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拿到彼得‧譚波的書的時候,自然是先對它尊敬三分,除了《血色十字架》摘下「金匕首獎」、獲得多位耳熟能詳的大咖背書,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延續同樣設定的下一部作品《真相》(馬可孛羅預定出版)一舉突破類型界線,獲得澳洲最高文學榮譽「邁爾斯‧富蘭克林文學獎」的肯定,是該獎史上第一次頒給犯罪類型小說。這個創舉的效應甚至發酵到國外,在英國媒體掀起熱烈討論:曼布克獎,是否也會為類型小說敞開大門?

這實在讓我大為好奇,再加上有書評提到《血色十字架》「有血塊也有詩意」,似乎是那麼有點反骨的不尋常作品,讓我迫不及待去嚐嚐這重口味是不是真的比較有氣質!結果,當我讀完全書終於明白,為什麼常被拿來相提並論的《林肯律師》作者麥可康納利會說:「我完完全全中了招!」譚波不愧為資深新聞記者和編輯,對於警察體系和辦案過程的深刻了解,完全反映在一針見血的描寫,和毫不留情的揭露上。除了寫實度讓人膽子提到喉間的飛車追捕和驚心動魄的對峙場面,警政官員、地方要人在媒體前那要不高高在上,要不虛與委蛇的嘴臉(台灣人民應該再熟悉不過),都在譚波精準的筆尖下現形。於是乎,起初是被單一駭人聽聞的凶案引入情節,最後回神卻發現,謎團佈局之深廣,一層比一層黑暗,我們讀入的是整個澳洲社會切面,腐敗的人性和充滿利益勾結的現實,以及不論內外皆清冷蕭瑟的風景。

主角警探凱辛是現在正夯的那種帶著性格缺陷、憤世嫉俗、但心裡又有個柔軟角落的憂鬱硬漢。不少人把他比為像是康納利筆下著名的鮑許探長,小編某天則不曉得怎麼腦袋開岔,聯想到影集的醫界偵探角色Dr House。凱辛話不算多,出口則常毒死人不償命,可是他其實內心悲憫,而且身心都背負著無法吐露的劇烈創痛。因為一個關鍵事件,凱辛必須靠酒精和止痛藥度日,儘管如此還是時不時有電擊般的疼痛襲來。失眠的時候,他只能靠著聽歌劇或閱讀讓他撐過夜晚的煎熬,你們說是不是有像House呢?

譚波的個人文字風格十分鮮明,擅長以簡潔的對白捕捉人物的個性和情緒,像是口語中常見沒有主詞的碎句,或以單詞組成的對話,一字入魂,非常生動。雖然這對翻譯和編輯是不小考驗,但那種冷冽、諷刺、精鍊到極致的言語機鋒實在令人大呼過癮。在關鍵的染血劇院場景,譚波也是精細但不累贅地呈現了殘酷駭人的受難圖現場,讓震撼濃縮到最高點。然而在全書精簡的對話、動作的白描中,卻流露著男人間或生死與共、或萍水相逢建立起的深厚情誼,實在太銷魂啦。

閱讀血色十字架》像是一次獨特的長途駕駛,時而中埋伏驚跳失速,時而陷入幽深黑暗備感無助,時而則意外被黎明微光觸動,最終不知不覺,路途上眾生百態皆攝入眼中。喜愛驚悚的犯罪偵察、認同在腐敗與罪惡中掙扎的柔情鐵漢,並且不滿足於簡單時空格局的讀者,別錯過彼得‧譚波。

                                                                                                                                         文/阿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