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三杯茶試讀迴響 (3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來自 Draq 的閱讀迴響,點選過去

這不是一本小說,一開始作者就讓我們知道,這是一本紀錄中亞協會如何切入世界屋脊,搭建學校的過程,沒有對政治情勢的撻伐,全書滿滿的都是理解與善念,對 於巴基斯坦、阿富汗偏壤村落的關懷,而且用的是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第一次,我知道了我對伊斯蘭教的印象,是錯誤的。

我也重新體認到了自己有多麼幸運與幸福,一開始,描述一個女孩的學業被家人、被婆家耽誤了整整十年,她從少女期盼到了婦人才有機會重拾課業,讀完夢想中的 醫護課程,領到晚了十年的獎學金,但她仍然感謝真主實現了她的願望,這等求學若渴的期盼,狠狠敲醒了我這幾個月以來的自以為是。


其實可蘭經並沒有如塔利班表現出來的蠻橫,原來可蘭經教義當中也是有公平、正義、平等、和平等觀念,只是塔利班 基本教義派無限上綱到將女性的權利剝奪,而不巧的是塔利班政權曾經變成官方政權過。

一個美國過客,對偏壤地區許下了諾言,要蓋學校。中亞協會就只是一個非官方的蓋學校組織,作者將一個人能實現夢想的方式完整的呈現出來,他的夢想是讓中東 的孩子能有一個受教育的機會,尤其是處處不公平的女孩子,他深入最窮鄉僻壤、資源困頓的地方,看到了連人民政府都忽視的需求,人民渴望教育來改善生活,我 看到了人類進步的原動力。

這份原動力,在如此赤裸呈現之前,我認為那是腦袋要主掌控權的欲望,不!不是的,那是人類為了延續生命,最基本的想要擴張。而教育也是化解仇敵的最經濟、 根本的辦法。我對中亞局勢了解不多,而閱讀了石頭變學校,我才知道自己對於中亞的認知只停留在幾個名詞之上,而且當我的自子得過且過時,壓根不會想到在那 稀薄空氣裡的人們亟待幫助。

翻著書頁,數度哽咽,字裡行間沒有矯情挑逗,就只是將事件做了許多說故事方式的闡述而已,文字背後殷切的希冀與期盼,幾乎熱烈地傳達到了我的面前,一個人 如何承諾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當作志業,只為了改善另一個國家被忽略的人民,那群民眾沒有資源、沒有後援地生活在全世界最艱困的環境裡,不僅僅是自然環境險 惡,象徵著的政治處境也很危險,邊境交界的紛擾不斷,烽火衝突也不停歇,如此艱險的地理環境讓落後的政府只能忽略當地人民的需求。

但作者給足了充分的理由,一所學校、一所學校地展開,提供女學生獎學金、為家庭同意女子受教育努力,戮力改善了荒僻鄉村的衛教觀念,這個事業光用想的就很 辛苦,我只能遠遠站在世界的這端認同這個理想,可我無法想像如何去實行,而且雙方的文化差異頗大。但作者就是憑藉著這個夢想在支撐、一步步將村落的孩童引 領向知識的殿堂,讓孩子們除了偏激的宗教學校之外,有一個學習平等與知識的地方。

整本書,很不可思議地牽起許多緣分,人生中充滿了夠多的巧合,神的恩典在文字中屢屢展現,巧妙的機緣更是讓我大嘆神奇,但這些都真的發生了,在那個遙遠的 國度,這些事情都發生過,這些文字真相的背後,除了感人的故事與理想外,我更看到了願有多大,力就有多大。

全世界最快樂的事情就是能給,作者給了許多巴基斯坦、阿富汗、喀米爾高原上群眾希望與生機,如果他都能做到如此不可能的事情,到底讓我不斷對夢想說不可能 的原因是什麼?或許,我改變不了他人的命運,但我可以掌控自己的,我不要再對生命說不可能了。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自 Mendy 的閱讀迴響,點選過去

 

一個連世界都放棄、甚至當局也漠不關心的地方,因為有一群人的努力奉獻與付出,為他們點燃了無窮無盡的希望!

一群最無私的人們,默默地做著對存在於世界最邊緣角落、向來不被重視的人們而言最偉大的一件事,你或許還不認識他們,但請你一定也要來了解一下他們 的故事,感受一下其中的過程,並跟著一起感動!

在一個人煙罕至、人稱世界屋脊的高山上蓋學校,這種事到底可不可能?

答案並不是不可能,但絕對困難重重,但是,中亞協會確實做到了!

一個動盪不安的國家,在戰爭的肆虐下,人民求最基本的溫飽都來不及了,誰還會考慮到教育的問題?但就是因為戰爭的關係,才需要教育的力量來撫平心靈 上的創傷,並填補心靈上的空虛,因為就算戰爭讓物資缺乏,但對於心靈上的糧食也絕不能匱乏。正因為如此,所以有了這麼一群人,他們只管付出,不求任何回 報,而且即使散進個人財產和健康,一心只為了增進人民福祉,這種無私大愛的精神,著實令人動容。而這些人,就是本書的作者葛瑞格.摩頓森以及一個來自美國 的非政府組織-中亞協會。

柿子不都是挑軟的吃嗎?但中亞協會卻是反其道而行,因為他們所秉持的信念是「盡頭優先」,所以專挑偏遠、赤貧的地方優先蓋學校,因為他們深信,從道 路的盡頭開始並一路往回走,所帶來的意義絕對比較重大。大部份的人做事總是把焦點集中在人最多的地方,因為資源最豐富,資訊最發達,做起事來方便多了。但 中亞協會卻不那麼想,他們只想一心只讓偏遠地區的兒童有學校可讀,就跟平地上的兒童一樣,享受著相同的教育資源。

