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設計創意》美好的生活 從經典尋寶未來設計力

工商時報/2010.1.23

推薦書:安‧博妮《經典設計150年》(馬可孛羅出版)

胡佑宗/文

在這個資訊氾濫的時代,人被炸得連搞清楚現在狀況的時間都沒有 ,哪還有時間發思古之幽情。事情一旦過去了,就註定遭人遺忘。
  不過例外還是有的。最近在東京看丹麥設計大師維納‧潘登(Ver ner Panton)的回顧展,就頗感驚艷。一進精心複製的場景,亮麗的 色彩與眩惑的燈光在第一瞬間就捉住我的意識。以往只能在書冊上見 到的絢麗場景,現在可以真正置身其間,雀躍的感覺,就像由舊箱子 中翻出自己童年時的玩具一般。Panton在受訪的黑白檔案影片中,意 氣風發地談著他的創意,其間所流露的對未來的亢奮與樂觀,是只能 屬於那整個時代的自信。
  如果時間真能試煉出作品的價值,Panton絕對是60年代的大師。一 件在50年、100年之後還能讓人記住的東西,必有其過人之處。但是 像Panton展一般精心重現的展覽,畢竟難得一見。所以如果期待一本 設計史可以變成時光隧道或是哆啦A夢的任意門,讓我們重臨現場, 再睹各個年代與其風雲人物之風采,是注定要失望的了。因為經過漫 長的時間,好作品的最精微之處,也總是最容易被歷史磨損和遺失。 余秋雨曾說,「每一部藝術史都是失去了最精微之處的抱憾之作」。 這話用在設計史也通。這情形就像是一位絕代佳人,單憑留下的精彩 故事與照片,是很難再現其風情與魅力的。


  看歷史尋找設計問題的答案
  所以對學生時代的我,設計史只是一些發生在遙遠地方的陳年往事 ,外加一堆陌生名字,很難讓整天還在煩惱如何把圖畫好的懵懂小子 ,單憑相片和有限的文字,就能發生興趣。課上完之後只留下一些模 糊的印象。其實自己開始真正認真讀設計史,還是當我進入職場,面 對接續而來的成堆困惑時才開始的。就像人生一樣,設計當中也有些 似乎永不消失的命題。例如學校不是教我們說,設計師的存在價值在 於為社會大眾謀福利?那誰能告訴我:在現實的商業利益與設計師的 「職責」之間的矛盾,該如何化解?設計究竟有沒有能力處理人所面 臨的問題?又可以處理到什麼程度?面對這些讓人覺得無助的巨大的 問題,歷史是唯一的依靠。


  從設計史看到不同年代觀點
  就是這一連串的問題,讓我發現了設計史的價值。對於那些永不過 時的命題,設計史裡保留了一代代人不同的應對態度與觀點,以及他 們在設計上採取的抉擇與作為。對於我們的處境,設計史裡不會有直 接的答案,只是在這些生動的故事裡,人可以比較輕鬆地神遊其間, 透過故事與自己對話;也可以在歷史中找到自己認同的楷模,設定學 習的對象。即使沒有立即的觸動,至少發覺眼前讓自己極為困惑的問 題,早在例如20年前就有一大票人試著在處理了,就能讓人暫時安下 心來。現在回顧自己設計經歷中的幾個轉折點,發覺最後給我繼續走 下去的決心與勇氣的,都來自歷史。
  所以歷史所能留下的最有價值的部份,可能不是那已模糊的場景或 人物,而是貫穿在背後的脈絡。過去的人物與場景再精彩,也只能像 是散落一地的珍珠。非得等到自己在現實當中遭遇了疑惑與困難,並 且開啟了與歷史的對話,才能找到自己眼下最安適的位置,這一顆顆 的珍珠才能再被串起。這被重新組織起來的歷史脈絡與評價,反映的 其實就是自己當下採取的姿態。


  歷史vs.現實 驅動未來想像力
  人說歷史是個巨人,我們站在他的肩頭上可以看得更遠,想得更深 。可是在眺望完之後,還是得踩回實地,才能往前出發。歷史給我們 典範,現實給我們動機。現實激勵我們奮發,而歷史讓我們安定。歷 史讓我們不致迷失方向,現實驅使我們找到自己。只有歷史與現實一 起驅動,我們才能產生眺向未來的想像力。
  現在,當我正苦思如何讓自己的經驗與能力,能在母土裡扎根的時 候,給我最多力量的是顏水龍,是柳宗悅,甚至是100多年前的Will iam Morris。每當夜裡想起我們接下來的路,讀讀他們的書,想想他 們的事蹟,總能讓我沈澱,總能給我力量。沒錯,歷史可能無法百分 百重演,但是在歷史前面,沒有人是孤獨的。
  所以,與其正襟危坐地閱覽,還不如放輕鬆隨意翻讀,跟著書中一 個又一個自己感興趣的故事走上一程,看看自己在路上能撿起幾顆珍 珠。至於該怎麼串起來,時候到了你自然就會知道!


  (摘自本書推薦序,作者為唐草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

工商時報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