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讀者迴響 (8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讀書心得:偵探研究 (A Study in Detective)


身為謀殺專門店的全套訂戶,對詹宏志的大名當然不陌生,畢竟他寫得那篇序文是我進入推理門戶的重要文獻。所以當我接到這本試讀的邀請時,當然是高高興興的接下來囉!

這本書開頭就講到作者家裡遭小偷的事件……其實我家也遭過小偷,還兩次勒!稍微寫一下好了。

事情發生在三十多年前,當年我還住北投區,就大同公司那邊。那時候旁邊還大多是農田勒!那像現在全是高樓。當天我們全家出遊,回家發現一片凌亂,我爸才剛入手不到24小時的Nikon F2連鏡頭就這樣不見了,我媽一些嫁妝的金飾也再見,更扯的是,他留下一套衣服,然後把我爸最好的一套西裝穿走(之後我爸不再穿西裝,直到我結婚時才又去買一套)……

損失可謂慘重,當然是報警啦!不過報警有用?

警察來了幾個,一點查的興趣也沒有,反倒怪我家鐵窗裝這種的不夠好,幹!拿我們稅金,如果你們長進一點哪要鐵窗,還嫌鐵窗不夠好勒!你有親友開窗工廠是吧!反正警察來的唯一作用就是告訴你「認了吧!找不回來啦!」

真找不回來嗎?隔天,住我家附近一位國民黨高官家裡也遭小偷了,哈哈,過不到三天,警察就通知我們抓到人了,可以去認東西。

你以為有得認嗎?首先,天知道他們抓到的是不是偷我家的那個(所有審判相關過程我們完全沒被通知),其次,到現場時所有值錢的東西早被那位國民黨高官「認領」光了。那一陣子我家附近很多人家遭小偷,沒人領得回任何值錢的物品,因為警察第一個通知那位高官去「認領」,然後全被他領回去了。

你要我相信台灣的檢警司法?見鬼囉!

所以啦!既然現實世界裡沒一個像樣的,看看小說安慰一下囉!

想像與真實
前面說我對台灣整個犯罪調查系沒信心,但那畢竟是三十年前的事情,現在呢?

書裡提到陳瑞仁,我還真想提這傢伙勒!

簡單說,這傢伙不用等以後,現在就已經是國際司法負面教材的最佳範例了,還真不是普通丟臉。

這傢伙以前幹過什麼事情,我一年多以前就寫過一篇,但過了一年多,還是一樣不長進,別說我在講,看看馬英九的老師日如何批評他們這幫亂七八糟的傢伙(前前後後已經批過三次了,如過你聽到或看到的講法是來自東森、T台或聯合中國之類三流小說虛構單位的話,我建議你找原文重看一遍,你會發現統媒根本是胡說八道,不想被嘲笑缺乏國際觀的話記得不要看這些媒體,或者先看過其他媒體在來看這些嘲笑他們)。

簡單說,好端端一個貪污案件,如果他老老實實好好查,就可以樹立台灣司法良好形象(台灣司法形象一直很差,尤其在國際上,大家一直記得那句「法院是國民黨開的」的名言),對台灣不啻為一件天大好事。結果他就是不肯好好查,搞一推虛構罪名、押人取供、非法羈押、民粹操作、未審先判、偵查公開、媒體辦案……之 類有的沒的,根本是在搞笑。

所以我們又只好逃進書裡去,至少裡面該負責的壞蛋就是要負責(其實也不盡然,但至少我們知道兇手是誰),而且書裡總會有個正義使者會痛毆壞蛋,讓我們爽一下。不然你看陳文成不之市哪個抓爬子害死的、林宅血案至今連個屁都查不出來,倒是宋朝法官都跑來掩護貪污,然後魚翅、三中、貓攬這些加起來上百億的案件不 是推給五等小官就是人間蒸發,不幹死才怪。

不然,看看十七石天使祖國安慰一下。

訪問記
我當然沒訪問過任何推理作家啦!但訪問文章倒是看很多,這次書訪問科林.德克斯特的內容我以前就看過DVD了(還是VCD?謀殺專門店送的),我到很羨慕 那種城市成為書中場景的感覺,台灣在這方面感覺總比較弱。不是說沒人寫,而是場景給人的感覺不是那樣強烈(至少台灣的推理小說還沒作到這一點,不然海角七號算很成功的),不過仔細想想,台灣的推理小說我好像連一本也沒看過……大概是因為台灣的犯罪調查一直讓人「極端沒信心」,所以也提不起進看吧!如果看過那些美國影集或Discovery,會更讓人搖頭的,看看李昌鈺來台灣協助319調查時被如何傷害就知道了,從一開始的捧上天,然後因為跟自己想像不符就開始裝狂,民粹有多恐怖,看台灣最瞭解。

書裡另一位訪問對象是土屋隆夫…………他的書我一本也沒看過,不過謀殺專門店裡詹宏志給了他極高評價,有機會真該找來試試。不過小說我雖沒看過,但漫畫倒是看很多。

日本的推理漫畫非常興盛,數量多到出租店裡可以專為推理獨立一區,可別以為只有金田一、科南或Q,所以你想得到的原創或改編漫畫都有,甚至,非常多是拿日本早期推理小說主角的「子孫」來玩的(金田一就是一例,連明智都出來了)。不過或許是預設閱讀對象的關係,內容多偏向於機關設計式的,也就是古典推理時代 的解謎形式。也就是說,這些推理小說跟報紙上的數獨是差不多意思,是給你動動腦用的。別說漫畫,連電視冠軍都辦過偵探王大賽,參賽者全是小學生勒!你能想像讓小學生研究兇殺案現場是哪種光景嗎?我這個在實驗室裡看過一堆屍體的人都不能說我喜歡看了,何況是兇案,光這種設計就非常超現實了,別說推理通的詹宏 志對這個有意見,我也一樣,雖然我還是喜歡看漫畫,但同樣型態的小說我卻不大能接受(所以我看赤川次郎很痛苦)。

不過這一年多以來我已看了不少日系推理(感謝眾出板社的試讀機會),其實有很多不錯的作品,尤其是那種明顯有日本風格,但又能同時保有劇情張力的(通常日本味有點超現實或虛無),比方說尋狗事務所就是一例。

接下來我目標是看堅強淑女偵探社,因為已經有兩個書評我很信任的人推薦這套了,一個就是本書作者詹宏志,還有網友elish,不過那也要我有空才行……

偵探研究
我最喜歡的閱讀類型,首推奇幻,次為科幻,三才是推理,但若論閱讀數量,奇幻類有很多都是好幾本一套的,若合起來算一部的話,那看過最多部的反倒是推理 (都是謀殺專門店謀害的,光這裡就101部),但若要說研究,這還是未夠班,不過看少有看少的研究,看多有看多的研究,我到想提一下這本書裡比較沒提到 的,也就是科幻推理。

我看的第一本科幻推理還是來自於謀殺專門店,是馬克.吐溫(你沒看錯,就是這傢伙)寫的「44號神秘怪客」,但這本還好,真的讓我驚奇的科幻推理是挺挺大名的艾西莫夫所寫的基地系列(會者說他全部的科幻作品都可以算是推理小說,比方說鋼穴,主軸就真的是在調查兇案)。

科幻跟推理要擺在一起不容易,這牽扯到很多「設定」,比方說有多拉A夢的世界,根本不可能有推理小說,因為有時光機啊!所以一部推理小說要在搞推理之前先建立「背景」,也就是讓人知道書中的科技界限在哪裡。這可不容易,而說實在的,我前面提的這幾部沒人這樣做(是低,我前面講的是外行人的想法)。

科幻推理其實最忌諱濫用科技解決問題,也許有人會問說那這樣算哪門子科幻。應該說,科幻提供一個「不同社會性的犯罪環境」,這種社會環境才是推理的核心。這樣說好了,科幻推理不大可能出現本格派的機關式推理,因為太容易弄個為科幻而科幻的新產品,我就真看過這種唬爛,一整個就遜掉了。

也因為這樣,科幻推理有時後讀起來反倒很有趣,甚至帶有一點預言性。畢竟,福爾摩斯雖然好看,但我們都知道光譜儀、彈道測試跟DNA檢定了,一個中年男子拿放大鏡,實在就只有思古之幽情而已啊!