本書是由葛瑞格.摩頓森執筆,並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描述這中間的過程。他將十六年的奮鬥過程集結成書,有血淚、有辛酸,更有那甜蜜的果實。因為是親身 經驗,所以顯得格外深刻感人。很難想像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裡,還存在著這麼幾乎可說是與世隔絕的一群人,一些連聽都沒聽過的地方也因為他們的關心而漸漸浮上 檯面。但儘管國家貧窮,卻更能輕易看到人性的光輝,以及完美的人格,或許就是因為少了世俗的汙染,讓他們的有了最完美的人性,而且在他們身上學到很多用錢 也買不到的智慧,以及人生的歷練。

阿富汗是地球上種族最複雜的國家,各種文化、語言、宗教和部落林立,人民處於混亂、暴力、戰爭與恐怖攻擊的環境中,猶如孤兒國家中的孤兒。而其中對 於女性在阿富汗所遭受到的不平等對待,除了感到不可思議,也覺得很心痛。被剝奪的權利、一輩子被男人主宰的人生並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一直到葛瑞格.摩頓 森與中亞協會彷彿救世主般的到來,為他們帶來了生存的一線希望。

《石頭變學校》並不是癡人說夢,而是真人真事,這項創舉的成功,除了是葛瑞格.摩頓森與中亞協會的功勞,除此之外,在地的沙爾法拉茲與瓦奇爾絕對是 最大功臣。若是沒有他們兩人的義無反顧地奔波勞走,在當地提供並處理最即使的狀況,這項偉大創舉的絕對無法輕易完成。

在《石頭變學校》中,我看到了他們如何在最惡劣的環境下創造奇蹟,這種義行絕對值得我們對他們喝采。

只要願意坐下來,喝完了三杯茶,就表示事情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

在摩頓森以及中亞協會的努力下,我們看到了他們寫下一頁又一頁的傳奇,並且持續延續下去。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自 苦悶中年男子 的閱讀迴響,點選過去

盛在茶碗裡的熱茶終究會冷卻,喝下肚的溫暖永遠在心中。

讀過《三杯茶》一書的 每一個人一定難以忘懷這動人的故事,一個登山家摩頓森在登山的過程中迷失了路途,誤打誤撞撞進巴基斯坦山區的小村落,偏僻的村落貧窮但和善,村民熱情的招 待摩頓森,與他分享他們僅有的一切,讓摩頓森決定為他們作點事,也開啟了接下來一個非官方組織獨力為著偏遠地區學童建立學校的感人故事。

這一次的故事開始於1999年,摩頓森另一段為了建校奔走的旅程中,在巴基斯坦靠近阿富汗邊境,遠方一群騎 兵隊伍尋覓著摩頓森而來,這是帕米爾高原內最偏遠,最弱勢的族群吉爾吉斯人,他們連續騎馬六天趕路沒有休息,趕在冬天冰雪封鎖家園之前找到摩頓森,希望中 亞協會能替他們建造學校,雖然明知阿富汗的情勢比起巴基斯坦更加險惡,也沒有經過董事會的同意,摩頓森依舊點頭許下承諾,只是誰也沒想到,這個諾言的實 現,竟然花了他十年的時間。

讀到吉爾吉斯長老在完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對著族人所講的一句話,「我們生活在世界的邊緣,既然沒有任何援助會 到來,我們沒有選擇,只好自己來」,那種震撼讓人激動的情緒久久不能平息。孤立無援的少數民族,沒有受過學業教育,不瞭解外界的世界,默默的在險惡的環境 下過日子,他們雖然貧窮,卻擁有過人的勇氣與智慧,不輕易向人低頭,卻為了下一代的教育,派出最精銳的騎兵,只為求得子女受教育的機會,他們願意無私奉獻 出一切,只求完成所有族人共同的心願目標,這一次的建校難度更高,環境更險惡,也襯托出人性更高尚的一面。

這一次的故事裡,奇蹟不斷的發 生,上天總是賜給摩頓森最合適的助手,來完成不可能的任務,說是受到摩頓森的精神感召也好,是為了自己的同胞盡一份力也好,許多在地的力量加入,應該是建 校事業可以順利開展的一個主因,自助天助一點不假,也很感動看到不再僅是藉由外力來改善一切。摩頓森的付出與投入,帶動了許多本地人不計一切代價的付出與 投入,我想這才是讓一切深入紮根的精神,摩頓森只有一個,只有一生的歲月,而當有數不盡千千萬萬個摩頓森願意為了下一代的將來努力,無私付出,奉獻熱情, 我們知道這事業將會源遠流長,未來的希望不再是遙不可及。

在阿富汗動盪的政治局勢中,在美國與阿富汗複雜的政治情勢下,《三杯茶2-石頭 變學校》也提到了美軍態度的改變,以及摩頓森等人深入塔利班政權下成功設立學校的過程,戰爭總是根源於對彼此的偏見,摩頓森的想法證明了唯有透過互信,真 誠付出,經由教育帶來希望才是真正解決衝突之道。

《三杯茶2-石頭變學校》的故事跟《三杯茶》一樣, 描述著摩頓森克服萬難在不可思議的地方,不可思議的情勢之下,推動著教育,尤其是女子教育的艱難,這樣的感人故事,總是令人百讀不厭,品嚐過《三杯茶》的感人 溫度,絕對不能錯過這再一次的感動,還沒有嚐過《三杯茶》的感動,不妨由現在開始,讓自己充滿在這滿滿的希望之中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自 通達人 的閱讀迴響,點選過去

 

如果問我能從這本書能學到什麼?毋疑是那些摩頓森和他們的團隊地從歷經天災、人禍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偏遠國度人民身上所學到的勇氣、韌性、信心、傾聽。

個人甚至認為這本書實在很適合以個案研討的方式,對摩頓森及其團隊(中亞協會)在阿富汗、巴基斯坦推展女子教育的 過程作深入了解。

雖然主角摩頓森所處的組織僅僅是個只有十多年歷史、每年只有數十萬美元捐款、只有不到一百人的規模、更非全球性的非營利 組織(NPO),但透過摩頓森,你可以看到這個非營利組織(NPO)的成長,幾乎依循《從A到A+(Good to Great)》的腳步。

