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報導評論 (8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回家的路,好遠--竟然走了三十年。

文/阿立


「你家在哪裡?」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可說是輕而易舉。「家」是故鄉,或是你的家人在的地方。但你可知道,世界上有一群人,也許沒法回答這個問題......。

他們是巴勒斯坦人。

1967年6月5日, 穆里.巴爾古提正在開羅大學考大四最後的期末考,再考兩科他就能畢業。同時,以色列卻對巴勒斯坦開戰了。 這場戰爭讓巴爾古提家的人四散各處,一年後才能在安曼(約旦首都)首次聚首。當時沒有人知道,他要再踏上巴勒斯坦的土地,也是30年後的事了。

以色列占領巴勒斯坦後,許多巴勒斯坦人再也回不了自己出生的故鄉。有些人是一再申請返鄉「團聚」遭拒,有些人(像是黎巴嫩難民)則是無法離開黎巴嫩,而有些人是再也無法回去了--因為他們已經在異鄉過世了--就像穆里的哥哥慕尼夫。

《回家:橄欖油與無花果樹的記憶》這本書是穆里.巴爾古提在三十年後再踏上家鄉土地的記錄,也是他的回憶錄。從踏上連接安曼和拉姆安拉(位於約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城市)的橋開始,他在書裡帶我們走了一趟「回家」的路,也見識了這三十年來,作為一個巴勒斯坦難民,他的生活與所見所聞。

雖然書裡想表達的議題十分沈重,但作者作為一個詩人再加上流暢的翻譯,使得這本書十分易讀。跟著作者不斷地穿梭在回憶與現實間,更是勾勒出一幅幅巴勒斯坦人民的生活畫面。

(以上文字,引用自博客來知性人文報)



我們至少應該慶幸,仍有家鄉可以依靠。
他,卻從此只能凝望與回憶,那片名為「家鄉」的土地......

橋的另一端,是散佚的年少時光。
橋的這一頭,竟是背負了30年的沉重行囊。


流亡30年後,我只想踏上故土。  回家,看看我久違了的親愛家人。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22  晚上八點十分,歡迎收聽中廣新聞網,胡忠信先生主持的「新聞大解讀」,

今天的節目中,聽聽胡大哥為我們評讀、專訪《回家:橄欖油與無花果樹的記憶》!

按這兒可以線上收聽唷    (凌晨一點也有重播哩!)

收音機頻道:
AM657 台北、基隆、桃園
AM882 新竹
AM1413 苗栗
AM720 台中、彰化、南投
AM1350 嘉義
AM1296 台南
AM864 高雄、屏東
AM630 宜蘭
AM819 台東
AM855 花蓮
FM96.3 金門轉播站



閱讀《回家》
再一次,理解巴勒斯坦流亡詩人,歷盡坎坷的30年歸鄉旅程
再一次,明白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紛擾無解的國際問題
再一次,懂得必須好好珍惜我們目前擁有的一切

薩依德 專文導讀
政大台文所陳芳明教授、政大阿語系鄭慧慈教授、詩人鴻鴻 感動推薦




我們因文字的深刻與美麗而感動;也因閱讀視野的擴張而成長。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可孛羅部落遊小編熱情發訊]

真是太棒了,馬可孛羅近期好書一本接一本,繼《回家:橄欖油與無花果樹的記憶》之後,
《旅行建築風:大阪、京都、神戶的慢遊時光》也登上了痞客書櫃的推薦介紹唷!

如果你最近恰好安排了日本京阪神的旅遊行程,
那麼,絕對推薦你帶著這本輕盈的小書,一塊兒遊歷日本三都,來一趟建築的冒險!
而且在此小小廣告,今天(11/22),博客來推出《旅行建築風》六六折
同時,PPT也上線分享給大家囉!
我要看PPT 

最後,當然同樣來好康報報一下,有贈書要送給大家唷!(詳情請看痞客書櫃~)




最適合帶著前往京都、大阪及神戶旅行的《漫遊書》!