至於我最愛的奇幻,有奇幻推理嗎?我已經忘記是誰講的,有人說「所有的奇幻小說都是推理小說」,反正總有個仇人要找出來、大魔王的弱點要找出來、古代謎題要破解出來……何況我們還有水晶球跟神諭。

我知道真有人寫奇幻推理,但真的很好看得還沒見過啊!

結語
這本書非常有趣,但因為是雜誌文章蒐集起來的,雖然輕鬆,重複性卻也不低,一口氣看下來實在有點……怎麼說,就是資訊一直重複。不過本書事由博覽推理小說的大家所言,許多分析都相當有趣而且資料充分,如果你對推理小說有興趣,這本書是很不錯的「全面性導讀」,至少,我會想開始注意書中偵探能有多少退休金 了。

又或者暴力偵探到底睡了幾個女人。

http://momoge.blogspot.com/2009/02/study-in-detective-25k279-continue.html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人生本質--詹宏志《偵探研究》

偵探究為何物?推理小說充斥在坊間五花八門的書籍瀚海當中,保有不容小覷的一席之地,不管本格推理也好、冷硬派推理也好,推理小說本身即代表正規小說一種本質上的變異,它直視我們賴以為常卻渾不知覺的盲點,藉以巧妙詭計顛轉萬物綱常被賦有應遵循的原理,在驚愕之餘讀者的認知不僅遭到解構,也得以直接或間接地接收到作者欲表達的寓意教誨。

名為《偵探研究》的本書,由小云那兒得知其實乃集結詹宏志自壹週刊連載的專欄文章,閱讀這類文章好處是輕巧且無須挑燈夜戰地通篇累牘,章回式結構讀來無步伐緊湊的壓力,如床頭書般讓人保持愉悅心情『觀賞』作者為各位觀眾精心準備推理故事的饗宴。

以自己經驗當作與讀者深入溝通的橋樑,並以福爾摩斯在《暗紅色研究》辦案為介紹雛形,將偵探定義下一個註腳。全書分為『想像與真實』、『訪問記』與『偵探研究』三部分,在第一部份裡,作者針對不同主題以社會案例作為拋磚玉,粗略地介紹該主題的偵探小說,上至國務機要費案、下至南迴鐵路搞軌案,對各層面小說的背景寓意詹宏志總能如數家珍,像個老生常談的專家侃侃而言,呈現一拖拉庫的推理小說給讀者,讓我等真是目不暇給。閱讀此部分或許毫無『偵探細胞』的人也可以樂在其中,隨著作者巧首之筆而起舞凌旋,並得以隱約感受出作者幽默風格,比起《人生一瞬》與《綠光往事》那種細膩幽微的筆觸,窾窾娓述自己童年往事繾綣之憶的風格相較起來,是有極大不同的。

『訪問記』創作背景乃作者為編輯《謀殺專門店》系列選集,與兩位東西方作家會晤經過,這裡作者又從原先娓娓道來的專家一躍成為唯唯是諾的訪問者,詳實描述與作家見面詳情。在牛津會晤柯林‧德克斯特
對作者來說並非自己華格納知識的不足,而是作家耳聾的棘手;在日本與土屋隆夫見面亦非易事,作家儘管地位崇高,卻是出名的羞怯封閉,不愛被打擾,兩次見面作者最後總能化險為夷,以自己的努力博得作家賞識與肯定。

第三部分『偵探研究』可謂作者賣弄偵探知識的殿堂。以小說主角們感情生活、駐在城市、心智結構、職業世界為研究重點,細細描寫、比較各種推理小說(著重在歐美推理部分),讓人驚豔原來偵探研究也可以以這種方式呈現。作者甚至幽默地列出福爾摩斯的收費價目,以及模仿華生醫師對福爾摩斯開列清單的模式,也對另一個冷硬派偵探開列出特質清單,這類筆法在在凸顯作者詼諧的一面,在幽默之餘還必須接招作者提示出五花八門的書目,以免自己不小心又被作者『拐』去敗了更多的偵探小說。

但這種章回式小說最大的缺點恐怕就是各章數之間重複上一回的內容,讓人會略感不耐,而這也是當初刊登在專欄上,為避免讀者忘記上篇內容必須重新講述一次的『必要之惡』。其次便是作者洋洋灑灑豪列了一大堆書籍卻缺少進一步的介紹,讓人有種見樹不見林之憾,對於不諳偵探小說之人或『入門初學者』難免會有種鴨子聽雷的感覺。

詹宏志本人在自序說道,多了些小說『字裡行間』和『場內場外』的瞭解,
是可以帶來無窮無盡娛樂的。

http://www.wretch.cc/blog/impuzzle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非推理小說迷的觀察心得感想

提起詹宏志你會想起什麼?我想到的是「城邦集團」、「PC Home」、《城市人》、《創意人》、《綠光往事》、《人生一瞬》,當然還有絕不能忘記的「謀殺專門店」。

那麼提到偵探你會想起什麼?我想到的是「福爾摩斯」、「柯南‧道爾」…「柯南‧道爾」、「福爾摩斯」…Sorry,我甚至不能掰出一個「克莉絲蒂」,因為-巫婆不是個「推理小說迷」啊,我所有的推理小說知識大概就只有四個字-福.爾.摩.斯!

雖然只有這麼「淺薄」的推理小說閱讀經驗,但接到馬可孛羅的維珍試讀邀請時,我連一秒都沒有猶豫就報名了這個試讀-因為這是詹宏志先生寫的《偵探研究》耶!雖然我一本「謀殺專門店」都沒讀過,但其實看過很多本詹先生寫的導讀,對於詹先生的文字功力實在佩服之極,我想雖然對「偵探」不太熟,「研究」應該沒問題,因為我還蠻喜歡研究書裡那些有的沒的古怪不成知識的知識,果然哪,《偵探研究》真的好看到一個不行喔。

《偵探研究》的確是結結實實的在研究「偵探」這種「人類」或者該說「職業」?書裡的每一個標題都很吸引人:《偵探和他們的心智結構》、《偵探和他們的感情生活》、《偵探和他們的職業世界》和我最感興趣的《福爾摩斯的帳單》。不過因為我真的不是推理小說迷,整本書欲罷不能的看完後,讓我最有感覺的其實是書裡應該沒寫到的兩個名詞「專業」與「好運氣」。

先生說他看過一千本多本推理小說,我覺得這世上應該不只一位有千本以上推理小說閱讀紀錄的讀者吧?我想閱讀推理小說絕對是詹先生的興趣,可是當詹先生提出並企畫了「謀殺專門店」這個書系的出版時,他的興趣已經轉變成一種專業,但是一個如此龐大且需耗費許多人力財力的企劃案,單靠一個人的「專業」就足以進行嗎?也許會有人說詹先生與出版業原來就有淵源,但這仍不能構成「謀殺專門店」這個書系可以成功面世的足夠理由,這世上所有的事都不如表面看到的簡單不是嗎?

一個人的成功通常具備了許多因素,簡單的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加上一點「好運氣」。一個人若是中了10億的樂透,絕對可以說是運氣好,但如果身邊常有貴人幫助,事業能夠長長久久,但就不是一句「好運氣」可以解釋的了。以詹先生當初企劃「謀殺專門店」的例子來說,這個企劃可以成功被出版社接受,並進而真正誕生,絕不只單單倚靠詹先生那深不可測的「偵探專業知識」,還有他平時一點一滴慢慢累積出來的根底,不是有句話說:「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嗎?我倒覺得機會是創造出來的,誰創造出來的?像詹先生這樣永遠在累積自己能力的人。

巫婆一向很討厭看勵志書,總覺得那些勵志書像鴉片,看的人只不過拿它來麻醉自己,會有這種感覺實在是因為「實務經驗」,尤其這類的書都還有「流行週期」,前陣子流行葛林斯潘,現在則是巴菲特(而且我最受不了的是很多人的成功只等於有錢)。老實說,我始終堅信「不論成功與失敗都是無法複製」的,因為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相同的,如果無法了解這一點,看再多「與成功有約」都沒用,還不如來本精采的推理小說,詹先生在推理小說的世界裡找到他的真實生活,而我也在詹先生的《偵探研究》發現成功的某些秘密線索,不是嗎?