從 「第五級領導者」開始

《從A到A+》內所謂的「第五級領導者」是指「兼具謙沖的個性和專業的堅持,建立持久的卓越績效」的領導者。

首 先,一個優秀領導者的個性,決非愛出風頭、鋒芒畢露、身兼媒體寵兒的領導風格,而是沉默內歛、謙沖為懷,甚至有點害羞,但在專業上卻表現不屈不撓的堅持。

一 個優秀領導者的表現,也不是在短期間經由技術面的操作,將績效弄得十分突出後,拿一大筆紅利後一走了之,而是長期的表現都穩定而優秀,並把功勞歸功於自己 以外的因素,但一遇到橫逆阻礙則會反躬自省。

從這兩點來看,主角摩頓森在本書中的諸多言行,應證了柯林斯對「第五級領導者」的觀察,因此 稱主角摩頓森為最高級的領導者當之為愧。

找「有紀律的員工」

摩頓森自從成功在科爾飛所完成第一座橋和學校,也 同時學到了與當地人民相處的寶貴經驗,開始接受其他村的村民邀請,開始在別的地區、村莊建設可供女子受教的學校。

只是當他的理念也越來越 多人認同、也越來越出名後,他發現自己必須專注在只有他能完成的募款、宣傳活動,然後在當地找到一位信得過的印地安納.瓊斯--兼具勇氣和體力的先鋒、得 精通五種語言、願意騎馬奔波、而且能忍受好幾個禮拜不洗澡、願意帶著四萬美金在沒有武器的情況下橫越興都庫什山,籌措建校的人力、材料後,再完成建學校的 任務。

阿拉阿格巴(神是偉大的),竟然讓摩頓森找到了符合條件的鳥爪男子-沙爾法拉茲,由這個來自查普森河谷、手掌殘廢的以實馬利派,作 為摩頓森在當地的代表,繼續建校的任務。甚至超越了摩頓森的期望,自主地完成了其他更艱難的任務。

在幾年後,他們又找到另一個來自賈洛塞 難民營的男人-瓦奇爾,也同樣地符合這個條件。

然後這兩位當地的代表,合力提出了一個對中亞協會來說具戰略意義的目標:「在15~20年 內,建一條用女子學校形成的警戒線、一道讓婦女識字的萬里長城,從阿富汗的一頭延伸到另一頭,等於用女子教育的前哨站包圍塔利班和蓋達組織的發源地-戴拉 沃德」然後「在那裏建立一所女子高中,如果塔利班的最高領袖--毛拉.歐瑪爾剛好有個女兒,就讓她直接入學。」

至此,《從A到A+》所說 「先找對的人上車,組成卓越的經營團隊,再決定要做什麼。」活生生地在書中進行。

接著「有紀律的思考」

在 2005年10月8號,巴基斯坦遭逢芮式規7.6級的大地震,當時一大堆國際組織爭相進入災區,但在書中你會看到他們拒絕了那些既不是他們擅長、又非專業 的搶救、救助災民的工作要求,仍堅持只提供/維持當地人民教育不中斷。

他們實踐的正是《從A到A+》所說的「刺蝟原則」:他們對提供阿富汗、巴基斯坦偏遠地區的女子教育充滿熱情;他們在這件事上能達到世界頂尖水準;藉由提供這些服務所獲得的績效能吸引更多的捐款。

加 上「有紀律的行動」

中亞協會和其他組織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他們堅持建立學校有一定的順序。

首先他們會找到特別 偏遠的地區,坐下來和當地皮爾(長者)喝茶,真心傾聽當地居民的需要後,然後向董事會提出申請。待申請通過後再和當地村長簽制式合約,中亞協會提供建材、 技術勞工、學校補給品,並資助教師薪水、同時提供教師訓練;當地民眾則必須免費提供土地、人力和上課的師資。

就是這種平等互惠的原則,讓 當地民眾視中亞協會為當地社區團體,自然視這些學校為自己的學校。

形成「飛輪」

重覆這三個步驟就形成《從A到 A+》所說的「飛輪」(Flywheel)。中亞協會所做的就是持續轉動這個飛輪,並朝向一致的方向不斷努力後,每轉一圈都為下一圈提供更多的動能,使飛 輪轉動的速度更快,促使中亞協會從優秀邁向卓越。

每當發生類似因《可蘭經》被沖下馬桶引發一連串的暴動事件時,從清真寺衝出來的暴民,開 始破壞街上的外國非政府組織辦事處洩憤後,那些曾經捐出學校建地、號召居民貢獻勞力,並親身參與打地基的皮爾(長者),就會挺身而出阻止了這些想破壞學校 的暴民,讓所有中亞協會建的學校能多次避過此類的災禍,逐步累積學校數量,發揮女子教育的功效,提供對未來的希望。

最後

前面的敘述完全從理性面出發,提供大家另一種觀點切入了解這本書。

在我看過的書中,有許多都強調作者英雄式的行為、和戲劇性的情節安排,但 在本書中,你將看到的是摩頓森是已退居幕後,從整個中亞協會的觀點,敘述這個組織在建完第一座橋、第一間學校後的成長與作為,樸實無華,平凡且真誠。

此外,你還會看到的,是摩頓森和沙爾法拉茲之間彼此互補、近乎兄弟的情誼,真摯感人。

雖然這本書的哭點比《三杯茶》少得多了,所以我能強忍到最後都還沒有流淚。但我真誠地建議讀者,不論是買、還是去借,這本書都值得大家一看。

看完後,也許你會從中感受到這些身處文明邊陲的人 民,即使歷經多年的天災、人禍,即使置身於極盡艱困的環境中,仍對未來抱持著勇氣、韌性、信心,希望透過教育讓下一代過更好的生活。反觀身處台灣的我們, 身邊其實有更多的資源,只要我們打起精神,正向面對外在/內在環境的挑戰,才有可能走出自己的另一片天空,脫
離目
前的困境。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自 George 的閱讀迴響,點選過去


