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博客來《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讀者書評(註:原文張貼於2007年版書封)

黃國華(《鈔票的重量》作者)

2010.10.07    評鑑等級:5顆星

我第一次看這本書是2007年9月,那時候我被寫作、被媒體通告、被新書暢銷壓力壓的透不過氣來,一如本書的作者小莉(她的小名)的狀況,於是在當時我向老婆小孩告假五天,我告訴他們,我必須得一個人去旅行,否則我內心那只壓力鍋恐怕會爆炸,當年十一月初我獨自去日本關西玩了五天,兩年後(2009)的秋天我一樣獨自去旅行了五天,一個人的旅行對於某些處於壓力或憂鬱的兩端的人的確是有效的,只不過,作者是拋棄了丈夫、情人、家庭與事業(其實若按照她書的描述,她似乎沒有擁有太多這些東西),一個人去旅行一年。

作者透過bali島藥師的話來形容自己:「妳是世界的旅人」

其實她是個糟糕透頂的女人,她是個搞砸每個曾經和她相處的男人的關係,她無法做好該做的事情,不待在家中,不想住好房子,不想生兒育女,不像同年齡正常女人該做的那樣,她總是把生活搞的一團亂,每天當晚上熄了燈,她就開始哭泣與發愁。不折不扣是個有著心理問題的女人,她是位憂鬱症病患,離婚和抑鬱的折磨使她瘦骨如材,所以她第一個旅行地點與目的就是為了美食,以美食療癒身體的傷痛。

她一手破壞了自己的婚姻,一段在99.99%的人眼中皆是完美的婚姻,但遭糕的是她剛好是那其它0.01%,環顧整本書,我的想法是:
1. 她是個憂鬱症患者
2. 她不甘平淡無奇的婚姻生活
3. 她不想生兒育女卻又無法抵抗生命無法傳承所帶來的落寞
4. 她太早婚(23歲)
5.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她還沒有長大。

她不論是在家中、在後來情夫家中、在義大利租屋處與印度靈修場所,總是在地板哭泣或吃飯,這或許是某種心理不滿足或還沒長大的象徵,正常人總是在桌上、 椅子上或任何有型式的物體上去做這些事情,只有嬰幼兒時期會以地板為生活中心,可見作者心理層面的障礙相當大。

一開始的作者讓人十分討厭,感覺她是位那種典型的貪得無厭不懂節制卻又自怨自艾的美國女人,她說:「我想要同時體驗兩者,我要世俗享樂,也要神聖的超越,卻生活在一個焦慮無止境的垃圾壓縮機當中,如何在享樂的需要以及對虔誠的渴望之間求取平衡。」正常女人聽到這種話一定會破口大罵,至少我老婆就是如此。

於是她給了自己一年的時間去旅行,她要去三個地方,每個地方待上四個月,要在義大利探索享樂的藝術,在印度探所虔誠的藝術,在印尼巴厘島探索兩者的平衡。 這三個國家分別是三個以I為開頭命名。而本書的原文書名是「Eat,Pray,Love」,吃、祈導與愛…..

我節錄書中一段話:「想找到你要的平衡,必須堅定地踩在地上,就像妳有四條腿,不是兩條。不能透過腦袋看世界,而是透過心去看才成。四腳著地,枝葉蔓生的腦袋,透過心看世界。」這段話一語道盡她這一年的旅程。

在印度的靈修旅程中,或許對於宗教、心靈議題沒有興趣的讀者會看的比較痛苦,畢竟在華人世界,宗教似乎沒有佔據我們心中太多的空間,作者在印度的幾個月學到的最重要一件事是:「面對負面情緒,而非壓抑。」

或許各種心靈儀式只是為了提供複雜的喜悅或痛苦感覺的一個安全的休憩地,讓我們無須永遠帶著這些沉重的感覺跑來跑去。一起在道場靈修的美國人理查倒是說了一個最佳的療養方式:「再找一個人去愛,慢慢讓自己痊癒,但別忘了最後和某人分享自己的心,別讓自己的一生成為前夫與舊愛的紀念。」

印度的旅程比偏重宗教、靈休與冥想打禪等讓心靈沉澱的活動,對我而言,或許是慧根未到或天生頑劣,無法與作者產生相同的共鳴。

沒有一本書擁有百分之百讓人喜愛的篇幅,我不是印度那一部份卻一定也不會減少我對本書的喜愛,因為這本書的第三部份「印尼巴厘島」是最精采的部份,單單這個篇章就值得我一再拜讀,作者到峇厘島的目的是為了尋求身心靈平衡,或許她的身體被義大利美食治好了,她的心靈被印度那些我總是搞不懂的形而上靈修活動的一切給撫慰了,於是當她到了峇厘島後,她不再是那種自怨自哀且糟糕透頂的女人,更不是對一切充滿了壓抑、質疑與幼稚的女人了,換言之,她到了峇厘島的那一刻,她終於長大了,她花了三十多年在童年上面,然後花八個月讓自己蛻變為成年人,於是,她懂得如何愛人,懂得如何被愛,懂得奉獻,更懂得品嘗生命帶來的各種喜悅,也懂得如何去處理悲傷。

在作者的前兩段旅程的文字中,我很不喜歡作者,因為那是一個還沒長大的中年女人,但是讀到後面,連我都忍不住好想與作者談場戀愛,因為她蛻變而擁有了成熟之美。

或許是我曾經去過五趟峇厘島的緣故吧,熟悉書中的一切場景與文化內容

本書有種穿透人心的吸引力,隨著作者跌入人生谷底,又隨著作者走出陰霾,誰沒有過往呢?端看它在心中留下的多大還是多小的缺角,是怨懟,亦或是執念,看著作者跌到人心最谷底的時候,卻意外地讓讀者品嘗出一絲帶著頹廢之美感。

人生不會因為一段旅程就從此不同,但走過絕對會留下痕跡,而且這樣誠實面對自己。生命還有很多風景、挑戰要面對,這一段旅程讓作者更了解自己,這種奇特的療癒之旅讓我既憤怒又羨慕,憤怒的是作者怎麼可以用傷害他人的方式來一趟這種逃避之旅,羨慕的是我自己作不到。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總是一次又一次的,自願或者迫於無奈,我們必須作許多的選擇。或許選擇了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有勇氣承擔選擇之後的結果吧!旅程也是一樣,想要refresh自己就得有付出一切代價的心理準備。

這本書已經不純粹是本旅遊的遊記,也稱得上是本心靈成長類的書籍,或許把它捧在手上當小說讀也無所謂,如果你是一位處於人生谷底、或是對未來人生茫然、 或是一位輕微憂鬱且壓力大到無法正常去生活去愛人的人,本書或許可以提供你一些東西,雖然談不上是啟示或方向,但這本書應該會帶給你些許平靜,沒寫錯,是平靜,至少我得到的是這種東西。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的同名電影,更值得一看,女主角茱莉亞羅勃茲精湛的演技加上義大利、印度與峇厘島的畫面,若再搭配這本書的閱讀,是入秋之後的第一道身心靈享宴。

遊記寫成這樣,小莉!妳叫其他作家怎麼混啊!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