建築總是緊密的在生活中結合著,只要睜開眼睛,就能看見許多的建築物。
 
因為如此,我們習慣了建築就在身邊,太容易看到的東西,卻讓我們容易忽略了觀察它的樂趣。不只在平常的生活中,就算我們到各處去旅行,各式樣的景點也存在這許多經典的建築,一直默默的提供遮風避雨的功能,也等待這我們的目光可以在某次的緣分下,將焦點放在建築的身上。這次我們介紹的這本書《旅行建築風》希望可以帶領所有朋友再旅行的同時,讓眼睛有更多不同的享受。
 
這天,我們約了《旅行建築風》主編郭寶秀-秀秀,同時也是該出版社的總編輯,一起聊了一些除了關於這本書的點滴,也聊了旅行的涵義。一開始我們就聊到了關於選題的部分,為什麼會想要出版這樣類型的書呢?!將旅行與建築結合的出版品。
 
秀秀掩蓋不住那股急切分享的熱情說,當初會選這本書當然是因為最近建築的風潮逐漸受到注目,許多朋友也開始會注意到身旁這些建築物其實都有偉大的地方,也值得去被關注,很多建築都是美麗的藝術品,卻是那麼輕易的融入我們的生活,但它卻有別於其他藝術品般那樣,會給人欣賞的壓力,而這也是這本書介紹的特色,在介紹這24座經典日本經典設計師所設計的建築物,是用最淺顯的方式,從一般人去看建築物所可能產生的問號來開始慢慢帶你認識這些建築。
 
本書的作者背景是生活雜誌的編輯,喜愛旅行與熱愛生活,能夠從平凡的角度來看不平凡的事物,沒有專業的術語、沒有官方的說辭,只是輕鬆的欣賞,希望可以貼近讀者們的眼睛。希望可以在你下次的旅行為眼睛找到了新的焦點,豐富整段行程。
 
在整本書的製作過程中,秀秀說出奇的順利,順利到自己都有點驚訝。就以往的經驗,往往日本的版權書通常都是最難搞的,大到版權的談判,小到台灣海報文宣等的文案與設計,日方出版社為了品質的掌控,都會有很多的意見。但這本書卻未出現這樣的狀況,或許是連日本也滿意的沒話說吧。全書的製作保留了日本版本的原汁原味,卻貼心的作了一些變更,譬如開本的加大,讓圖片的視覺更有張力,看起來更爽快,以及相關旅遊資訊的補足,讓書本除了欣賞更具備功能性。
 
倒是有兩個部分讓秀秀有了稍稍的困擾,就是封面的製作以及書名的選取。原本曾經考慮要改變封面的設計與選圖,但選了半天,還是目前這張圖片最適合,可以代表哪種漫遊的舒服、輕鬆欣賞的感覺,聽秀秀這樣說完,再看看封面,還真的相當有感覺勒。關於書名的部分,就直接翻譯日本原文書的書名應該是《三都建築散歩》,為了讓讀者可以更直接清楚的了解書的風格與功能,所以最後定名《旅行建築風》囉!!
 
秀秀其實也提到,就他多次的日本旅行經驗,目光會像磁鐵般落在建築的機會是比較少的,那書中觀看許多建築的角度,也跟自己有很大的差別,光看照片有覺得這角度好像比較好看,自己卻不曾這樣看過。如果下次有機會,秀秀一定要再去拜訪書中所介紹的兩個景點。第一個是『光之教堂』(安藤忠雄設計),那縷空的十字架跟光線的運用,真的會迷死人。另一個就是常常過境卻未曾留意的,『關西國際機場』(皮亞諾設計),原來它不只外觀,連同建築物裡面的設計,都與『風』呼應呢!
 