  當我收到《三杯茶2-石頭變學校》的試讀本時,心中雀躍之情,難以用筆墨來形容。還記得一開始閱讀《三杯茶》,是透 過雜誌的專文介紹,才讓我有機會一窺葛瑞格‧摩頓森(Greg Mortenson)的人道 工作以及他的心路歷程。從他為了紀念死去的妹妹克莉絲塔,從而踏上K2峰之旅,但卻登頂失敗,走迷至科爾飛村莊,發現當地小孩的教育資源極其貧乏,於是轉化的念頭在葛 瑞格身上萌芽,進而改變他的人生。

    看著新書的內容,也想到我家三歲的女兒恩恩,她也正逐漸邁入要上幼稚園的年齡,教育的議題也在 我家發酵。看了一些幼稚園的介紹,瞭解相關課程的安排,我和太太也在思考,怎樣的幼稚園才適合我家小朋友活潑好動又好奇的性格。這就不禁讓我記起書裡所談 的:「教導一個男孩,你教育的是一個人;教導一個女孩,則你教育的是一整個社會。」這句話映照在我跟女兒的互動中,格外顯得重要,因此在我為她挑選未來的 就學環境時,也思考再三,希望能做出正確的決定。甚至一如葛瑞格聆聽當地人的聲音,我也聽我女兒說:「那家幼稚園太無聊了!」於是,我們得再看看其他的幼 稚園。

【教育聖戰】

    葛瑞格所付出的心力,遠超出我為女兒恩恩所安排的,他必須與家人分離來到巴基斯坦、阿富汗偏遠地 區。除了建立學校外,更重要地是他有一個和吉爾吉斯人跨越時空的承諾,希望能在「巴米當亞」(世界屋脊)蓋學校,以實踐當初跟一群人翻山越嶺來找他的約定。隨著他挺進阿富汗,深入瓦罕走廊,但始終未能 實踐這個承諾。這期間發生了許多事情,像是美國911恐怖攻擊、天啟地震等,許多地方的需求如雪片般湧入,葛瑞格必須審慎評估,與工作夥伴一起討論, 什麼需求可列為中亞協會的計畫事項內,然後一一執行。

    外在環境的惡劣,阻撓不了這群有毅力的人,像是沙爾法拉茲、瓦奇爾以及其他中亞協會的工作人 員。他們也忍受與家人的分離,甚至是疾病的摧殘,只為將這個遠大的異象落實在這群連政府都不管的偏遠居民。如同書裡所說的,這是場聖戰,但不是恐怖攻擊, 而是為提升生活水準、人民幸福、脫貧、走出文盲的教育聖戰。這就如同正向迴圈一般,給的東西越是正向,所引發的反應與結果也越為正向。反之,給的是恐怖攻 擊與戰爭,製造的事端也就越多,於是自殺炸彈客與報復性轟炸也越多。

     所以中亞協會的工作不僅是當初簡單的蓋學校,甚至為 幫助有潛能的學生,提供獎學金,說服孩子的父母,讓這群學生有機會進一步深造。他們更替上了年紀的婦女開辦婦女職業中心與讀寫中心,甚至成立阿富汗婦女合 作組織。這些驚人的成就,在在顯明出,當教育落實在生活中,婦女們也開始了一場有別於美國政府與塔利班的戰爭,這是一場寧靜而無聲的革命。婦女們也有機會 擺脫束縛的生活,開始追尋自己的夢想。

【服務的精隨】

    儘管這些成就輝煌,葛瑞格心中一直惦記著與吉爾吉斯人的承諾,雖然沒有如同好萊塢驚奇的發展, 但其中所蘊含的感動卻令人不禁為之動容。當我一路閱讀到書裡的最後幾章時,就越發心情起伏。像是瓦西德‧可 汗對於「石頭變學校」的言論,突顯出偏遠村莊的人們對教育與和平的渴求。而在「巴米當亞」的建校之路,有吉爾吉斯領導者阿都‧拉西德‧可汗無私的奉獻,以及他為族人的深謀遠慮,這 些都讓葛瑞格的建校之路益發璀璨。

    在這些動人的故事中,有著一群勞心勞力的人,為著他人的幸福奉獻自己的生命,這正是服務的精 隨。儘管他們的生活並不怎麼光鮮亮麗,甚至會遭遇死亡的威脅,但他們一無所懼,或許這些人永無機會登上世俗所謂的名人錄,但他們的成就早已超越那些沽名釣 譽的執行長。他們所做的事,將在10年、20年後有著更無比的光華與榮美。至終,葛瑞格完成他與吉爾吉斯人當初的承諾,儘管從開始到完成耗費 了10年的時 間,但跨越時空的承諾並沒有淹沒在命運與環境的限制裡。我也深深期待未來《三杯茶3》的現世,那感動依舊會如同我現在的心情久久不散。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自 湛藍 的閱讀迴響,點選過去


敬上第一杯茶,你是一個陌生人

再奉第二杯茶,你是我們的朋友

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將用生命來保護你

 

《三杯茶》是一個關於愛與承諾的紀實故事。故事緣於1993年葛瑞格為了紀念早逝的妹妹,攀登世界第二高峰K2時 遇到山難,命在旦夕之際幸運獲救。因為被科爾飛村民的善良所感動及有感於當地孩子因為沒錢聘請老師,只能用樹枝在泥土上寫課文,於是許下承諾一定會回來為他們蓋學校。葛瑞格沒有食言,回到美國後他放 棄白天的工作,省吃儉用,並陸續寄出580封信給參議員與明星等名人,終於募得12000美元。於1996年實現承諾,在科爾飛村蓋了第一所學校。爾後摩頓森與他成立的中亞協會,以「盡頭優先」的建校宗旨,挺進武力衝突和宗教極端 主義禁地,不畏回教輿論反對及坦利班等極權分子威脅,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總共蓋了131所學校,目前 學生人數五萬八千名,而且多數是女孩。


