光,捕捉這城市的滄桑、美麗、記憶與雋永的趣味,格外令人低徊。如此深情運筆運鏡,《關鍵字:台北》實撥動了台北人心底最敏感的一根絃。

「悅讀臺北101」 活動網頁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自logo3.png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大家對於英國的印象,不再只有過往的貴族紳士國度的嚴謹刻板印象,英國已成為全世界競相取經的創意島嶼,充滿活力的設計大國,而《從設計島到創意國:英國頂尖設計全解碼》書中解開每一件來自各設計領域啟迪人心的創意點子秘密。書談的是來自全英國一時之選案例的創意思維,與一般設計書不同的是,不是專注單一設計領域的奇異構想,而是以市場上實務經驗為經,全面多元開放的設計範疇為緯,捉住大師們的細膩獨特而敏感的創意思維,與各式創新的想法概念,絕對衝擊你的靈感資源庫。

ST KEA Identity 聖凱教會識別。  (P74/75)

文/李俊明 (本文作者為 設計與生活風格作家、《2535》雜誌編輯總監)

作為《從設計島到創意國:英國頂尖設計全解碼》首集譯者,同時又是生活美學與設計書寫者,讀這本書時似乎有點過份著迷,也投入太多情感;它不但勾起當年深夜伏案與首集譯文奮力搏鬥的回憶,同時也讓我不時對照著這幾年觀察、探訪英國設計的美好經驗。

很 佩服負責編撰本書的作者約翰‧索瑞爾,能有這樣的行動力完整蒐羅不同層面的英國創意表現,再次以「書」這樣令人可以細細品味的媒介出版。這是一種自信的表 現,也是一種帶著優雅的炫耀。看過整本新書的中文版面,我在腦中思索,最適合用來形容當代英國設計或創意表現的,該會是什麼樣的中文字詞?

我決定以放空的心情,再次一遍遍瀏覽本書。說也奇怪,翻到西服設計名家Ozwald Boateng那篇時,他提到:「真正的設計能力,在於相信你的直覺,並將直覺融入作品」。這剛好與我的想法產生強烈共鳴,腦海中也自然浮現「出其不意」這四個字。

我的直覺告訴我,這四個字很貼切!令人驚豔的英國創意,往往出現在最不可能想到的地方,這就成為了一種有趣的國家創意特色。

瞧!這整本書的企畫與編排概念,就很不同於一般大堆頭的設計書,它簡潔、舒緩、多元,有時甚至也帶了一點幽默。誰看過用大自然地景圖片來做設計書的開門頁與單元分隔呢?多棒的創意!

反思、革新、顛覆、人文主義、轉變、流暢、精準、透明、紀念性…等單元命題,除了延續首集風格,也點出了更為宏觀,更以人為本的發想思維

至於書中取材,那就更不用說了;大至火車站、奧運競技場、藝文表演空間以及電視台企業識別改造,小至信封、郵票、書封、燭臺、躺椅布面、字體字型…每一件都讓人驚呼:「為甚麼英國人可以想到這些令人拍案叫絕的點子!」

可是這樣說也很弔詭,所謂「英國人」,其實早已不是印象中的盎格魯薩克遜白種人;今日的英國,匯聚了來自全球的靈活腦袋,在開放多元的環境中,激盪出燦爛繁盛的創意之花。

因為新與舊文化的撞擊、傳統與新潮並存的渴望、在地與外來的拉扯,促成了英國創意的這些「出其不意」。你可以試著想像一下,在傳統文化仍然當道的氛圍或心態下,為了求新,其實大致只有兩種結果;要不就是非常巧妙地融合當代生活與傳統,要不就是徹底背離傳統,開創全新格局。

而英國正是以這樣的力道,發展出許多出其不意的創新,給所謂的文化創意,加了很多Twist & Turn。

因此當代英國的創意結晶,不只出現在英國,也早已走向全球;英國文創更因此成為許多國家在發展相關產業時的借鏡。

看了本書,我再次想到,談創意、論設計,往往容易落入對於作品的狹隘討論介紹或特定議題關注,而陷於「見樹不見林」的弔詭。幸好這本全新的《從設計島到創意國:英國頂尖設計全解碼》,以獨特的議題設定分類,為我們找出看創意、學設計的另外一種綜觀方向。