 

這是關於《偵探研究》一個非推理小說迷的觀察心得感想。


最後我一定要說的是:我非常非常期待詹先生在書裡提到的兩本《應收帳款謀殺案》與《庫存盤點謀殺案》能真的出現。我只是個小小小的書店店員,關於「應收帳款」是沒什麼想像啦,那應該是詹先生這種大老闆的層級才會有FU,不過提到「庫存盤點」這個東西,我就超有FU啦。


話說我們公司古早以前用的庫存系統是那種沒有網路連線賣掉一本扣一本的笨蛋程式,可是一直以來庫存都沒有太大問題,後來老闆花了大錢換了系統以後,惡夢就來了,我們的庫存就常常出現莫名其妙增加的現象,而且又限定某些賣的好的書,賣的越好庫存越不準確,最可惡的是一旦不小心給我們發現錯誤時,那個畫面既不能列印也不能存檔,等到資訊人員從遠端動滑鼠就又一切「船過水無痕」!


我常想莫非是這程式裡有個「黑數」,三不五時出來搗亂一下,這樣公司的報表看起來就不會賺太多(想太多,圖書業是微利行業,做過就知道啦),以免我們員工以為老闆很有錢(就算老闆很有錢我也不會期待他分紅啊,只要他願意繼續開店就阿彌陀佛囉)?


為什麼我這麼在意庫存不準?因為這真的很叫人抓狂,公司不知道當場活逮過幾次小偷了,所以只要庫存不準,所有的客人在我眼裡都成了嫌疑犯,這種上班的情緒感覺很差耶!我根本不知道該殺誰(如果真的有該死的傢伙)!老闆?程式設計師?沒有被逮到小偷(如果真的有,那我祝福他每次吃大餐都拉肚子;學分永遠被當,一輩子畢不了業;找到工作的話每個都被炒魷魚;每個女朋友或男朋友都劈腿!),還是乾脆直接砸了電腦!


像我這種神經超大條的人,對於「庫存不準」這件事都可以這麼「神經緊張」與「暴跳如雷」,我想詹先生一定有更多關於「庫存盤點」的終極想像,所以我是真的很期待很期待有一天這兩本書可以真正出版上市!

http://tw.myblog.yahoo.com/cat410mimi/article?mid=12851&prev=-1&next=12838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試讀《偵探研究》

有句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偵探小說之於我,看熱鬧的成分多過於看門道,故事情節是否有趣、合理,解謎的過程,以及整個故事的佈局才是我關注的重點,然而,近幾年來,我對於偵探小說的興趣,轉為對犯案者的家庭背景、犯案動機,以及心理狀態,至於偵探小說的作者如何創造出書中的偵探角色、偵探的出身背景、人格特質、感情生活,老實說,我似乎沒有做過什麼深入的研究。對我而言,一部偵探小說,其中塑造的偵探角色固然重要,但一部成功的偵探小說,成功的原因絕不僅僅止於偵探角色的個人魅力。

《偵探研究》一書第一篇的「想像與真實」中,作者詹宏志先生列舉了幾則與偵探小說情節不謀而合的社會新聞,在大呼偵探小說作者不可思議的想像力的同時,除了對於犯案者的動機增加了或多或少的瞭解之外,對於偵探小說作者對人性敏銳的洞察力,更是大感佩服,果然,真實的生活永遠比任何幻想更大膽。而第二篇的「訪問記」,描述的是詹宏志先生親自到英國牛津與東京,分別專訪英國推理小說家柯林‧德克斯特以及日本推理小說家土屋隆夫的過程,揭開了推理小說家的神秘面紗。

《偵探研究》這本書的重頭戲,就是與書名相同的第三篇「偵探研究」,偵探的感情生活、駐在城市、心智結構、職業世界,以及福爾摩斯的帳單是什麼樣子,全都在這一篇中一一揭曉。福爾摩斯身為偵探小說的始祖,因此,自福爾摩斯之後的偵探角色,無一不與福爾摩斯做比較,其中有以福爾摩斯為典範者,也有與福爾摩斯的外表、出身、性格完全背道而馳者,有趣的是,以往偵探角色如神般的完美性格 (如福爾摩斯) 演變至今,變得更具人性的冷硬派偵探 (如馬羅);偵探不再只是業餘的嗜好,而變成是賴以維生卻又養不活自己的職業;偵探的無性色彩漸淡,取而代之的是,偵探陷入情網,選擇了不破案,讓嫌犯逍遙法外,然而,卸下神性光環的偵探,卻更接近人性,也更靠近現實生活了。

《偵探研究》提供了另一種角度來認識作者筆下的偵探和偵探小說,看完之後,對於本書中提到,而且已經收藏的偵探小說,會忍不住想要拿出來重溫一遍,而對於尚未擁有的其他偵探小說,則會迫不及待地想要找出來一窺究竟。

http://lizzie-chung.blogspot.com/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偵探研究 A Study in Detective
書系:馬可孛羅

作者:詹宏志


讀後心得:

詹宏志的新書,還取了英文書名《 A Study in Detective 》,在作者自序裡,他說這是仿照福爾摩斯初登場作《 A Study in Scarlet 》而來,從書名的取法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個推理迷。作者甚至自認這本書蒐羅的文章,講的都是「不重要的事」,一來無關國計民生,二來無關推理小說欣賞,可是對他而言,這些對於推理小說的認真計較,「可以帶來無窮盡的『娛樂』」。

對於作者自序提到的這些事,我舉雙手雙腳贊成,也完全能理解,推理迷當久了,對於同類會有怎樣的習性也是能摸透,甚至我也有一樣的毛病——鑽研根本不影響案情的小地方。舉例而言,我會把我有的福爾摩斯DVD拿出來,不同演員可能演過相同的案件,以《四個簽名》為例,手邊就有四種版本,我認真去比對影像裡有沒有忠實傳達小說的故事,然後比較很無聊的事情,比有四個簽名的那張神秘地圖、後來成為華生夫人的摩斯坦小姐美不美、小說裡又醜又凶悍的生番誰的造型好,這些發現我寫在〈觀讀經典《四個簽名》〉一文裡。

離題了,這篇該寫的是讀後心得。早在1997年詹宏志選、編、導讀謀殺專門店時,就挑明了說日本作家僅有土屋隆夫的作品有資格選入書單,這也成為多年來推理迷不時討論的話題,這也多少暗示了這本《偵探研究》的內容與作者本人的閱讀取向——英語中心。書中提到的日本作家除了他日本獨尊的土屋隆夫之外,就只有夏樹靜子的《蒸發》了。然而我覺得提到《蒸發》只是為了加強該篇〈消失與出現〉的力道而已,真正受到詹宏志稱許的日本作家,還是只有土屋先生一人。

對於讀過謀殺專門店、或是廣覽歐美推理小說的讀者而言,本書內容相當親切,可以說是一本「推理迷寫給推理迷」看的書,內容多半也是推理迷才會關心的事。

或許與當初文章曾經以專欄文章刊登在壹週刊之故,有些文章與當時的時事契合。全書分三部份,第一部份「想像與真實」尤為如此。小說家筆下為想像世界,這些想像內容部份與真實發生過的案件有著有趣的呼應;如井口真理子案、南迴搞軌案、拉法葉案、凱德磊案,其中或多或少都與某些推理小說可以兜在一起。要說推理迷愛自作多情也可以,不過我寧願說推理小說包羅萬象,寫盡人生百態。

《偵探研究》的第二部份是「訪問記」,分別為訪問柯林.德克斯特與土屋隆夫的訪問側記,並不是專訪內容喔!訪問的詳細內文,前者可找當年謀殺專門店致贈訂戶的專訪錄影帶,後者則請參閱獨步出版社的土屋隆夫作品集,有收錄訪談內容。

第三部份是「偵探研究」,分別研究、閒聊、雜談、計較偵探們的感情生活、駐在城市、心智結構與職業世界,以及福爾摩斯的帳單。偵探的世界究竟如何?談不談戀愛?做愛不做愛?收費高不高?有沒有職業道德?這些問題說來沒什麼(也可能不重要),但深究起來卻也是學問一堆。