一塊石頭 一個夢想 一個承諾 十年等待

心的力量夠大,全世界都遺棄的絕望之地也可以擁有希望


《石頭變學校》是《三杯茶》的續集,以第一人稱書寫方式,2003年開始談起,除了繼續在巴基斯坦的努力過程外,更紀錄中亞協會在阿富 汗帕米爾深處,創立的另一個奇蹟學校。1999年十月,來自帕米爾高原深處的吉爾吉斯騎兵帶著可汗的口信來到阿富汗邊境的祖德可汗村找到摩頓森。「對我來說,困苦的生活一點都不是問 題。可是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也過著這樣的生活,你是否願意到阿富汗來幫我們蓋學校?我們捐出土地、石塊與努力,你要的我們都辦得到。來與我們過冬、做我們的 客人,讓我們一起喝茶。」摩頓森應許了,並於10年後實現承諾,在海拔12480英尺,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達波札貢拜點燃希望之火。


看到吉爾吉斯可汗的口信,讓我想到《三杯茶》一書裡,村長哈吉阿里說:「我不識字。這是我這一生中最大的悲哀。我願意做任何事,讓我村裡的孩子永 遠不要知道這種感覺。我會付出任何代價,讓他們能夠擁有他們應得的教育。」同樣為了改善下一代的生活,認同教育的重要性,令我深受感動。


「賦予全世界女性教育等權利,絕對能為全體人類創造更有愛心、寬恕、公正與和平的生命。」 ------ 翁山蘇姬


1970年代初期,阿富汗都會女性享有相當程度的個人自由及自治權,然而就在塔利班的魔爪伸入喀布爾那一刻起,硬是剝奪婦女在當地享有的所有特 權,尤其是受教權,所有女性被迫就此與教育無緣或終生成為文盲,受教變成一種遙不可及的奢侈夢想。反觀在台灣我們擁有良善自由的教育環境,不分性別同樣享有受教權,我們真的該好好珍惜現有。非洲有句諺語「教導一個男孩,你教育的是一個人;教導一個女孩,則你教育的是一整個社會」足以說明女子教育 的重要。誠如摩頓森所言,或許教育並不能保證母親一定會拒絕認同暴力聖戰,但它絕對能讓那些男人招架不住。沒錯!我完全認同這個觀點,教育 是脫離貧窮,改造人生最佳途徑,而婦女教育絕對是提升社會的根本。不幸的是,直到今天全球尚有一億兩千萬學齡兒童因為性別歧視、貧窮、非法剝削、宗教極端主義和政府腐敗仍然無法享有受教權。


摩頓森與被他暱稱為決死突擊隊成員,一群來自不同種族,世人眼中的非菁英份子,堅信唯有提升婦女教育才是改造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最佳方式。憑著一股對教育的熱 情,冒死深入險區,面對官僚體制、金援物資缺乏、交通不便、自然災害、宗教狂熱份子的打壓,甚至是來自家族男性成員的舊思維等等阻礙,用生命在文明的邊陲散播知識的種子。當決死突擊隊的成員,沙爾拉法茲與瓦奇爾說出計畫用1520年的時間,在阿富汗境內從瓦罕、 喀布爾到塔利班的發源地,築一條婦女識字的萬里長城,包圍塔利班和蓋達 組織時,讓我跟著拍手叫好!


猶記得閱讀《三杯茶》時數度熱淚盈眶,一股充滿感動及感恩的悸 動,久久不散。而延續《三杯茶》的感動,《石頭變學校》讓我再次動容。如果你曾經被三杯茶感動,不消我多說,你一定會續杯,如果你未曾飲過葛瑞格的三杯 茶,那你絕對不能錯過這幸褔的茶味兒,看看葛瑞格及決死突擊隊成員如何用生命讓石頭變學校,用生命喚起世人對女子教育的重視三杯茶2《石頭變學校》絕對值得一讀!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貼紙語法,請按此連結複製,歡迎引用!)


對摩頓森來說,為巴基斯坦孩童們建造一個溫暖舒適的求學環境,就如同征服爬行那高聳的山脈一樣,雖似乎是艱苦難行的道路,卻是他畢生堅信的信念與選擇。

「三杯茶」有別於坊間的那些甜膩虛構的小說故事,字裡行間忠誠地呈現了真實世界的殘苦與無法想像的另一個世界,跟隨著主人翁摩頓森眼中所見到的描繪,腦海彷彿有一台攝影機跟隨著摩頓森的步伐,帶領讀者見識那些挺拔聳立的高峰,以及喀拉崑崙山脈難以形容的天境美景,也隨著他從未動搖的信念,體驗了巴基斯坦偏遠部落的困苦生活,摩頓森每一個抉擇、努力和承受的壓力挑戰,都讓同時閱讀的你感同身受,感動他那顆永不妥協、真摯的心靈,以及那鍥而不捨的真心,而他以微薄的一人之力,實現了許多人的夢想。「三杯茶」是近年來最真摯動人的難得好書,讓人感動不已,摩頓森的大愛對照我們的小我,他的勇氣值得我們的尊敬,更值得我們徹底反思。


--讀者RJ 《三杯茶》試讀心得全文




《三杯茶》,5/26,馬可孛羅即將出版。

threecupsoft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貼紙語法,請按此連結複製,歡迎引用!)


