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和她們的希望故事》將於明日8/10出版,中時開卷上周日8/8刊登李根芳老師的書評,從《CSI犯罪現場》的案件談到女性問題「不同於殘酷現實的是,《CSI犯罪現場》通常可以將壞人繩之以法,大快人心。在現實世界裡,女性所受到的壓迫仍然日日上演,處處可見。」你會為這些女性的故事所震撼,也會為她們的勇氣與努力喝采!

9789861202211.jpg

被視為常態的性別屠殺中時開卷8月8日

  • 2010-08-08
  • 新聞速報
  • 【李根芳 (台灣師大翻譯所副教授)】

     美國熱門影集《CSI犯罪現場》在2009年11月首度推出連結邁阿密、紐約、拉斯維加斯的跨區辦案三部曲(台灣播映時間為今年7月5日),由拉斯維加斯的雷.藍斯頓博士做為主要的靈魂人物,結合紐約的麥克泰勒組長,以及邁阿密最愛耍帥的何瑞修,三人聯手偵辦一起女孩失蹤的案件。

     主要的劇情即環繞著美國中西部鄉下女性如何被誘拐到大城市,當做商品。她們或被迫賣淫,或被迫割除身體器官供不法醫療使用,或者被迫成為 非法人工孕母。這些形同牲畜遭販售轉運的女性,經由卡車運輸,流竄於全美各地。不同於殘酷現實的是,《CSI犯罪現場》通常可以將壞人繩之以法,大快人 心。在現實世界裡,女性所受到的壓迫仍然日日上演,處處可見。

     美國記者兼作家伉儷紀思道與伍潔芳,繼兩度獲得普立茲新聞獎 後,最新著作《她們,和她們的希望故事》以非洲、亞洲貧窮女性為其主要關懷。紀思道在接受訪問時表示,這本書是1989年他在報導天安門事件時受到啟發, 歷時十餘年走訪各洲而完成的。他意識到在中國大陸,每年因為無法得到和男童一樣充分的食物及醫療照顧而死亡的女童人數,竟高達3萬9000人,更別提「過 去50年來全球遭到殺害的女孩,比死於20世紀所有戰役的男性還多。」這樣的「性別屠殺」長期以來受到漠視,這是任何有良知的現代人所必須面對、並積極改 變的。

     本書主要的論述援引19世紀成功廢 除奴役制度的人權主張,強調當時政治界、宗教界聯手推動,經過長期努力,終於全面廢止了原本大家視作理所當然的奴隸販賣制度。時至今日,女性遭受奴役壓迫 的情況,仍然在某些地區文化被視作常態,「十萬名女孩常態性地被綁架及非法賣到妓院,我們甚至不認為這是新聞。」這樣的冷漠態度,追根究柢即在於性別歧視 加上經濟、階級的壓迫,使得這類迫害人權的慘劇從未消失。

     西方女性主義論述歷經第一波、第二波女性解放運動,影響遍及全球,對於世界各地女性地位的提昇,成績有目共睹。然而,上個世紀下半葉女性 主義論述的一項重要發展,即為批評第一世界女性主義以白人中產階級女性的標準做為普世價值,忽略了宗教、族群、階級、性取向等差異,以及各地女性的自主發 展。在我看來,《她們,和她們的希望故事》所欠缺的正是這樣的反省。作者兩人所探訪的非洲、亞洲各國,是他們筆下的「發展中國家」,亟待美國為主的進步國 家來拯救。其前提似乎是,只要美國人懷抱著過去廢奴的決心來救助這些女性,女人就可以如毛澤東所說的「撐起半邊天」。

     非法走私女性、販賣人口、血汗工廠女工、販售人體器官組織等不人道的行為,不僅是個別「開發中國家」的問題,往往也與經濟、階級與國家之間的不平等關係息息相關。紀思道與伍潔芳選擇關 注非洲、亞洲及中東地區的貧窮女性待遇,在無形之間,似乎畫上了一道種族/宗教界線,刻意地忽視在美國境內自身也有類似的問題。其人道關懷的努力固然值得 肯定,可惜沒有深入探究結構與制度上的問題,那麼即便如本書所期許的,有更多的志工、NGO團體加入,這種對人類奴役的悲劇,恐怕還是會繼續上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