我個人是看得津津有味。用不知輕重的譬喻來說,我就像是飽覽群書的推理迷,有一天遇到真正推理專家,用他特有的角度把我看過的書串起來;他看的角度我沒想過,所以聽來新鮮;他舉的例子我都讀過,所以看來親切。

講偵探的感情,福爾摩斯在第一個短篇就煞到那位女士,自此不談戀愛,也不願愛情影響他;布朗神父因為職業選擇而不適合談戀愛;角落裡的老人大概只剩舌頭還靈活些,和女記者喝咖啡就夠開心的了;馬羅把裸女當成被下藥的傻瓜,因為洞悉世事毫不動情;劉亞契看著少婦有點春心蕩漾,不敢亂來;史賓瑟分別睡了委託人母女兩人,你叫這對母女如何相稱?(其實羅勃.派克也不管,因為那已經是小說最後一頁了)(詹宏志也漏了一路從目擊者睡到犯人的官能推理:「某某先生,可否請您好心介紹一下您著名主角性以外的生活?」)。當詹宏志舉的這些這些小說例子你都讀過的話,那閱讀本書實是再享受不過。

當然,如果這些小說只讀過一些,那也不太妨礙這本《偵探研究》的閱讀。有些讀者看書只要好看就好,有些讀者講究這本書的時代背景與歷史地位,會想知道手上這本書在推理史上占哪個位子,歸於那一領域。詹宏志也講歷史,不過更挑出了他覺得有意思的部份來深究,讀者往後在閱讀的過程中,更可以去注意以往可能讀過就算的部份:偵探怎麼收費、搞不搞曖昧、偵探所在地只是背景還是主角、作者是便宜行事讓主角剛好會破案所需的知識與技能,還是多嘴的掉書袋炫學?說這些非常有趣未免太過矯情,但帶給推理迷深掘的樂趣那是毋庸置疑。

本書也不是百分之百對我胃口,至少我就覺得「駐市偵探」這個概念普普通通。我可以理解這些偵探行走於都市,可以帶我們體驗不同的文化,島國居民樂於接觸外在世界,哪怕對方也是個島國而已。而作家寫在地的風土民情,就是一種鄉土文學,馬修在紐約是,鄭探長在山城鎮是,蘭馬翠在波扎那也是。如果作家只把城市當背景可有可無,那要去計較哪個偵探駐哪個市,似乎也沒多大意思。更不用說果鐵探案初期腳下的印度,是多麼地靠不住了。

另一個理由是,大都市實在太多所謂的「駐市偵探」了,手邊這本《The Crime and Mystery Book》就印了一張美國地圖,詳加標注哪個城市有哪個偵探,尤以紐約與洛杉磯為大宗,說誰是紐約的駐市偵探、誰是洛杉磯的駐市偵探,我都在想是不是要先辦一場天下第一武道會才能頒發榮譽駐市偵探證,然後我又想到那個各國警察要找小白兔的笑話……真是離題太遠了。總之我老覺得「駐市偵探」是一種行銷用語而已。本書用的標題是「偵探和他們的駐在城市」,至少比直接寫「駐市偵探」好,雖然內文也有這詞。

大致來說,這本推理散文集我讀得十分開心,就像是資深推理迷在分享自己的閱讀經驗一樣,沒有太僻澀的專門學問,作者也沒有以權威自居,完全就是聊天分享的口吻,相當值得推理讀者當成茶餘飯後的閒書囉!推理小說是閒書,那麼聊推理小說的書,自然是閒書中的閒書了,聽起來真是有夠悠哉的,諸位清閒的推理迷們,為了我們「高貴心靈的尋常娛樂」,找這本《偵探研究》來看吧!

http://lueren.pixnet.net/blog/post/22365840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知之為之痴:《偵探研究》


「欸!妳有沒有理想對象的職業要求啊?」

『副……副教授。』
……。」(與某位友人的對談)


剛讀完書中的「偵探和他們的感情生活」,我忽然想起之前發生過的這段談話,這不知道該說是寓娛樂於生活還是入戲太深,足證我也是「看戲憨」的一員。每當遇見和我電波相同的友人,總忍不住好好共鳴一番,把熟悉的偵探出來放在假設情境裡,用談論給予他們活靈活現的力量。


不妨假設你租的房子在米花市,剛從不動高中畢業。當然,湯川學也可以是你的大學通識課老師,開了「物理與人生」之類的課。而你常經過的教堂裡有個個胖胖的外國老神父,時常拿著一把舊舊的黑色雨傘(可代換成神社
/臉很臭的囉嗦神主)。難得出國旅行,走進一家有貓的二手書店,那隻貓很特別地沒有尾巴,想不到外面街上忽然爆發槍戰,害怕中你只聽見有人大喊:「Don't do that!」以上情節要是都發生的話,不知道治安會有多麼良好,不過,人口數或許也減少得很快。


光是談論小說,而非閱讀新創造的偵探、新的情節也會有趣嗎?當然會!就像小說常被改編成真人版搬演一樣,讀者對喜歡的偵探事蹟就算不能如數家珍,也能談論一二,熟悉得彷彿他就住在你家隔壁,有具象化的欲望存在。那些原本存在字裡行間、看似不太重要的細瑣情節,搖身一變成為形塑偵探形象的一部分黏土。福爾摩斯究竟賺多少錢?過怎樣的生活?他有女朋友嗎?如果可以真想請他填寫「一百問」的問卷,讓讀者更了解他,但畢竟不能,於是這些為我們挖掘黏土的文章就很重要了。


《偵探研究》就是如此有趣的一本書,集結珍貴的訪談記以及對偵探某些面向的研究與介紹而成。現今的推理小說,與奇幻、歷史、經濟、數學等元素嘗試融合,出現令人眼花瞭亂的多種作品,已成為一種文類,只是,這種文類是如何成胚的,不是「福爾摩斯」四字就能夠解答。詹宏志用幽默的文筆,為讀者說明那混沌之初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福爾摩斯」又有何影響。除了上面的考古類篇章之外,我也喜歡他深究偵探生活的部分,比如「偵探和他們的職業世界」,探討我一直很好奇的「收入」問題。不管是做為正業或副業,我總覺得這一行是賠多賺少,風險又大,實在很辛苦,而且很多人還光明磊落十分瀟灑,不管是「國土的一省」還是幾百元皆可視同等閒,抱著這種「服務免費」的態度。莫怪乎在現代化與資本主義社會來到後,偵探不是副業化(正業是舊書店老闆/醫生/教授
……),就是乾脆與公職合一,由警察、法醫來擔任,真正只以「偵探」為業的,不是家有恆產的大少爺大小姐(延續古老的「吃租者」路線),就是時常處在「窮」途末路的落魄鬼,君不見日上三竿才起床的榎木津禮二郎和窮得要別人請吃飯的哈利德列斯登,雖同樣開了偵探社,煩惱所在完全不同乎?那究竟「收入」多少?過得如何?嘿嘿,如果你也想知道,請下樓右轉去買書XD


而不管是「駐在城市」、「感情生活」、「心智結構」,信手拾來的每一篇,都讓人忍不住想去認識字裡行間那些尚未謀面的名字,過去也許只聞其名,卻會因為詹宏志給了他一點介紹的筆墨,勾出幾個癖性般的動作,他們就靈活地向讀者招招手了。這大約是痴人痴寫的不凡感染力。《偵探蒐藏誌》也是如此,有溫習舊人、認識新人,按圖索驥的味道。書架上一整排的系列作可能令人望而生怯,覺得新朋友如此難以交往,如果有個與新朋友相熟的中間人,先替你介紹一番,不就能很快決定要不要和他交往嗎?這種媒婆角色,也非得由這等痴人來當才行!(雖然我也不乏相親失敗的例子啦!)