我期待,我們可以一直被這樣「出其不意」的創意「驚嚇」,而深深愛上創意與設計。

Boateng Savile Row 波坦英式西服

約翰.索瑞爾John Sorrell馬可孛羅 | 出版日:2011/01/13

博客來 .books.com.tw(79折) 誠品 eslite.com(85折) 金石堂 kingstone.com.tw(79折)

更多好書 可參加 馬可孛羅三杯茶好書團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89861204857.jpg 

飛碟聯播網  夜光家族  光禹

1/12(三) pm 10:00

icon_media02.gif

台北(FM 92.1)

苗栗(FM 91.3)

台中、彰化、南投(FM 89.9)

雲林、嘉義(FM 90.5)

高雄、屏東(FM 103.9)

台東(FM 91.3)

花蓮(FM 91.3)

宜蘭(FM 89.9)

澎湖(FM 89.7)等各地區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89861203706.jpg

 

中廣新聞網  新聞大解讀

胡忠信(中廣主持人) & 熊宗慧(台大外文系助理教授)

12/17(五) pm 8:10


icon_media02.gif

新聞網頻道
AM657 台北、桃園
AM882 新竹
AM1413 苗栗
AM720 台中、彰化、南投
AM1350 嘉義
AM1296 台南
AM864 高雄、屏東
AM630 宜蘭
AM819 台東
AM855 花蓮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89861204390.jpg

《創意零極限》將於本周四(12/9)出版,本書被選為30雜誌12月號的封面專題。書中的33項挑戰,讓每個人能夠打破舊有思維,挑戰自我的創意極限。你也準備好接受展開冒險了嗎?

 

33個創意極限任務30雜誌 12月號

 一個「創意摸彩袋」,裡頭有33 個不同的「創意任務」,你下一秒抽到的創意任務,將會是刺激有趣,還是困難重重?人們都會慣性思考,但是卻很難想像,乍看之下和自己幾乎不相關的世界,隱藏著最大的創意突襲點,觸發你發覺自己「想的不一樣」的設計思考能力。

http://forum.30.com.tw/Board/show.aspx?go=2210

 

IMG_8722.JPG

30雜誌 12月號.JPG《30雜誌》12月號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89861202211.jpg

 

中廣新聞網  新聞大解讀

胡忠信(中廣主持人) & 辰芳(馬可孛羅行銷企劃)

10/12(二) pm 8:10


icon_media02.gif

新聞網頻道
AM657 台北、桃園
AM882 新竹
AM1413 苗栗
AM720 台中、彰化、南投
AM1350 嘉義
AM1296 台南
AM864 高雄、屏東
AM630 宜蘭
AM819 台東
AM855 花蓮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89861202099.jpg

中廣流行網  StreetVoice未來進行式

小樹(中廣主持人) & 辰芳(馬可孛羅行銷企劃)

10/9(六) 晚上10:00~12:00

 

icon_media02.gif

中廣流行網
FM103.3 台北、基隆、桃園、台南、高雄、屏東、玉里、澎湖
FM102.9 新竹、苗栗
FM102.1 台中、南投、台東、花蓮、宜蘭
FM103.1 嘉義
FM107.3 埔里
FM96.3 金門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旅行與人生,其實是同一件事

《三等車票》的故事,不免讓我想到之前閱讀的《深河》,同樣以印度為背景,以旅行為框架,用不同的手法,凝視人的存在與生命的價值。故事講述一群從未離開村子的貧窮小村民,搭乘火車的三等車廂,環遊印度旅行一萬五千多公里,耗時七個月。在旅途中,他們看到了村內與村外階級的差距與衝突,他們的心窗從此開展,經歷了許多困難,同時也獲得了成長。

我一直都認為,旅行與人生,其實是同一件事情,人生不過也就是一段旅程,同樣有起點與終點,只不過,人生的旅行,長了一點而已。

對於旅行的形式,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有人選擇跟團,有人選擇自助,有人要奢華之旅,有人要當背包客。至於旅行的目的,是為了休完年假,逃離工作,還是為了轉換心情?把自己拋到陌生的國度,什麼都是新的,現實裡的忙,生活裡的悶,全都忘了,眼見的都處處都是新奇,你得到一個全新的自己,暢快!