似乎很難相信,一個在喜瑪拉雅山的原始文化,
竟然能回過頭來教我們這些工業化社會一些事情;
但我们對未來可行方式的搜尋,卻不斷繞回到遠古時期人類和地球的連結__一些古老文化從來沒有捨棄的連結.
__海琳娜.諾伯.霍吉  摘自《三杯茶》


首先我想獻上第一杯茶向巴基斯坦的百姓致敬:
由於你們的愛心,使傷重的美國登山家摩頓森身心甦醒復原,
體驗善良純樸的巴提人與世無爭與惡境共存的生活哲學,
發揮強大無私的同胞愛幫助摩頓森蓋學校.
不管是當地水泥商,巴基斯坦的各個村長村民,都自發犧牲自己的金錢.時間與體能,親自參與摩頓森在巴基斯坦境內蓋二十多所以上的女子學校.婦女職訓中心建設.更感謝巴基斯坦的穆斯林真知灼見接納鼓勵異教徒摩頓森蓋校教育女孩讀書,培養人才,幫助改善鄉村建設,提高生活效能,改善難民用水及衛生受教育的生活需求.你們的風土人情讓我重新認識回教信仰及人民美好性情.

(我要看全文)


--摘自讀者Kathy 《三杯茶》試讀心得

threecupsoft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貼紙語法,請按此連結複製,歡迎引用!)


David Oliver Relin用樸實的語言詳盡記述了Mortenson為中亞學院作出的各種努力,以及在此過程中所接觸到的形形色色村民、慈善家、塔利班官方、穆斯林、女學生,二人呼籲美國政府打擊伊斯蘭極端主義,消除貧困,改善女孩受教育情況。平實語言中流露出真情。(編註:本文中出現的「中亞學院」,正式中文版譯名為「中亞協會」)

(我要看全文)


--摘自讀者露比 《三杯茶》試讀心得




《三杯茶》,5/26,馬可孛羅即將出版。

threecupsoft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貼紙語法,請按此連結複製,歡迎引用!)


        這本書的美妙很難用三言兩語形容,一方面他是真實故事,二方面若把好看的地方講出來,就差不多是整本書了,所以我看我還是收斂一點,只挑我最欣賞的兩個部分來談。

        首先是基層的聲音。當摩頓森用他美國人的焦急態度在處裡學校建設時,村長跟他說了三杯茶的事情,而他從呈現出來那種耐心,也就是親近、聆聽、參與,以及不急不徐,成事不必在我的豁達,真的很撼動人。我要說,生活在現代社會,有太多被迫飛快進行的事情,這段真的讓我有很多反省與感觸,因為,就算我能理解,現代社會也不允許一般人過這種生活……但我真希望這種慢活與樂活的文化能慢慢在社會裡紮根(至於一些雜誌推廣的東西,那根本是商業包裝,專給錢太多的人享受用的,與現實完全脫節)。

  接著是教育,有就是一般學校與宗教學校的對比。講到教育……看見神學士的教育方式,你再看看台灣過去幾十年來的教法。神學士教育孩子仇視外國,國民黨教育孩子仇視本土,兩個仇視對象相反,但所想要達成的都是對獨裁體制與血統圖騰的忠誠,還真是差勁到極點。所以,教育正常化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在台灣 面臨教育已經在走回頭路(從媒體造神就能看見這這種回頭路已經開始),我們如何盡自己的力量保住民眾的公民參與意願以及社區意識,真的是很重要的課題。

  這本書內容當然不只這兩個面向,太多了,真的,推薦大家自己去看看才會知道。

        (我要看全文)


--摘自讀者 旭日之丘 《三杯茶》試讀心得
http://momoge.blogspot.com/2008/04/three-cups-of-tea.html




《三杯茶》,5/26,馬可孛羅即將出版。

threecupsoft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貼紙語法,請按此連結複製,歡迎引用!)


    當大部分的人只想要用最快的方法解決問題時,有沒有思考過這樣做是否帶來了更多的問題跟許多的遺憾?

    對於遙遠的阿富汗及巴基斯坦,世人的印象很多都停留在那個區域的「特產」是恐怖份子的刻板印象上,但一個個平凡老百姓是為何變化為冷血的恐怖份子,我們知道原因嗎?當我們試圖用戰爭跟飛彈消滅恐怖份子時,是不是其實在增加更多未來的恐怖份子呢?

    摩頓森是一個熱愛登山的美國人,為了挑戰K2,因緣際會接觸了山腳下的柯爾飛村落,基於感動與一時的義氣,他承諾要為這個小村子蓋一所學校,沒有想到的是,他其實開啟了一段遠比挑戰K2更加艱困的旅程。從一開始的毫無頭緒,連如何募款都不知該從何著手,到與打字機、電腦奮戰,擠出五百八十封的募款信開始,到最後在阿富汗及巴基斯坦成立了多所學校,過程裏面的各項難關,人的貪心狡猾、區域形勢的緊繃、自然天氣的嚴酷,讓這個單純的年輕人吃足苦頭,或許連他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為何沒有放棄,但打不倒你的,就會使你成長,摩頓森給了那不受關心的區域未來的種子,也讓自己成為更加完備的人。
 
    貧窮,滋生憤怒;教育,帶來希望。摩頓森的方法或許很緩慢,甚至很難去評估具體的成效,但是與其用武器去毀滅,或許用教育點一盞微弱但持久的燈才能真正帶來希望吧!


--讀者Jade 《三杯茶》試讀心得全文



《三杯茶》,5/26,馬可孛羅即將出版。

threecupsoft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貼紙語法,請按此連結複製,歡迎引用!)


