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偵探研究》試讀活動

看見此書名,就約略可以猜到這是本和推理小說有關的作品。事實上本書作者正是國內知名的推理引介人詹宏志先生。本作乃是收錄周刊專欄成書的散文集,內容則是以一些與書中偵探、推理小說有關的「雜七雜八」事情為主。

說到詹宏志先生,國內的推理小說迷應該很難不認識這位熱情的推廣人。從早期那足以壓死人的金閃閃硬皮精裝謀殺專門店,以及之後到現在許多名作前的導讀與序文,全都有著詹先生的名字在上頭,可以說是超級大前輩。

本書共分三大章,包括將時事與推理小說結合而成的「想像與真實」。以及描述作者本人遠征國外採訪推理名人經驗的「訪問記」。還有八卦本色(喂)、藉由鑽研各大經典內文以剖析偵探角色本身的「偵探研究」。

作為一個的推理小說迷,早期想必都有被詹宏志與唐諾兩人聯手荼毒勸敗的經驗(那怕我是不太及格的推理小說謎,掩面)。不過相較於唐諾那根本就是炫技的漫天鬼扯導讀,詹的介紹總是顯得平實而恰到好處。

(另外為免誤會我要在這邊聲明,雖然嘴上這樣講而且不是每篇都喜歡,但唐諾那兩本推理小說導讀選集我還是收得很高興。只要好看,我是一個非常愛讀作家炫技的讀者啊! <- 聽古典樂時明明常有跳過炫技部分的衝動)。

因為本作的主體畢竟是周刊專欄來的,因此關於內容上無法深入、、沒有體系、前情提要過多與重覆書寫等缺點也就可以體諒。畢竟一本雜誌的讀者跟推理愛好者的重疊度,恐怕只有低得可憐足以形容。

所以這種時候如果寫得太深入,變成除了少數推理讀者外根本沒人看得懂,那別說推廣之效了,對圈外人來說光是閱讀樂趣都不見得高。然後雜誌這種東西讀者不一定會每期追看,就算有,也不見得都會固定讀某篇專欄,所以某些基礎知識得一再重提也就不難想見了。

雖說作者可以在結輯時透過事後的修稿與增補來加以改變,但考慮到這樣做的問題其實也不少(比如說作者修改幅度過大結果等於重寫、專欄追讀者想收藏原文反而不可得等等),所以維持原樣也是個選擇。總之如果非要體系與深入剖析不可,還是請找專書或論文來讀吧,偵探研究實在只是本以「推理小說與人生」為主題的散文集啊。

本書第一部分由於結合時事,所以不免有些泛政治化,但只要能接受這些小小的牽拖,那散文本身讀來確實是相當有趣的。偵探研究的第二部分也就是推理名家採訪過程的對象其實只有兩位,乃是英國的柯林.德克斯特、以及日本的土屋隆夫。過程本身當然也描述得相當有趣,與名家的第一手接觸資料更是令人神往。

不過偵探研究這本書的最大重點,其實應該是第三部分的偵探研究(好鬼打牆的一句話)。顧名思義,佔了一半以上篇幅的第三章,正是對著名推理小說裡地主角、也就是偵探們的各類分析了。身為一名推理愛好者,書中許多內容其實都是已經知道、甚至十分熟悉(弔詭的是,就個人而言這些知識的來源有大半其實正來自本書作者)。

不過作者以流暢的敘述能力將其寫得更為清楚且迷人,已知的事實並不影響閱讀樂趣,反而讓人期待作者打算怎麼去解讀那些情節與現象。畢竟已經知道的事看別人用自己的方法漂亮地再講一次,讀來總是愉快。

看著作者引經據典、正經八百地依照劇情本身去考究偵探的感情生活、收費標準、執業概況,甚至腦內結構分析等對小說本身而言頗為雞毛蒜皮,但在讀者眼中卻是有趣至極的(推理宅)趣味雜事,可以說是相當地引人入勝。

當然很多事情諸如福爾摩斯沒啥感情生活可言(若您堅持他與華生感情生活融洽,那我也不反對),又或者是冷硬派與古典派偵探的計費方式截然不同這種小小(?)閒事,對推理謎來說全是早就相當清楚的東西。但就像上頭提過的,看見這些事情被以清晰且迷人的方式再寫一遍,已知的事再讀一次感覺還是很棒。

老實說偵探研究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遊刃有餘」四個字,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作者本人對推理小說那深度與廣度並具的瞭解。書中有許多作者本人長期閱讀推理作品下來的感想,讀著讀者也不禁令人想興奮地尖叫說:「我也是呢。」

比如說靠推理小說認識世界各大城市啦、用屍體做地標等等,許多中肯而微妙的敘述在章句中不時出現,每每令人會心一笑。由於作者本人較偏向歐美推理,所以本書中提到的日本推理實在不多,如果是非日系不看的讀者可能比較無法得到宅趣。

但反過來說,本書做為歐美推理的入門介紹絕對十分稱職,完全是讓人陷入歐美推理泥沼的好陷阱啊!(笑,更因此被一群書友戲稱為超勸敗書 <- 我要炫耀裡頭提到的作品大都讀過,沒怎麼被勸敗到)。

做為一本以大眾為對象的推理小說主題散文集,偵探研究在趣味性與內容份量上已經足夠。外行看門道有趣又可以學知識,內行則可以得到心靈交流與閱讀趣味,總之是本射擊範圍廣泛的好作品。只是呢,作為一名愛好者,我還是忍不住想呼喚詹先生,來本以推理圈為目標讀者的深度推理(宅?)專著吧!
|
真的很想看啊!

http://tacsong.blogspo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