最後,對於『旅行』秀秀作了非常精闢的註解,她覺得旅行是一種自我的實現,簡短的一句話卻道盡了這件事情的精神。多年出版以旅遊為中心的各式叢書,也是希望在旅行的同時能夠有更多的收穫,提升旅遊的質感,讓眼睛看到的結合心中的感受還有腦袋裡的資訊,轉化成難忘的回憶,讓愛玩的人,可以更豐富旅遊的品質與價值。真是太棒了,小編寫到這已經迫不及待準備翹班了,希望大家也會喜歡這本書。

(以上文字,引用自痞客書櫃)

至於贈品的贈送方式,就請大家再連結痞客書櫃,多加留意囉!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可孛羅部落遊小編感動發訊]

哇!真的非常感動!
《回家:橄欖油與無花果樹的記憶》這本新書,獲得了痞客書櫃的推薦介紹!在此除了感謝痞客邦的慧眼識英雄之外(笑),也分享這篇文章給各位朋友,讓大家可以更加深入了解這本書的製作過程!

而且好康報報,有贈品送給大家唷!(詳情請看痞客書櫃~)




一夕之間,自己再也回不了家鄉,那是怎樣的感覺!?

馬可孛羅的書,總是和旅遊相關,透過旅遊的核心來發展各式的出版類型,也透過旅遊延伸閱讀的樂趣。《回家》是本相當特別的書,屬於馬可孛羅所規劃的精緻「旅遊文學」書系。我們前往位於信義路上的馬可孛羅出版社,和責任編輯巫維珍聊聊《回家》一書和旅遊之間的關係。

「旅遊文學與小說、文學、旅遊書的差別,在於這類型的故事,真實性都挺高的,就像是作者本人經歷的電影,而故事的場景,也往往都是作者親身經歷的地方,透過眼睛與身體的感受將故事中的場景實際的陳述,再與故事發展的橋段結合,呈現一種相當真實的故事情境....」維珍緩緩地道出「旅遊文學」書系的定位。當你遊覽一個景點時,除了導遊或旅遊雜誌生硬的景點介紹外,旅遊文學能讓我們在遊覽時,有另外一種情緒的寄託和故事情境(有沒有聽過博學多聞的男友和你描述旅遊景點的故事!?)。

維珍接到《回家》一書之前,其實壓力並不小。因為此書介紹的內容,是作者在戰亂中離開巴勒斯坦30年間,在外流離與終於可以回家後的歷程與心境。而這樣的故事,彷彿在考驗著讀者對於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的歷史背景關係的興趣,但在維珍全書看完後,這樣的疑慮都消失了。

其實書本裡頭,作者說故事的方式,讓我們可以相當容易的進入,文字非常優美,並且就算完全不了解歷史的關係,也沒關係,可以簡單的跟著作者進入他的時空旅行,聽著作者訴說30年來的心境。而維珍也就因為如此,掉到了故事的畫面裡,好像近距離的感受著美麗的悲傷,看著看著心頭就會有種熱熱的感覺,然後眼睛就濕濕了,那是什麼樣的故事情節讓他有這樣的震撼,這可是本書「不能說的秘密」。

其實這邊還有一些值得一提的地方,維珍在作書的過程中,也是需要不斷的作功課,希望幫讀者們補充更多有趣的內容,與簡單的歷史背景,也在看故事的同時自然累積的一些知識呢。在這同時,就找到了一位讀者Blog,在本書出版前,就已經看過了原文書並寫下了讀後心得,挺感人的,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連去看看的。

在《回家》一書的製作過程中,最麻煩的地方,就是翻譯個過程了,這本書最原本的版本是阿拉伯文,然後翻譯成英文,然後變成大家現在可以看到的中文,要兼顧故事的原意與文辭間的潤飾,老天ㄚ!!都快有人格分裂了。但這些辛苦是值得的,正如同維珍說的,很多出版社都會精選一些值得一看再看的書,數年後再拿起來閱讀的感覺截然不同,而維珍覺得《回家》就這樣的一本書。