有點美中不足的是,這本書介紹與研究的對象較多是歐美早期的作者,缺少較近代的作者,也幾乎沒有日本作品。對剛迷上推理小說、尚未進化成推理痴的讀者來說,可能少了些親切感。另外,因為原本是專欄型式,必須有一定篇幅來喚起讀者對前一期的記憶,一旦集結成書,就會感到說明重覆,這是一點小疵。

----


有些事一旦聽聞就不容易放下,比如邀請函裡所說的「各種另類的角度」,從讀書前、讀書中、讀完後不停以回音的方式在我腦中播放。日子就在我致力思索「另類的角度」是幾度時,悄悄的流逝了。嗯,我也不知道這樣究竟算不算是找到了,不過,何必遠尋另類的角度?我覺得用同類的角度來看就夠好看了
:)
----

http://ieye.pixnet.net/blog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歡迎進入詹宏志的偵探研究世界

我很少看雜誌這種東西,所以沒有在追上面的連載,很高興詹先生在上面的連載出書了,讓我們這些沒有在追連載卻又想要一飽眼福的讀者有個可以有個管道看到全部的文章。

該怎麼形容本書呢?
感覺此書的風格走詹宏志先生一貫的路線,淺談中又不失深度。
雖然可能會因為這是連載的關係而有點瑕疵,不過總的來說還是瑕不掩瑜。
我很喜歡詹宏志先生寫作的風格,不管是談他過往的記憶、或是大談推理小說,都會有一種詹氏風采在裡頭,是專門屬於詹宏志的個人風格,別人怎麼學都學不來的。

不過再看本書的時候,一直有個似曾相似之感,想了一下,才想到,原來這本書跟我以前買得謀殺專門店導讀精選的內容頗為相像,但是兩者所要推廣的類型卻是大大不相同,偵探研究針對的是一般普羅大眾,一般人對於推理小說不免比較有不親近之感,可能刻板印象不外乎都是在寫偵探、死人等等,比較通俗的則會想到名偵探柯南(是的,這部漫畫要找出沒聽過得人還真的頗為困難),而私房謀殺則是針對已經有在接觸推理小說的群眾,可謂兩者類型不同,但是內容上卻相差無幾,由此可見詹先生的功力,不管是寫通俗推廣或是專門介紹都可以侃侃而談,而且都會讓人讀得津津有味。

由於我本身已經是算有在接觸推理小說的人了,所以很難去想像,一個從未接觸過推理小說得人,看到這本書會有什麼感覺?是覺得興奇呢?還是覺得趣味呢?看到書名會有想要拿起來讀得渴望嗎?害我好想作個調查(笑

而此書的內容也頗為精湛,一開頭的介紹就是想像與真實,詹宏志先生帶領我們穿梭過一個又一個真實世界與推理小說裡面的案例作為對照,讓我們明白到,原來不只在推理小說的世界會發生奇情怪狀的事件,真實的世界也會發生,一般人倒是很少會拿來作聯想,但是由於詹先生是資深推理小說迷的緣故,所以大概在他眼中,什麼事情都有可能和推理扯上一腿吧(笑

第二篇則是訪問,是紀錄詹先生訪問柯林.德克斯特與土屋隆夫的經過,說句老實話,我還滿喜歡看這種類型的文章的,因為可以從裡面看到訪問本身所看不到的視角,而且能夠訪問到大師級的人物,想必不管是對詹宏志先生來說或是對讀者來說,都是人生一大樂事阿!

對於平常隱身在作品身後的作家們來說,雖然讀者們有時的確可以從作品裡面看出一點蛛絲馬跡,但是作品畢竟不等於作家本身,所以能夠訪問到作家,知道作家的一點內心想法,大抵上來說是饗宴讀者的。

第三篇則是佔了此書絕大部分,偵探研究、裡頭包括林林總總、各式各樣的偵探大分析,我們跟隨著詹宏志先生一窺偵探們的內心世界,我想,大概也只有像詹先生這樣對推理充滿熱情的人,才有辦法寫出一篇又一篇關於偵探們的點點滴滴、於是乎,我們也搖身一變跟著詹宏志變成小小偵探,進入平常我們讀者不曾注意或是從未搆著的地方,一一去探索偵探們可能自己也沒注意到的地方,這就有點類似葉李華跟倪匡之間的關係,根本就是已經把原作者想都想不到的地方給說出來了嘛~於是讀者們也用不同的角度來省視偵探們不為人知的世界。

總結以上,我根本就很難抵擋詹先生的文字魅力嘛,每看一次他寫有關推理小說得書,就要跳一次坑,每次都會有,哦哦~好想看好想看得衝動喔!在加上我個人又比較偏好歐美推理小說,詹宏志先生整個就是對我的胃嘛~

所以,還沒踏入推理小說世界的朋友,這本書是最佳的入門磚唷~想知道偵探們有怎樣的感情世界嗎?想一睹柯林.德克斯特與土屋隆夫的訪問嗎?想得知福爾摩斯的帳單到底是怎麼算的嗎?歡迎進入詹宏志的偵探研究世界。

http://speculation12.blog124.fc2.com/blog-entry-46.html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偵探研究

背景在英國,一輛行駛中的火車上,準備訪友的老太太獨自坐在車箱中,突然,透過車窗,另一輛火車交錯而過,她清楚看見另一頭的車箱中有一個男人用一雙大手扼住一個女人的脖子,在那幾秒的愕然後老 太太召來隨車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瞄一眼老太太座位上的八卦小報心中覺得是老太太睡迷糊了。用盡各種努力卻只得到工作人員敷衍的安撫,經過幾通電話後告訴她沒有發現任何屍體。老太太下車直奔朋友家,見到朋友的第一句話是:「珍
! 我目賭了一件謀殺案」。

 

這位珍‧ 馬波 小姐長年住在鄉下,洞悉世事,對人性總看到最黑暗的一面,她永遠在聽到案件時告訴你:「這讓我想起我們村子裡的‧‧‧‧‧」詹宏志以彷彿馬波 小姐的記憶提醒我們曾經發生過的案件永遠比小說更離奇,不管「小姐不見了」等等和火車有關的偵探小說你看過多少,都比不上幾年前屏東的火車翻覆意外中那件案中案更離奇。偵探小說只是反映人生。

 

詹宏志編輯「謀殺專門店」時我正看完所有找得到的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偵探小說,那時台灣市面上幾乎是日本推理小說,我一面讀松本清張、橫溝正史、高木彬光、仁木悅子、山村美紗……,一面透過「推理雜誌」認識所謂的:本格派、社會寫實派、冷酷硬漢派………,然後我知道我的最愛還是古典偵探派(本格派),尤其想看安樂椅神探─角落的老人,正好「謀殺專門店」頭兩本翻譯書中有這本。於是我斷斷續續劃撥買了幾期,後來當我買到白羅的第一案「斯泰魯山莊奇案」時簡直樂壞了。

 

正因為我太愛阿嘉莎‧克莉斯蒂了,所以詹宏志訪問了住在日本長野的土屋隆夫還有住在牛津的科林‧德克斯特卻沒寫到馬波 小姐所住的聖瑪莉村我有些遺憾;但是沒關係,另一位神探福爾摩斯的住址可是登記有案的:倫敦貝克街221B座。多霧的倫敦名列偵探小說場景第一名,第二名是罪惡之都─紐約。以往對於偵探小說中的紐約我比較有印象的是勞倫斯‧卜洛克筆下與酒精對抗的馬修‧史卡德,原來我只聞其名而不曾讀過的「八十七分局」也在紐約嗎? 「八十七分局」中整個團隊的辦案過程、搜証、偵訊、還有團隊中的私人情感描述不得不讓我懷疑「CSI」的製作群是否有人看過「八十七分局」?

