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詩的語言.血的意象:《回家:橄欖油與無花果樹的記憶》

text/巫婆


巫婆的名字裡有個很特別的字,它是來自於父親對故鄉的思念。從來沒問過父親,當他決定用這個字成為我終生被人記憶的符號時,是什麼樣的心情。許多年以後,陪著父親回到他闊別五十年的故鄉,卻也不曾問過父親心情如何?因為父親在旅途中叨叨擾擾的總是:「一切都變了樣了!」

父親記憶中的故鄉,長江是清澈的,山巒是翠綠的,物產是豐富的;而我遇見的「老家」沒有蟲鳴鳥叫,沒有翠綠田地,長江污濁得有如黃河。我想那早已不是父親口中的「老家」,父親這個異鄉人的故鄉早已在時間的侵蝕下成了異鄉,我卻不曾問過父親:「傷心嗎?」

在看《回家:橄欖油與無花果樹的記憶》時,不斷湧上的念頭是:父親回家時的心情也是如此複雜、無奈、感傷嗎?不記得在哪裡看過這樣一句話:「喜歡流浪是因為有個家可以回去。」如果有個回不去的家,流浪的終點又是什麼呢?

巴爾古提,阿拉伯世界的知名詩人,巴勒斯坦人,小時候住在戴格爾薩那,後全家移居拉姆安拉。一九六七年以阿六日戰爭爆發,當時他在開羅唸大學,戰爭結束,拉姆安拉被以色列佔領,巴爾古提成了流民-一個沒有家可以回的巴基斯坦人。流民的生活並不美麗,他必須不斷的更新居留許可證,填各式表格,提出各種證明,卻無法生根於寄居的國家,因為他是永遠的異鄉人。

《回家》除了巴爾古提的流亡生活外,描寫最多的就是死亡。他的家人朋友散落世界各地,也從世界各地響起傳遞死亡訊息的電話鈴聲。那留在拉姆安拉的家人就可以過著腳踏實地的生活嗎?不!拉姆安拉成了以色列的屯墾區,巴爾古提在別人的土地上流亡,他的家人也在自己的土地上流亡,因為巴基斯坦人的命運在以阿戰爭後成了「有國家沒有土地」的悲情民族。

看了《回家》心裡有一種感嘆,怎麼生活在台灣的同胞們似乎不太珍惜我們現在的幸福呢?戰爭是很可怕的,但比起可怕的戰爭,台灣人的憨直與淳厚似乎更叫人恐懼。綜觀以色列與巴基斯坦之間的爭奪歷史就可以知道國際問題的紛擾與無解受害最深的是平凡的老百姓。但現在很多人受政治人物操弄就跟著起舞,說實話,弄不清楚狀況的結果,到頭來受苦的就是自己啊!

這是一本文字極其優美、情感極其深刻的好書,巴爾古提藉由「回家」這趟旅程看見了自己的流亡,我則由《回家》看見了歷史的另一面,試圖理解「事實」與「真相」的不同。

(以上文字,引用自 一遍又一遍讀著小王子的巫婆姊姊)


感謝讀者巫婆的深刻迴響,將這本書的意境傳達得非常清楚吶!

也因此重新翻閱本書,
內心所感受的,依舊是翻攪不止的激動與深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