如果你突然擁有了12000元美金,你會做什麼?
以下有幾個選項,你的選擇為何?
□1.買房子,給自己一個安定的家。
□2.投資,想辦法錢滾錢,讓自己的戶頭更形飽滿。
□3.乾脆放下一切去環遊世界,完成夢想。
□4.存入儲金簿中,知道自己再也不會為錢所苦。
□5.為落後國家的偏遠地區,蓋一所足夠遮風避雨的學校,讓小朋友獲得應有的教育。


當一所又一所的小學、或女子學校被建立起來,摩頓森並沒有被在世人眼中的豐功偉業遮蔽了心靈,反而在與這些單純善良的人們相處時,所感受到的心靈平和與安定,才是他的富足來源,也才是他不斷的學習與成長。就像他建立第一個小學的柯爾飛村長哈吉說的:「敬上第一杯茶,你是一個陌生人,再喝第二杯茶,你是我們的朋友,第三杯茶,你是我的家人,我將用生命來保護你!」而不計一切代價幫助摩頓森建立學校、對阿拉擁有虔誠信仰的哈吉,對著摩頓森說:「看見這本可蘭經有多美嗎?我沒辦法讀,我不識字。這是我一輩子最大的悲哀。我願意做任何事、讓我村裡的孩子永遠不要知道這種感覺。」摩頓森說:「坐在那裡那位不識字的老人,很少離開他在喀拉崑崙山的村子,卻是我遇見過最有智慧的人。

這故事,當然沒有結尾,因為它仍是現在進行式。在柯爾飛村裡,從摩頓森建立的第一所學校裡畢業的第一屆女學生──嘉涵,在摩頓森面前說出她的未來人生規劃時,摩頓森知道他收割了一顆最甜美的果實。「當我還是個小女孩時,看到穿著乾淨好衣服的先生或女士時,就會跑開、把自己的臉藏起來。但是我從柯爾飛的學校畢業時,我覺得自己的生命有了很大的改變,我覺得自己的頭腦很清楚、也很整潔,可以走到任何人面前跟他們討論任何事情。」「現在我更覺得自己的生命充滿了可能。我不只想成為一名醫護人員,我想成為一個能幹的女性,蓋一所醫院、或是成為主管,然後照顧布勞度河谷所有婦女的健康問題……

(我要看全文)


--摘自讀者wei 《三杯茶》試讀心得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1023wei/3/1306366614/20080427124741/




《三杯茶》,5/26,馬可孛羅即將出版。

threecupsoft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貼紙語法,請按此連結複製,歡迎引用!)


完全沒有想到三杯熱茶的氤氳能如此迷濛我的雙眼。
 
也完全沒想到讀這本書是種體能挑戰。因為打從摩特頓喝了第一杯茶起,不論我在何時何處翻開書繼續讀,都無法讓眼眶中沒有水分在打滾。但又想維持清明的視力繼續閱讀,於是感動的淚水不斷地從心裡深處湧出來。那是一種奇異的痛,又是一種奇異的暖。原來,當天空越黑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星星越亮。
 
天空不是只有一顆北極星,這不是一本只關於摩特頓一個人的書。故事裡所有的人,共同的不是種族不是宗教不是性別,共同的是,那具有「相信」的特質(相信可以改變),而現秀出那一大片美麗的星空。



--讀者WC  (知名部落格"WC看看"格主) 《三杯茶》試讀心得全文



《三杯茶》,5/26,馬可孛羅即將出版。

threecupsoft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貼紙語法,請按此連結複製,歡迎引用!)


最美麗的風景常常隱身在最險峻的環境。沒有最遙遠的距離,如果有,那是無知所造成的距離。

「每個人都有能力去改變世界」。我們總是不斷地對自己信心喊話,卻不肯真正相信我們有能力做得到。   摩頓森從未想過自己要做的是多偉大的事,對他而言,只是一個簡單信念、一個在偏遠山區的約定「我會蓋所學校,我向你承諾。」他向村長哈吉說著。

閱讀過程中,幾次停擺,高昂的情緒久久無法自己。這不是一個想像故事,它是活生生的例子。也許就是這個原因,讓它更能打動人心,讓我們相信手中的一塊錢,便能改變地球另一端的世界。

從摩頓森的五百八十封信開始,串連起生命中許多動人的故事。他更是教育了無數在強勢文化洗腦下的「知識份子」重新去省思人性最尊貴的本質-愛。

「真正的敵人,是無知」,真正令人恐懼的,更是無知。
(我要看全文)


--摘自讀者 Irene(台南瀛海中學教師) 《三杯茶》試讀心得
http://tadd1217.spaces.live.com/blog/cns!A420CEE54057FA23!522.entry




《三杯茶》,5/26,馬可孛羅即將出版。

threecupsoft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貼紙語法,請按此連結複製,歡迎引用!)


第一次拿到這本書,我對書名很感興趣,「三杯茶」,這名詞到底有何意義?在巴提斯坦那個地方,當地人第一次和你喝茶,你是陌生人;第二次你再喝茶,你就是上賓;而第三次你再喝茶,你就是他們的家人了,而對於他們的家人,他們會用生命來守護你。如書中的主角摩頓森一樣,我們總是太心急了,以主觀的態度看待事情,且迅速地將其解決,只是制式的動作罷了,但這樣下意識的行為常會使我們錯過許多東西,往往那些東西是需要花時間好好地去培養的。這位沒受過教育的長老給摩頓森上了寶貴的一課──在蓋學校這種需要團隊合作的工作上,花上喝三杯茶的時間是值得的,摩頓森必須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

本書著墨最多的即是摩頓森募款蓋學校的偉大事蹟。在阿富汗、巴基斯坦那種動亂不安的地方,偏遠地區的孩子往往因為未接受教育而淪為恐怖主義下的傀儡,因此,改變情況的方法無它,唯有教育。我對書中所描述的地區並不熟悉,但我卻可看到那些居民的純樸善良、孩子們想接受教育的渴望,他們用有限的貧乏資源努力地學習,想要改變他們的命運,那種對學習的執著或許就是摩頓森願意用一生的時間投入在建學校上吧!而摩頓森的決心與毅力也同樣的令人佩服,我對於那種緊抓著信念的感到了不起,但書中主角更上一層樓,他的用心是在那些素未謀面的孩子身上,全為了履現承諾。

究竟一個承諾的力量有多強、一種堅持的信念有多大,在摩頓森的身上,我看到了解答,也由衷敬佩他犧牲奉獻的偉大善行。


--讀者詠珊 《三杯茶》試讀心得全文



《三杯茶》,5/26,馬可孛羅即將出版。

threecupsoft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貼紙語法,請按此連結複製,歡迎引用!)