 

CSI」中若出現辦案人員感情用事則常常會影響案件,這時葛瑞森就會要求該位探員退出手上的案件調查。偵探小說中的神探們不太會遇到這種感情糾葛,因為神探們沒有感情生活。福爾摩斯和白羅都有一位偶爾提起的「那位 女士」、 馬波 小姐是位「老小姐」(她沒有結婚)、角落的老人顧名思意就是老人了;但是冷酷硬漢派的偵探們呢?恐怕要詹宏志這樣三教九流的推理小說都啃遍了才整理的出來。

 

我偏愛「莊園式」的偵探小說,這種小說中的偵探們有時像 馬波 小姐一樣只是剛好在案發現場,有的如同「思考機器」或是昆恩一樣是被請來協助調查的 教授,這些人辦案從未收過費用,就算不是「莊園式」,我也不認為布朗神父會索取費用。那麼福爾摩斯收費標準是什麼呢?別說我看這類小說時沒想過,就算看馬羅或是史卡德案件也沒關心過這明明是他們生活的唯一收入。詹宏志不僅告訴我們馬羅的收費標準和福爾摩斯怪異的不一致的報酬要求,甚至列出了偵探們的心智結構,這讓神探們比較有凡人的一面。畢竟,我們在得知福爾摩斯居然不知道「地球是繞著太陽轉」時,心中還可以自我安慰一下:也許神探們不裝一般性知識才可能有更寬廣的思考空間吧 !

http://tw.myblog.yahoo.com/jw!Srb8vYufFRLjJkcXICS4/article?mid=1727&prev=1770&next=1676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拿一支放大鏡的《偵探研究》

真的有人只需坐著,就能將兇手抓出來嗎?

真的有符號學家用數學式解謎,就能一一把問題解開,揪出真正兇手嗎?

真的有人在咖啡館裡高談闊論,就能演繹從未謀面罪犯,他的犯罪動機與手法嗎?

真的有人每天花天酒地泡女人,上下班不用打卡,生活永遠是多采多姿多金多享樂,就能破解一樁樁機密弊案嗎?

《偵探研究》作者詹宏志,用詼諧有趣的談天方式,如數家珍地把他所認識、所熟悉的東、西方偵探天團,介紹給大家,讀者不用拿放大鏡端詳,他已經幫我們放大了。

想當年~詹宏志策畫的「謀殺專門店」這套偵探小說集出版,黑底灰影的神秘封面,滾金邊的冊頁,透露出那股神祕、邪惡的氣息,可是風靡台灣無數推理偵探迷,幾乎每人都會收藏一本以上。每期等待新書上架的渴望是那麼鮮明,讀完一本又一本,故事裡的犯罪手法、破案的關鍵各有巧妙與驚艷,讀多了,自己也大概能嗅出大概的解題方向,甚至自己有那麼地錯覺,我也可以是書裡的大偵探
!!

《偵探研究》~是一本「資深推理迷寫給眾家推理迷看的」回憶與禮敬。資深偵探迷_詹宏志,把推理小說界裡各時期響叮噹的千百神探一個個請出來泡茶話家常。用第三人稱,像個說書人,藉助每樁千古流傳的推理謀殺案中,真實與幻想之間的種種邏輯與線索,拼湊出合理性的劇情之外,甚至巧妙地結合現實社會謎案,如搞軌案、拉法葉艦案、國務機要費案,把讀者唬得是一愣又一愣又興味盎然。別以為作者只是再再重複偵探小說篇章,厲害的是~他的重點其實都不是要評論破案技巧真假的可能性,而是有計畫性地,要帶新入門,或是已經資深當長老的老少朋友們,以嗑瓜子、泡茶、煮咖啡的閒情雅致,賦予三姑六婆的長舌論東西家長末細的八卦精神,探索每個杜撰下的偵探角色,有多少%的人性、有多少%
的血性,講白一點,他們到底是不是真實的某人化身,到底有啥資格可以成為永不凋零的偵探明星。

真正的偵探過程是資料再重複、過濾、比對的馬步工夫,而不是所謂的靈光乍現,或是總是踩到狗屎運般的Lucky,但在推理小說裡,沒有所謂道德問題,不過事檢驗人性在某極端狀態下的反應罷了,就像是沒有犯罪,偵探們大費周章的推理功夫,是否還能吸引讀者的目光?這些偵探大人物個個像是有血有肉的形象,老早就深植在每個讀者的腦海裡,在虛構(或真實?)
歷史上早有他們一定的地位。


推理作家,創造每個偵探,就像生養父母,要寫出一篇篇面面俱到,又不能處處漏明顯破綻的線索之推理故事,比單純規劃一套像樣的犯罪理論、手段還要複雜許多,他們得同時判對立角色,互相揣摩對方內心藍圖,也正是因為犯罪的附加價值
:
偵查與探索,投射出多數人的生活夢想、對抗惡權、以及種種道德的矛盾,是如此深扣人心,結論又能如此說服大家的疑惑,作家的功力,容我這麼說吧,若他們真的要投入角色扮演,絕對有本事成為黑白兩道,叱吒風雲的人物。


1859年偵探界天王「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以及1890
年偵探界天后「阿嘉莎‧克莉絲汀」筆下的赫丘里‧白羅,開啟了偵探推理類型小說的輝煌璀璨扉頁,給了後人無數的靈感與創作,甚至啟蒙了檢警辦案再增進,改變了以往單純地邏輯推論的辦案方法,投入了微物偵案等新科技技術,「偵探」不光只是一個職業夢想,更是小小的灰色腦細胞運作下,發光發熱的智慧產能。
 

不管是推理過程靠的是科學演繹,還是直覺第六感,外表冷硬派或是頹廢不振派,身體力行的過動兒還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美食肥佬,詹君就是有這樣的本事,讓這些赫赫有名的神探們,服服貼貼地任由他一一點名,掀了他們的底牌。在書中,我們循著一條條時而清晰、時而不見痕跡的脈絡末細,拿張101人力銀行+心理醫師會用的性向能力清單,細細剖析譬如福爾摩斯、白羅、莫爾斯探長、布朗神父等等,敲砌出一張張偵探族群的心智結構圖表,原來當偵探不是會裝竊聽器,會易容,會三腳貓功夫那麼簡單的,同時也安慰我們,這些神得要命的偵探,也有生活白癡的一面。看完這本偵探研究,更讓我又敗了不少經典推理書籍呀!!

http://helenna.pixnet.net/blog/post/23062139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偵探研究 \ 詹宏志

偶爾,在電腦桌前坐膩了,會轉移陣地當顆沙發馬鈴薯。台灣電視台上百台,但總難找到我想看的節目,這時最佳選擇就是新聞台。一天二十四小時,數台新聞台不停的放送比連續劇還精彩的影片。借用曾經看過的簽名檔:為什麼台灣的連續劇那麼難看?因為編劇都去當記者了!只是,有些新聞本身非常曲折離奇,不需要記者加油添醋也令人瞠目結舌。

我自詡推理迷,但是看到那些新聞卻鮮少會將現實和小說連結,最多只有從書名到內容都再再提醒你他在影射(說影射還太客氣了)的《洗錢大獨家》能讓我與現實相連;又或者是更久之前、一個婦人進了電梯就沒再出來的新聞讓我想到倪匡的《大廈》(可這和推理的關係太微妙)


所以當我翻開《偵探研究》時,只能對內容大呼驚奇、也再度體認到我和詹宏志先生的距離有多遙遠。詹宏志能將隨手拈來的新聞和推理小說沾上邊,例如從南迴搞軌案提到《小姐不見了》;或是從有趣的角度出發討論,例如趙建銘上法院時旁邊冒出黑衣人可以談到推理小說的豆知識,這需要過人的熱情和推理小說知識才能辦到。

又或者是對虛擬人物做分析研究。

《偵探研究》的第三部分、本書的重頭戲「偵探研究」是我最感興趣的部分。從感情生活談到城市、心智結構,再到最實際的帳單,無一不從歷史源頭仔細討論流變,還旁徵博引、絕非憑空無中生有。只是身為同人女的我,還是傾向於相信福爾摩斯並非心繫the women而是身旁已經有了華生所以夠了 ()

除了詹宏志對推理小說的熱情,本書另一個可怕之處是推坑能力。借用小云的說法,本書「推坑於無形」,短短幾句介紹就勾起想看那本書的衝動。我原本對歐美推理小說的熱情不高,但看完書後就新增了一排書單,真是太可怕了==!!改天也能練成這種功力不知道該有多好。

最後、雖然你可能已經知道了可是還是要提醒一下。這本書的文章原本是在壹週刊上連載的專欄,對像並非推理小說迷而是一般大眾所以內容較淺,又因位是專欄所以每篇文章都有些地方重複,就像連續劇的前十分鐘總是重播上一集的內容,不過這絕對無損他的精彩度!

http://monococcus.pixnet.net/blog/post/22424812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偵探研究:偵探推理迷的調味書