(以上文字,引用自痞客書櫃)


至於贈品的贈送方式,就請大家再連結痞客書櫃,多加留意囉!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11.18
中國時報 開卷版《書評論》---歸鄉之路漫迢迢
林長寬(政大阿語系副教授)

回家:橄欖油與無花果樹的回憶 I Saw Ramallah
作者:穆里‧巴爾古提(Mourid Barghourti)
譯者:陳逸如
出版:馬可孛羅出版
定價:280元
類別:回憶錄
     
位於地中海東岸的巴勒斯坦,曾經是一神教徒們(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和平共處的福地,有過輝煌的歷史與文化,如今卻是一個有如火藥庫的是非之地。一千四百多年前,古蘭經(95章)早已提到這個地方,並警告那些背離真主之道者:
 
「以無花果、橄欖果,和西奈山,和這座平安之城市(麥加)作證。我(神)確實以最佳的型態造化了人類。然後我把他貶降到卑賤中之最卑賤的,除了那些信仰和做善行的人以外。我給他們的回賜是永遠不絕的。今後誰會使你否認審判日呢?難道真主不是最明智的審判者嗎?」
 
古蘭經的這段經文,提示了猶太(無花果)、阿拉伯(橄欖)兩個民族若不信仰神,和平互助,在末日時則會遭到同樣的命運。而今日巴勒斯坦地區的居民,無論是原住民,或是後來的移民似乎都不注意神的警告!
 
巴勒斯坦難民文學(或稱離散文學),早已在當代阿拉伯文學中建立了相當的地位與重要性,它道盡了自從以色列建國以來,巴勒斯坦人被放逐、顛沛流離之苦,至今一直持續著。沒有見過巴勒斯坦的難民營,則不知巴勒斯坦人所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與折磨。台灣人讀了巴勒斯坦的離散文學作品,是否也可感受到那種欲哭無淚椎心刺骨之痛楚?
 
巴爾古提是位著名的巴勒斯坦作家、獨立建國運動份子,其詩作在當代阿拉伯文學中享有相當高的地位。他的這本回憶錄,描述他去國30年四處流浪,致力於建國運動的心路歷程,呈現出所有被放逐的巴勒斯坦人回歸故鄉後,卻無法再次擁有家園的創傷。這是一首弱者,但非絕望者的悲歌。這本原書名「重逢拉瑪拉」的回憶錄,靜靜地、溫和地回憶著巴勒斯坦人共有的苦難,字裡行間不斷地透露出那種期待又無奈,祈求神又無助的心情,也勾勒出以色列佔領下巴勒斯坦人的生活。
 
時間巨輪不停地往前滾轉,以色列人的生活水準亦不斷地提升。但是被以色列所佔領的「拉瑪剌」市,30年來依然破舊,這是誰的錯呢?巴爾古提藉他自身家族的離散經驗來說明30年來的創傷、悲痛。他回憶著過去,也期盼著未來,希望重回故鄉不再流離,這也是所有巴勒斯坦人的心聲。整本書從一開始就將過去的悲傷無助與現今的期待無奈心情交叉著敘述,刻畫了巴勒斯坦人的心靈痕跡,也間接地描繪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民族性。
 
人總是生活在期待當中。巴勒斯坦人也如同古老的猶太人,期盼著他們的「彌賽亞」。如今兩個民族是否能夠如古蘭經所言:同心向著神,和平相處?巴爾古提並沒有提出答案,他也無法有答案。神總是考驗著人的智慧。這本翻譯版本文筆流暢,可讀性高。唯一小小的遺憾是,因為從英文本翻譯成中文,巴爾古提的阿拉伯文文筆特色無法全然地呈現出來。不過,畢竟台灣人對中東地區,或阿拉伯的文化是相當陌生的,對台灣讀者而言,這本譯本有助於直接去瞭解被佔領的巴勒斯坦,以及當代阿拉伯文學中離散文學的特色。