只要出發,改變就已經開始!不,當你預約到機位的時候,改變就已經開始了!你充滿期待,對於眼前煩亂的工作與生活,對於身旁難以忍受的人,你終於可以暫時離開。在候機室的椅子上,你雀躍不已,旅程中你完全解放,然後,你終究還是要回來。

你回來了,你回到原本的自己了。

你可以暫時離開現實,去到陌生的國度,那人生呢?如果無法離開人生,那麼這場超級長途的旅行,真實的意義是什麼?在捷運上,在電梯裡,在辦公桌前,在生活裡,我們都在旅途中。而在人生旅途中,我們如何打開自己,真誠的與自己還有世界相處,找尋人生的意義?

(本文轉載自 誠品網路文學報)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ate有話】中秋節的前夕,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要返鄉過節,若有途經宜蘭地區,或是住在宜蘭的朋友,歡迎收聽唷!這位作者保羅‧索魯是位非常特別的旅者,至於特別之處究竟為何,聽了就知道!

9789861202549.jpg

 

飛碟北宜台  下班蘭陽有約

瀞儀(主持人) & 辰芳(馬可孛羅行銷企劃)

9/21(二) 19:00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悅讀館於9/18(六)刊登資深廣告人 孫大偉的推薦文,他將《三等車票》列為「人生必讀」書單,並為書中每一位小人物動容,與大家分享。

旅行,讓他們開始擺脫宿命   孫大偉(資深廣告人)

「老傢伙,出遠門嗎?」

「對,要去看整個印度。」

「還有月亮?」

「那個不必,我已經看過了。」

一群行將就木的年長村民,因為一位仁慈的女地主在過世前立下的奇特遺囑,希望自己的村民能夠旅行印度見世面、長見聞!於是村民們在她闔眼後,展開了搭乘火車繞行印度的長途旅行。

這是發生在四十年前的真實故事,出發地是當時仍屬印度領土的孟加拉,當時還沒有獨立建國……

行百里路,勝讀萬卷書。   

這是咱們老祖宗的一句老掉牙的話,但是對孟加拉的這些村民來說,他們連一卷書也沒讀過!因為他們不識字,他們是文盲!連寫信都須要別人幫忙!

他們大部分是耕田的貧農,兩隻腳從出生就被緊緊的拴在土地上。他們跟耕牛一樣,他們的眼界,也僅僅是視力所及的範圍。那就是他們認知的全部世界,也是他們一再輪迴的人生。

他們搭火車持的是三等車票。

什麼是三等車票?

當村民在旅途中好心的邀請一位他們曾經伸手救援過的外國女學生一起搭乘時,驗票員兇惡的這麼說 :

「只有乞丐或是貧農才可以使用三等車票……,外國人根本不應該搭三等火車。坐了三等火車之後,他們就只會告訴其他人,說印度是又髒又落後的國家。我們要外國人去搭頭等火車,車上有很好的軟座位,還有很好的服務生和飲料,可以看到這個國家很美麗,有很多工業……

「大多數人都是坐三等火車的。」

「管他大多數人是笨蛋,一無是處,只買得起三等車票!有工作的人就坐二等,外國人則永遠坐頭等。」

這些村民是分批出發的。由年紀大的這群人打頭陣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年紀大了,來日無多。

也正因為年歲已高,所以讓人看見他們根深蒂固的積習和成見是如何緊緊的捆綁住他們的內心和形體。

也讓人看見他們是如何的隨著越走越遠的腳步,一分一寸的掙脫那些彷彿枷鎖般的宿命。

雖然年事已高,雖然腳步蹣跚,但是只要開始出發,改變就已開始。

車尾處則有幾個女人窩在阿米雅周圍,分工合作幫忙做飯,大家都很快樂地做著熟練的事情……她們大家似乎都忘了,在村子裡的時候,她們是絕對不會一起做飯的。

「我們在村裡的時候,規矩是不吃陌生人的東西,到了這裡我們也要按照規矩來。」

何止是不會一起做飯?甚至有些人根本是不屑彼此往來!印度的種姓制度和職業貴賤都是與生俱來的壁壘。

當他們進入一所大學參觀,由一位教授帶領他們走進學校裡的餐廳,我們習以為常的平常景象,卻是他們的異端震撼。

 