我讀完整本書之後,感覺到一種更為純粹的東西,
好像摩頓森做這些事是非常自然的,讓我在理性的省思外感受到另一種感動。
如果我的心得有幸被出版社拿去做宣傳之類的東西,
或是有人剛好看的我的心得文,
我要大力推薦這本書,希望讀友們能跟我一樣,
獲得很好的閱讀經驗。
(我要看全文)


--摘自讀者akasi  《三杯茶》試讀心得
http://akasi23.blogspot.com/2008/04/blog-post.html




《三杯茶》,5/26,馬可孛羅即將出版。

threecupsoft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貼紙語法,請按此連結複製,歡迎引用!)


不知道是不是昨晚那電影的情緒還堆積在胸口,
反正今天一邊看著《三杯茶》這本書,一邊哭得斷斷續續的。
好像有點誇張,連自己都這樣覺得,不過事實就是如此,
當六背靠著書櫃將書闔上的那刻,幾張衛生紙摺痕奇怪的躺在腳邊......
也沒辦法,有人是愛哭鬼啊。這本書讓人感動的亂七八糟。

《三杯茶》一書不是童話小說,沒有浪漫的情節,沒有帥氣凜凜的男主角和華麗場面。
它只是詳實地記述這世界某一角落的實境,記述一個男人長久的精力奉獻;
記述一群人對未來所抱持的希望,與教育能落實在這男女不平等土地上的期待;
記述回教國家人民其實可愛純樸一如我們,不是所有回教人民都是恐怖份子 ──
他們渴求平和的日子,也渴求教育能帶來生活的轉變,他們並不好戰,一點也不。

六對書中印象最深的,是資助者尚‧霍爾尼博士的一番話:
「美國人只會關心佛教徒,不會理回教徒的;
 這小子不可能找到贊助,我得讓這件事發生才行。」
(我要看全文)


--摘自讀者mika(六)  《三杯茶》試讀心得
http://www.wretch.cc/blog/mika060&article_id=20539349




《三杯茶》,5/26,馬可孛羅即將出版。

threecupsoft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貼紙語法,請按此連結複製,歡迎引用!)


不禁讓我想起先前看過的某本書。「信必先於望,也先於愛。」希望能成功,相信會實現,信心產生力量,就算看似窒礙難行,依然能找出道路,即使崎嶇不平,也能克服,只要信心夠堅定,努力實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用盡一切努力,其餘交給阿拉決定。

真人真事的傳記,如同小說般精采的故事,幾次峰迴路轉,那感人肺腑的真誠,落筆鏗鏘有力,描繪優美瑰麗的大自然壯闊風景,深入當地風土民情。知識幫浦功能十足。被書中故事感動,想盡份心力的人,也有可以使上力的地方。我想,可以不再像觀看影片感動片刻隨之淡忘,不再疏離冷漠以對,至少在闔上書的時候,我可以認真思考我能做些什麼,即使只有棉薄之力。
(我要看全文)


--摘自讀者Flora  《三杯茶》試讀心得
http://blog.udn.com/cyhflora/1783417




《三杯茶》,5/26,馬可孛羅即將出版。

threecupsoft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貼紙語法,請按此連結複製,歡迎引用!)


初看宣傳文案和一堆來自各地的好評時,我幾乎已認定它將是本好看的書,但閱讀不到三分之一時便推翻了先前的直覺想法,它不僅是好看而已,更甚至,根本沒想到此書所要敘述的竟是如此偉大的故事,遠超過我的預期。

我能很精準地說出是哪些橋段讓人鼻酸,或是因感動、沮喪、無奈、憤怒及意外的喜悅而忍不住眼眶泛淚。但我不能說,也懶得說,畢竟箇中滋味還得留待有心人去深入品嘗;作者對於巴基斯坦(Pakistan)邊疆僻野的描寫自是絲絲入扣,有如專業的旅遊書籍;暫且不談內容,將這為時不短的既坎坷又顛簸的親身經歷化為紙上文字,竟讀來順暢自然,中肯且不流於偏頗,部分穿插式的旁枝末節故事絲毫不顯多餘,除了達到襯托的功效,而我們更需要的,是讓這位人物的形象更臻完備,去了解他,再了解他的使命,最後更了解他正執行的人生義務所能成就的事。
(我要看全文)


--摘自讀者YAKIN 《三杯茶》試讀心得
http://blog.roodo.com/yarea/archives/5861651.html




《三杯茶》,5/26,馬可孛羅即將出版。

threecupsoft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此貼紙語法,請按此連結複製,歡迎引用!)


從來,我只為真實的故事而感動。因為真實,所以人性;因為真實,所以我願意相信。

故事由作者在巴基斯坦登頂失敗作為開始,非預期的過程卻開啟了另一扇更難征服的山岳,那一般人不願淌入的渾水,作者卻是甘之奔走請命,而他的理想,正是為深處巴基斯坦內地的小村落建學校。乍看之下,我曾對這又是一樁「大美國主義」的仁慈表現嗤之以鼻,但我不得不承認,在作者以笨拙的手法及緩慢的腳步爭取贊助經費的過程,仍舊一步步實現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的任務時,的確讓人因不捨掬下一滴同情的淚水。

不過,令人動容的除了作者的理想不斷地在中亞區域擴大的同時,透過對話裡隱約透露著回教世界不為外界所知的態度,歷練的長老也好、純真的孩童也罷,看似簡單卻又發人深省的對話,就像書名「三杯茶」,簡單的字面含意,卻隱藏著深奧的智慧,從第一杯茶的陌生接觸到第三杯茶被視為家人般用生命來保護,幾杯茶間的距離卻得用千山萬水與千言萬語換來,這中間的承諾與信任,不因距離而有所負擔,讓我願意再次相信這世界的美好。


--讀者Jess 《三杯茶》試讀心得全文



《三杯茶》,5/26,馬可孛羅即將出版。

threecupsoft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