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最新出版的《東京下町職人生活》,上市後已陸續獲得許多讀者朋友,以及媒體朋友的熱烈迴響,不管是東京下町的美好風景、書中職人的口述故事,抑或是中文版本的編排呈現、本書繪者的繪圖功力(澤田重隆先生也可算是一位職人呀),這些,都成為了大家對這本書愛不釋手的各種原因......

於是我們羨慕著本書編輯Yoshi在完成工作之餘,有機會帶著《東京下町職人生活》,前往日本東京下町實地遊歷,不僅親眼欣賞了繪者筆下留存的下町風光,也親身體驗接觸了,書中職人們的生活現場。


歡迎來到根岸之里
text / Yoshi
 
        這天,從日比谷線的入谷車站出來,耳鼻接觸到的空氣儘管還帶著寒氣,但冬陽和煦的光線大剌剌的照著,溫度似乎沒有想像中的低。
 
        入谷位於東京都的台東區,這一帶往西毗連著下谷和根岸,正是《東京下町職人生活》一書中八位職人活躍大半輩子的所在。在昭和21(1946)年終戰第二年,鳶工頭領野口義博從南洋回鄉時,他眼中的這一帶是戰火燒毀後的滿目瘡痍;如今,烽火煙硝早已不復可見,眼前的言問通和昭和通十字路口車水馬龍,兩旁的店家櫛比鱗次,人行道上自行車和行人來來往往,當年的歲月已像是塵封記憶了。比起東京都的鬧區,僻居山手線之東的這一帶,生活步調緩慢許多,讓人很能放鬆心情到處走走。
 
        隨意漫步,不意竟來到一段似曾相識的三叉路口,啊!這不是澤田重隆老先生手繪的插圖景象嗎?三岔口的那家賣煎餅的老店「手兒奈せんべい」還在,不同的是,此刻向陽,店門口拉下遮陽簾,遮住了大半的店面,不過簾幕後傳出一陣陣餅香,探頭一看,一位看似老板娘的老婦人正彎著腰排整著各色煎餅。




澤田重隆╱繪圖(摘自《東京下町職人生活》)

 
        轉身一看,隔著街道與「手兒奈せんべい」斜對望的竟是「千手院」,這是中根岸的七座寺院之一,寺院裡供奉的是千手觀音。庭院種植的銀杏早已轉成金黃,在陽光的照耀下宛如幅射出燦爛金光,映襯得鋪石步道顯得有些失色,但仍保有澤田老先先手繪插圖所傳達出來的那股優美姿態




澤田重隆╱繪圖(摘自《東京下町職人生活》)
     

       沿著同一條街道繼續往前走,還會經過七座寺院的另外兩座:「永稱寺」和「西藏院」,這些寺院全都沉浸在寧靜的氣息中,而一派典雅的木造建築,其中的土木工程應該留有野口一家三代的修繕痕跡吧。
 
        離開主要街道,轉進小巷裡,還能看見許多傳統的木造房屋,聽聞不到一絲嘈雜,只有偶爾吠叫的犬聲,大概是嗅到陌生人的氣息吧!偶一轉彎,眼前出現一條雙線道馬路,迎面的店家掛著「稻廼家」招牌,啊,是「小松屋」木綿豆腐達人熊井守曾經提過的那家蕎麥麵店呢,店門口的櫥窗陳列著逼真的食物模型,如果不是早餐還沒消化完畢,真想推開木門一探究竟。



 
        不知不覺的,腳步已經從入谷走過了下谷、根岸一丁目、三丁目,來到了根岸四丁目了。這一帶是當年所謂的「三業之區」,也就是料理店、藝妓院和茶室集中的地點,一到了晚上,就別有一番風情;不知經過這多年的歲月之後,繁榮喧囂可還會在夜幕低垂後上演?
 
        根岸雖有紅塵脂粉的歷史,但是文化背景卻不可小覷。在根岸二丁目,幾位文人雅士曾經蟄居在這裡,其中最著名的應是正岡子規和中村不折。正岡子規(1867-1902)是一位作家,擅長於俳句和短歌,他於明治25(1892)年來到當年的上根岸居住,其地點就是現在的「子規庵」;正岡子規與大文豪夏目漱石(1867-1916)是知己之交,當他罹患肺炎時,夏目漱石曾經來此探望。



 
        另一位文人中村不折(1866-1943)的舊居就在子規庵對面,同子規庵一樣都是東京都的指定史跡,如今稱為「書道博物館」。中村不折是留法的藝術家,也是書法家,他與正岡子規、夏目漱石都有交往,館中至今還陳列著他們的來往書信。

        在東京都的地圖上,根岸只有一節指頭大小,但是潛藏在大街小巷裡的豐富人文與意外驚喜卻讓人很想再度造訪。根岸人或許也有這樣的自負呢,在他們的街道上,不經意的抬頭總會看見造型雅致的街燈柱上懸著橫牌子,上面寫著「根岸の里へようこそ」──歡迎來到根岸之里


延伸閱讀-


《東京下町職人生活》,馬可孛羅最新出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