我對於詹宏志先生的認識

應該也是起源於他所策劃的那套『謀殺專門店』101鉅著吧
記得有些朋友看到我家書櫃上一字排開的那套書籍
總是很不可思議的問我:『妳喜歡看這種書喔』
嗯,其實我比較喜歡的是它們的碩大與給人的震撼感
這樣說起來,是否它們只能當做是種裝飾書呢
其實,當然不是這樣的啦
在『謀殺專門店』一系列一百多本的作品中
我們詹先生可是費盡心思網羅了古今優秀的推理作品
依據年代的編列,精選出當代中推理翹楚

然後,詹先生這一回出了這麼一本名為『偵探研究』的著作
寫的可是對於偵探小說故事的研究,還是對於偵探本身的研究
其實沒讀過還真不知葫蘆裡想賣得是啥子藥啊
基於這樣的好奇心理,我接受了出版社熱情的試讀邀約

拿到試讀本那天
我翻了翻書頁,閒來無事讀了第一章節
然後,我笑了‧‧‧

好一個『偵探研究』啊

先生天馬行空的想像與巧思實在風趣的可愛
更教我佩服的則是他將巧思付之行動的毅力與決心
完成這樣的一本作品須要對於偵探小說多麼深厚的知識與熱情啊
在詹先生時而幽默,時而嚴肅的筆觸中
我們彷彿也一同鑽進了各家名偵探的七情六慾世界裡走了一回

就如同作者自己所言的
這本書看似有著『學問很大』的洋灑論述
講的其實都是『不重要的事』
甚至不關『推理小說的欣賞』
也不影響閱讀偵探小說的奇情懸疑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
只要讀過了這本書之後
當你再去重讀那些名家偵探的奇情懸疑時
絕對會為你帶來另一番的無窮樂趣.........

http://www.wretch.cc/blog/marieli518&category_id=9391249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有趣的一本書



「好有趣的一本書」,這是閱讀過程中在腦中不斷浮現的字眼。


當年詹宏志一手策劃「謀殺專門店:世界推理小說精選
101種」,本本是金邊厚皮的典藏版精裝書,而榜上有名的日本作家除了土屋隆夫之外──雖然最後並未入選套書之中,其餘全是西洋的推理作家,足見他個人的閱讀偏好與書籍價值判斷。因此在《偵探研究》的偵查對象之列,必然以西洋的作家和偵探為主軸進行論述,至於日系推理作家除卻土屋隆夫,也只在「消失與出現」的主題下,提及夏樹靜子的《蒸發》一書。


然而詹宏志由自身家中發生竊案為切入的起點,塑造閱讀推理小說多年的他對於警方與里長前來了解時的想像和行徑,無奈現實與幻想間依然有著明顯的差距。其以與友人閒聊的筆調,毫不傲慢、毫無自滿,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分享個人對於真實生活社會案件和閱讀推理小說的綜合性、整合性心得,讀來自然親切。


本書內容以推理小說之虛,融合社會案件之實,可說是「國際化」兼容「本土化」,洋味十足的同時,在地味亦相當飽足。作者出入推理小說之內、之外,前者包含主題式討論書籍,或者推敲、蒐集資料,用以建立偵探的總體性格、生活環境及氛圍,還有最重要的實質收入與支出問題;後者的重點在於真實世界的重現,有政治、軍事、社會等台灣相關重大新聞剖析與評論,也有作者將這類事件與推理小說連結的關懷及想像。


全書共分為三大部分。

首先為「真實與想像」,是作者針對不同主題,比如交通工具、人性情感、錢財事務、極限理性等項目所進行的文章撰寫。以小說內部世界樣貌的想像呈現,和真實社會事件剛好互為表裡地彼此容納。


其次是「訪問記」,對象為住在牛津的柯林.德克斯、長居日本長野的土屋隆夫。幾年前誤打誤撞將書局內《昆恩的靜默世界》帶回家,剛好有著「詹宏志談推理」的
CD;詹宏志對於土屋隆夫的訪談,也有幸於幾年前獨步出版社所辦理的相關活動先睹為快,不過該作品集有收錄訪談內容,有興趣可前往翻閱參考。



最後是「偵探研究」,有著偵探的感情生活、駐在城市、心智結構、職業世界,以及福爾摩斯的帳單。筆者未嘗思考過的部分是偵探的心智結構,而福爾摩斯的帳單則不曾鑽研如此深入。偵探們的感情生活、書中所建構的城市風貌、偵探的職業和副業,認真研究的話,私以為能成就諸多的論文研究。



2006
年七、八月間舉辦了四場「詹宏志謀殺講堂」活動,筆者個人參與了最後一場「理性與感性──讀《宋戴克醫師名案集》與《本店招牌菜》」。印象最深刻之處在於,詹先生年少時看書成痴、求書若渴,也娓娓道來福爾摩斯的性格與知識範圍,以及講述〈本店招牌菜〉和〈羊腿謀殺案〉的故事內容。能把生活記憶和小說內容講述得如此精湛使人佩服,甚至在現場巧遇藍霄、紗卡等人,而當時沒記下參與演講的感想,著實有點遺憾。


《偵探研究》的英文書名為「
A Study in Detective」,是對於柯南.道爾《暗紅色研究》(A Study in Scarlet,又翻《血字的研究》)的致敬與改編,內容則以全新角度道出推理小說的歷史。來看看吧,這真是一本回味無窮且令人會心一笑的讀後心得與細心整理。



http://blog.yam.com/kingdom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09《偵探研究》

我看過詹宏志先生編輯的「謀殺專門店」的幾本書,閱讀經驗很美好,我很佩服他將這些風格各異且代表性的推理小說編集在一起,更敬佩的是,當時推理不像現在這麼風行,他卻有辦法說服出版社引進這麼多、這麼小眾口味的推理小說。

 
我想,這是因為他真正喜歡推理小說,在他的新書《偵探研究》也可以深刻感受到這一點。

 

詹宏志先生在《偵探研究》裡最推崇的是夏洛克.福爾摩斯,因為福爾摩斯幾乎是偵探的代名詞,在偵探小說世界裡,福爾摩斯有許多影響後輩偵探的創舉。
 
不過,在《偵探研究》裡,詹宏志先生卻喜歡談福爾摩斯私底下的生活,像是感情世界、所在城市、了解或不了解的事物、職業和金錢觀等,有點狗仔隊追明星八卦的況味,但這也說明詹宏志先生對福爾摩斯已經喜愛到走火入魔的地步了。
 
一邊看《偵探研究》時,居然覺得詹宏志先生也像推理小說出版界的福爾摩斯,我覺得他似乎也影響了後來許多出版社推銷推理小說的手法,像是採訪推理作家,不過,我並不曾仔細研究台灣推理出版的情況,也許可能說錯,但不可否認的是,詹宏志先生對推理的研究和熱情,在現今推理出版界裡似乎還是無人能及。
 
對推理小說熱情到可以寫成一本《偵探研究》,很令人羨慕,我也期盼自己有一天能夠做到。
 
當務之急,要先讀過一本又一本的推理小說,才能累積足夠的閱讀經驗來化作熱情的研究,而《偵探研究》又恰好可以作為一本參考書,由資深推理迷提供一個閱讀的指引(不過,內容偏向英語世界的推理小說,日本推理只提到古屋隆夫和夏樹靜子,大部分的書都可以在「謀殺專門店」找到)。
 
光是篇名和章名就很吸引人,尤其喜愛推理小說的人。
 
第一篇是「想像與真實」,將現實犯罪事件和推理小說作對照,意外的有許多巧合,原來,每天看推理小說的我們,其實生活在充滿謎團、謀殺的真實世界裡,用心去發掘,也能獲得如推理小說般精采的故事情節。
 
第二篇是「訪問記」,是作者訪問英國小說家柯林.德克斯特及日本小說家古屋隆夫的紀錄。
 
記得,我曾看過古屋隆夫的電視訪談,那時剛涉入推理世界不久,卻對那次的電視訪談印象深刻,理由很簡單,我非常喜歡古屋隆夫的作品,能在電視上親眼看到作者本人,心情是和追星族一樣激動。
 