「你是說,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甚至外國人,都坐在這裡,當著對方面吃同樣的飯菜?」

「對,還有好幾個伙伕負責煮伙食。大家都在一起吃飯,另外也備有飯菜給那些住旅社的人吃。」

「學生也跟外人住在一個屋簷下嗎?」

他們寧可餓肚子,也不吃陌生人做的食物。甚至當她們在印度北部的山區飢寒交迫,人人病倒時,還需要大費周章去拜託一位嫁到當地的遠親來做飯菜,他們才願意進食。

愚昧啊!無知啊!餓死算了!!看到這裡,不禁掩書長歎!

但是,心底又有股聲音提醒自己,這些穿著打扮在旁人眼中像乞丐一樣的村民,其實自有他們人生的智慧和生命的韌性!否則,他們不會在垂暮之年邁向未知,出門旅行。

「我們之所以做這趟旅行,是因為烏瑪姐希望我們這樣做。烏瑪姐也環遊過印度,甚至還飄洋過海到過英國,可是她並沒有帶個廚子到處去。沒有伙夫好像旅行起來更困難。不過,就算是鐵路局的飯很難下嚥,我們也得吞下去,反正要吃飽就得什麼都吃。」

村民聽了她的話,驚訝得說不出話來。阿米雅一向很謹慎地遵守規矩,離開哈耳德瓦之後,沿途只有蘇倫德拉吃了鐵路局供應的飯菜,而阿米雅是罵得最兇的一個。

「黎娜開口講話之前,很審慎地看著每張臉孔。

我們都老了,身體不中用,有人還病了,我們需要吃熱的飯菜。要是我們下輩子投胎的地方,是取決於我們年老時所吃的東西的話,那麼我們現在覺得很了不起的這些美德、正當行為,便一點意義都沒有。我贊成阿米雅的看法,我們應該像蘇倫德拉一樣保持健康,有什麼就吃什麼。蘇倫德拉,你告訴我,你有沒有吃過那個什麼冰淇淋甜筒?」

一群好可愛的烏合之眾!一趟令人淚涕交加的旅程!

他們看似在旅行,其實是不斷的在改變、在學習。最後,他們旅途中增長的見識,開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這本書二OO二年初版時我就有幸讀過,如今重看一遍,結果還是一樣,熱淚盈眶、不能自已。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周娛樂‧時尚》No.100 書訊

 無所事事的美好

    我得坦承3年前曾被《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這書名誤導,以為又是高唱自助旅行萬歲的書,瞄了眼書封隨即放回架上;我也承認是茱莉亞羅勃茲主演的同名翻拍電影預告,讓我決定回書店再翻一次。半小時後,這本書已經躺在我的書桌上了。

    儘管義大利、峇里島和印度這三個旅遊勝地串起了全書架構,但《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其實是一本自我救贖的書。更詳細一點該說是──從小夢想結婚生子、兒女成群的伊莉莎白,在30歲後的某天,赫然發現自己不但不想擁有小孩,甚至不想要老公與婚姻,於是她企圖自殺失敗後瞬間崩潰,接著開始重新認識自己,學會享受生活的過程紀錄(當然我得強調,認識人生需求的覺醒與愛情婚姻失敗無關,這恰巧只是所有誘發刺激的觸媒中,最強烈直接的一種而已)。比起中文書名,我倒覺得原文書名《Eat, Pray, Love》才能精準傳達作者本意。

    吃、祈禱、旅行,這三件看來尋常平凡的事物,竟然讓作者走過陰暗幽谷。個中精妙倒也不是她吃了天價頂級美食、遇上得道高人點化,或是走了趟奢華貴婦之旅,而是她終於認清自己的面目和想要的人生,接著發現快樂與娛樂的不同,而無所事事其實也是一種美好。

