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一本敘述昂貴遊戲的有趣好書。

在某個意義上,它是一本精彩的偵探小說,透過曲折情節與錯綜線索,抽絲剝繭出美麗表象之後的殘酷真實;但同時它又是一本認識葡萄酒與葡萄酒市場、特 別是辨識拍賣場上珍稀葡萄酒價格與價值,提供有意義資訊的教戰守則。其實,這書也是一本反諷性濃厚,卻讀起來一點也不吃力的輕型哲學著作,它以葡萄酒為 例,娓娓反省,過度專注地追求「本益比」的態度,固然會讓我們漸漸喪失對生活的熱情,甚至淪落到迷戀列等或耽溺評分的窘境;但是另一種執著追逐虛無縹緲 「本夢比」的泡影人生,推到極致,更或將印證敻虹詩句的警告:「煙水雲霧的山深處,愛和傷害,同一個泉脈」。

因為吸引我們尋夢一樣追逐的真實,只有百分之三的可能。

十八世紀德國思想家李希登堡(Georg Christoph Lichtenberg, 1742-1799),曾企圖藉著閱讀全年份報紙的合訂本,建立關於社會的整體概念,但是當他真的這麼做了之後,卻留下著名的感嘆:「這是件徒勞無功的工 作,其中包含了百分之五十的錯誤希望,以及百分之四十七的錯誤預言,卻只有百分之三的真實性。」

這段金句,投射在這本書的主角:一瓶在拍賣場創下天價紀錄、瓶身刻有比李希登堡晚一年出生的美國第三任總統湯瑪斯.傑佛遜姓名縮寫的一七八七年份拉菲堡葡萄酒上,更凸顯「百分之三」這個微小但具有戲劇性張力數字的魔力。

以關鍵字分析,《百萬紅酒傳奇》是以「拍賣」、「葡萄酒」、「偽造」與「慾望」四個元素的交互作用來呈現。

拍賣,原是人類社會眾多商品交易形式之一,以公開競價的方式,將受拍品轉讓給出價最高者,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一直存在。但由於這種交易形式的某些特性與現代社會的潛在脈動,例如直接交易、體驗過程、娛樂經濟、博弈情境、表現自我等等相互呼應,因此益見蓬勃發展。

然而在拍賣會標售的,大部分是所謂的「耐久性財貨」,它們與葡萄酒這類「消費性商品」,本質迥然有別。我們耳熟能詳的品酒一般原則,包括以 嗅覺分辨香氣的種類與層次;以視覺檢視的色澤、透明度與稠度;以舌頭不同區域的味蕾品嘗酸、甜、澀味,以及餘韻品質與長度,這些在葡萄酒拍賣會上並不適 用。因為除了極少數的例外,沒有人能在拍賣前先開瓶檢視,甚至試聞、試飲。尤其那些能夠進行瓶中陳年的高級紅酒,為了降低外來光線的不良影響,絕大多數都 裝在深色玻璃酒瓶裡,從外面根本無法分辨酒的顏色與狀況。

何況,葡萄酒是一種被視為有靈魂、會隨時間變化的獨特飲料,在經歷漫長的歲月之後,最終風貌無從揣測,書裡重複出現的挑釁問句:「你怎麼知道這酒嘗起來應該是什麼味道?」一再提醒這個事實。

至於拍賣場上葡萄酒的關鍵資訊,不外乎葡萄酒的出身證明以及外觀品相,也就是將葡萄酒與藝術品相提並論,追究相關的「文獻證明」與「美學分析」。

這本書以一點也不枯燥、甚至引人入勝的方式介紹珍稀葡萄酒文獻證明與美學分析的種種細節,當然也對照地討論了許多讓人咋舌的高明偽造手法。 我們也開始理解,為什麼在巴黎、倫敦、維也納……的小型拍賣場或跳蚤市場上,三流的古老畫作、殘缺的古老畫框、破舊的古老畫布,乃至於古老的葡萄酒空瓶、 酒標、軟木塞,能夠賣出跌破圈外人眼鏡好價錢的原因了。

但是為什麼會有偽造品呢?為什麼會出現足以亂真的偽造珍稀葡萄酒,甚至在拍賣場上被爭先競逐呢?因為「所有的買家都希望擁有屬於自己的一段被封存的歷史。瓶身上有湯瑪斯.傑佛遜的姓名縮寫,酒標上印的是拉菲堡、瑪歌堡……,又經過……認可,這些對他們就足夠了。」

即使從一開始,作者就不斷隱諱透露,這瓶「傑佛遜曾經擁有過」、昂貴得不可思議的葡萄酒,真實性恐怕並不高於百分之三。

但足夠了,高潮迭起的故事足夠因此鋪陳展開,扣人心弦。

二○○八年法國高中會考哲學科目,曾出現這樣的考題:「我們是否可能擁有慾望而不因此受苦?」

似乎法國人期待,一位高中畢業、準備邁入成人世界的年輕人,不但能夠理解上述問句所關切的重點,也必須能思辨這個問題在真實人生裡的正面與反面意義。

而我們呢?從這樁關於昂貴百分之三的波爾多紅酒傳奇裡讀到的,應該也不只「拍賣」、「葡萄酒」與「偽造」而已吧?

楊子葆(前外交部次長,《葡萄酒文化密碼》作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copolo 的頭像
    marcopolo

    馬可孛羅部落遊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