(以上文字,轉載自2007.11.18 中國時報開卷版)


這樣的一本好書,怎容錯過?
放大我們的國際視野,了解以巴問題雖然紛擾無解,卻如此值得我們再三深思。
因為無論在什麼樣的時代,人類,都絕對不會是為了相互滅亡或驅趕,而存在。
歡迎各位朋友留言迴響。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趙學信

引自網路與書 http://www.netandbooks.com/taipei/books/data.asp?id=2618

  西元六七年(隋煬帝時),當時掌理日本國政的聖德太子捐地興建法隆寺,佛寺即座落在王宮斑鳩宮之西。寺院不幸在六七年悉遭焚燬,按《日本書紀》的記載是:「夜半之後,災法隆寺。一屋無餘,大雨雷震。」
  寺毀之後,隨即又在原址的西北處,更接近山腳的地方重建[]。重建之後的法隆寺主體(西院伽藍)便從西元七世紀奇蹟似地狀況良好保存至今,成為世界最古的木構建築群──諷刺的是,歷劫千餘年無恙的法隆寺,反而在1949年於整修過程中,失火燒燬了極珍貴的金堂壁畫。
  聖德太子所創建的寺院不止這一所,而法隆寺的形制與規模也不是最高、最大的。但由於它的稀有和古老、建築本身高度的美學價值,再加上它和聖德太子的深厚淵源,使得它在各方面都具有獨特的意義。也當然是探討日本古代藝術和建築時,絕不可忽略的重要建築。
  那麼,這組建築是如何蓋起來的?它的特殊之處、美學價值何在?雖然討論這些問題的專著汗牛充棟,但要以明確、簡單而又深入的方式介紹給一般讀者,西岡常一撰文、穗積和夫繪圖的《法隆寺》無疑是本佳作。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春大吉!

 過年時最驚喜的是,就是發現張懸也喜歡《人生一瞬》呀!這篇報導引述,張懸推崇詹宏志,說「他是一位充滿文人情懷的作者」。張懸也推薦了其它書,透過這些書,可以看到世界的不同地方,別人正過著不一樣的生活呀! 

引自蘋果日報,2007221,娛樂名人版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年馬可孛羅大豐收!我們在中國時報開卷版「年度好書」獲得三大獎,在金石堂「最具影響力的書」獲得兩大獎。

 在即將跨入豬年的前夕,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得獎好書吧!年假不長,讀這幾本好書絕對足夠!

《人生一瞬》 詹宏志作品

金石堂2006最具影響力的書

詹老大的書得奬,也進入排行榜很久囉!曾被私下流傳為「年度最佳散文之一」的《人生一瞬》,是在歲末最動人的感懷之作啊!

到這裡看新書發表會照片

《中東現場》 張翠容作品

開卷版中文創作類十大好書 

中東,如此熱門的話題,需要的是不同視野的觀察。作者是真誠直率之人,她的第一手觀察絕對是年度重量之作。

《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 帕慕克作品 何佩樺譯

金石堂2006最具影響力的書

2006年帕慕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引起了「帕慕克旋風」。這部優美的作品,是城市的記憶,也是作家的命運。本書同時還有200幅的伊斯坦堡老照片喔!

《香港:大英帝國殖民時代的終結 珍˙莫里斯作品 黃芳田譯

開卷版翻譯類十大好書

Jan Morris已在馬可孛羅出版了《威爾斯家園》、《威尼斯》,《香港》一書則寫出了香港在九七之前的百年歷史,保羅˙索魯說,這是「一幅令人驚歎的圖像」。

《玩食:美味料理的旅行故事》 篠藤百合作品 丁雍譯

開卷版美好生活類十大好書

每次出門旅行,作者最無法抗拒的就是「吃」:料理的故事是什麼?人們為什麼這麼吃?作者對食物的熱情,相信正是本書入選為「美好生活書」的理由!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