    跳開個人如何自我覺醒的過程不談(這牽涉到自我價值觀的許多差異),也擱置存款數字的考量(作者開頭便承認能夠放逐自我一整年,是因為她已先領到了版稅),《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朝我們無預警丟出原子彈──為什麼做每件事都需要冠冕堂皇的理由?「我聽見我前夫的聲音在我耳邊不屑地說:『妳放棄了一切就是為了這個?這就是妳把我們的共同生活一手摧毀的理由?為了幾條蘆筍和妳覺得發音聽起來很快樂的義大利語?』」「沒錯!」人生的黑暗谷底讓伊莉莎白學會只要在生活裡感受到任何一絲可能的快樂,就得死命抓住它,「這並非自私,而是義務。你有責任去尋找生命中的美好,無論多麼微不足道。」

    當然除非你家財萬貫,否則沒有人能永遠過逸樂的日子,只是偶爾過這樣的生活有何不好?伊莉莎白決定花上一生中的一年時間,四個月在義大利每天忙著尋找下一頓美食、坐在曬得到太陽的噴泉池邊打盹、大聲唸出聽來很開心的義大利文,「沒有原因目的,只是我現在想這麼做。」接著她遠赴印度某個不知名的瑜伽道場,學習如何從容呼吸、打坐、散步,讓身體大腦徹底放空;然後在峇里島的梯田和鄉間體驗「平衡」生活,「我學會有時候擔心其實無濟於事,就去享受吧!」

    旅行也好、吃飯也好,一個人也好、兩個人也好,做什麼事情或是不是自己一個人都不重要,享受能讓你快樂或滿足的分秒才最真實。哪怕只是無所事事,也很美好。

【Kate有話】與大家分享剛剛拍下的畫面,《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在書店被搶購一空的情景。(已在加緊印刷中了!)

IMG_8691.JPG

IMG_8695.JPG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89861202716.jpg

中廣流行網  蘭萱時間

蘭萱(中廣主持人) & 吳繼文(知名作家)

9/16(四) am 7:10

icon_media02.gif

中廣流行網
FM103.3 台北、基隆、桃園、台南、高雄、屏東、玉里、澎湖
FM102.9 新竹、苗栗
FM102.1 台中、南投、台東、花蓮、宜蘭
FM103.1 嘉義
FM107.3 埔里
FM96.3 金門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ate有話】蘋果日報上周六(9/11)報導《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這次邀請到陳意涵、賴雅妍、路嘉怡、夏于喬來分享她們閱讀後的心情。有趣的是,在專訪影片中她們都分享了書中不同的段落,有人為作者的幽默風趣傾倒,也有人對文中貼近自我的文字或美食迷醉!與大家分享‧

http://tw.nextmedia.com/subapple/article/art_id/32804658/IssueID/20100911

藝人陳意涵:女人不是在交往 就是在分手

我看書很少想畫重點,但讀這本小說時,常會出現某段文字,讓我讀到就覺得馬上要記下。──陳意涵

這本書講的不只是心靈,最重要的是告訴我們如何享受生活,如果你正處於人生谷底,或是已受到傷害,又或是正受到傷害,請你一定要來讀這本小說。──賴雅妍

我最喜歡女主角,她是一個用力享受生命,但卻又知道自嘲的女生,作者的筆觸很幽默,例如形容離婚後的生活,就像「周末假日尖峰時刻的高速公路連環車禍」,我讀到這一句時,當場就笑出來。──路嘉怡

女主角去了三個地方,其中我最喜歡義大利,尤其是作者形容美食時讓我很有想像空間,像口感如性感厚實舌頭的草菇,還有當她把拿坡里披薩上的煙燻火腿,形容成鋪掛在帽子上的細緻蕾絲時,光想就很好吃。──夏于喬

享受吧.JPG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Kate有話】前幾日將《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寄給 小樹La Vie專欄作家,StreetVoice音樂頻道總監),就看到他在FB上的好評以及朋友們的回覆,蠻有趣的呢!與大家分享。

小樹.JPG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