不知是否因為詹宏志先生開了創舉,之後好多知名推理作家陸續接受台灣出版社的邀請訪談,有些甚至親自來到台灣,讓推理迷能一睹作家風采。
 
第三篇是「偵探研究」,真正是詹宏志先生推理上癮的證據,他在本篇裡以「感情生活」、「駐在城市」、「心智結構」、「職業世界」娓娓道來那些他熟知的偵探們,以福爾摩斯般鉅細靡遺的觀察力和洞察力,將推理小說世界裡幾個知名的偵探一一剖析,所有偵探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他的法眼。
 
最後更是獻上「福爾摩斯的帳單」來評價福爾摩斯一番,一方面發揮作者會計財務的專長,另一方面,也一針見血指出,像福爾摩斯不計較費用的偵探,大概只在推理小說裡看得到,不然就是,偵探工作不是想像中那麼美好。
 
總之,看完《偵探研究》後,又讓我更喜愛推理小說,而且,突然覺得,只要一本接一本的小說持續看下去就能接觸更多對推理小說同樣懷抱熱情的同伴,然後,藉由彼此的交流,就能更擴展我對推理小說的視野,某一天,也許我也能寫出一本像《偵探研究》的書,紀錄我和推理小說相處的時光。

http://blog.roodo.com/jjzero/archives/8164043.html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寓休閒於時事

2009年02月04日 10:07

本書,有趣的地方或許在於從另一個角度看報紙吧。喜歡閱讀推理小說的讀者看來,對於詹宏志所寫下的每一篇短文或許都可以會心一笑(或一哭)的說,「啊,我也曾那樣想過」。而對於從未接觸推理小說的讀者來說呢?這則是一個絕妙的機會,以另外一種觀點去閱讀新聞--或者我們該說,舊聞。

而這或許即是這本《偵探研究》的價值所在。當它在連載時,那樣的時效性讓它成為一種極好的閱讀指南,指引著歷史上曾經有什麼樣的作家預想過這樣一種情況。而當它集結出版時,又輕輕鬆鬆的翻出那些在腦海中沈積已久的案件與思緒--當我發現自己已經許久未曾想過南迴鐵路案時,坦白說真是大吃一驚。不僅驚訝於新聞成為舊聞的速度,更為腦海中洶湧而來的、對此案曾有的,那些鮮明的猜測與想像感到愕然。

的確,對於推理迷來說,這是一本相當親切的書籍。就好像與另外一個知識淵博的推理小說迷聊天一般,異常親切。但這並不代表這本小說對非推理迷來說就會顯得艱澀或不知所云。相反地,詹宏志其實相當細心的盡量避免太多專有名詞的敘述,也致力於將偵探小說與現實生活產生連結。然而我有所疑惑的,儘管內容如此平易近人,但書名會不會就已經足以嚇退許多非推理迷了呢?

在《偵探研究》的三個部份(詳細介紹參見呂仁)中,我最喜歡的是第三個部份的《偵探研究》。說起來,這部份與現實生活似乎離的最遠(都是一些豆知識),但實際上卻好像又是最近的一部分:虛構的偵探因為有了這些微小的細節方才栩栩如生,方才像是有血有肉的凡人(寫到這裡時,腦海裡浮現出的,不知為何是愛吃三明治又愛養貓的芮尼克。)

那些例子讀者可能未必全都讀過,或者讀過了也未必全部記得。然而一旦使用這樣的眼光去看小說,未來閱讀的重點顯然將不再只是案子破獲的結果,更多了一些什麼雜七雜八,卻趣味無窮的連結。於是,讀過與否其實並非重點,重點在於視點,在於閱讀與閱讀之間連接著的那些自我記憶的連續。

詹宏志素有推理傳教士的美名,他在職業生涯中也不斷的引進歐美中心的作品、寫導讀與散文介紹這些了不起的作品予讀者認識。只是我一直盼望著,引進作品之後是否能跟著引進國外研究推理小說的理論書籍呢?古典黃金時代的許多推理作家本身也是批評家,更別提1950、60年代美國一陣對於通俗小說的研究熱潮所產生的眾多經典。在我看來,推理小說若要在台灣進一步的生長,這些工具書的譯介想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吧。

http://lunaj.blog13.fc2.com/blog-entry-1222.html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詹偵探,我準備好了"


幾年前詹老師曾送過我兩次書,一次是『昆恩的靜默世界』,一次是土屋隆夫的一套『千草檢察官』,都是推理的偵探小說,還跟我說了一堆當時聽不太懂的話,當時看的時候,對於土屋隆夫的節奏感與色調有著深刻的印象,而昆恩就不太了了,那是一種腦筋運動
…..不過我並沒有繼續follow下去,總覺得有什麼還沒準備好……


這次的
偵探研究 ,原來就是那堆當時聽不太懂的話的放大版……


我得到了偵探是類似蝙蝠俠與超人而比它高一階的『漫畫』,或者不應叫『漫畫』。因為我在這本書裏看到了各個偵探所處的背景、城市、年代與各個大作家之間的對應與虛實,各個偵探的人格、收入、財務、性生活
(哈哈!性生活!)及其職業角度的立點,與書外實際生活之間的衝突和印證,在在說明了偵探是超越『漫畫』的另一種高階的英雄另類偶像,那是從我們的渴望裏所創造的人物,而它終究是一種娛樂就像日本職業摔角選手給我的娛樂一樣,從裡頭我看到了許多超乎娛樂本身的享受與獲得!!


難怪我在看土屋隆夫的書時,會一直浮現漫畫書裏才有的人們走路的步調與坂本龍一的那張
1985”Esperanto”的音樂。


而看到了詹老師
偵探這些 (我此時浮現了他趴在地上用放大鏡一一檢視現場留下的血滴的畫面) 偵探的世界、偵探所處的世界、創造偵探的大作家及其所處的世界時,竟發現
詹宏志先生本身就是一個大偵探!!


那才是最大的娛樂!


前面幾篇耳熟能詳發生在台灣我們週遭的案件,經由詹偵探分析導覽之後,竟是這麼絕無僅有、精采迷離、不輸給世界名著的架構,偵探可以是住在隔壁的!!

我想我準備好了……
                                                
伍佰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溫暖人心的 三杯茶 ,博客來網路書店 熱賣!
月明夏夜 ╱台灣台北 2008.07.16
評鑑等級:

看這本書的時候,明明書中也沒有什麼特別灑狗血的情結
我卻好幾次眼眶溼溼的,是被人性中最溫暖的那部份打動了吧!!
 
最感動我的,是伸出手的那個人,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幫助者\"之姿,伸出手,而是用同樣高度的視線和那些受苦的人站在一起。
 
就像書末說的,希望我們每間學校,每座圖書館,都有這本書,
希望更多人知道,有這樣真人真事,在幾乎被遺忘的角落發生著。


以上文字,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三杯茶》書籍頁‧網友推薦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揭開熱情千年的西班牙之秘
文/zen


提起西班牙,讓人直覺聯想到的,不是佛朗明哥舞,就是鬥牛,或許還有比才比下的卡門,以抽象畫傲視藝術史的畢卡索……

然而,彷彿只要和西班牙有關的想像(Image),就和「熱情」脫離不了關係。甚至連中南美洲(拉丁美洲),這個曾被西班牙殖民過的世界,也自動延續了西班牙的熱情如活(想想巴西的嘉年華會)。

到底,「西班牙」是怎麼樣的一個國家?這個國家裏曾經發生過哪些事情?出過哪些名人?讓人對其「熱情」,有如此強烈的印象,乃至於提起西班牙,就不能不想起其熱情,而去過西班牙而沒做好心理準備的人,更常常在當下被西班牙如火般的熱情(甚至是殘忍剽悍,例如鬥牛)給燙傷,離開後卻又戀戀不忘其熱情。

珍‧莫里斯的小書《西班牙》,毋寧是對西班牙這個地區以及這個地區裡的人們、歷史事件做出最簡厄卻精準而深刻的描繪,讓人可以一網打盡其對西班牙的熱情想像之可能緣由。

本書初成於一九六四年,半世紀後的今天讀來,卻依舊能夠從書中所描寫的西班牙辨認出你我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西班牙想像,真不知道是西班牙真如莫理斯所描述般深刻而精準,還是西班牙在莫里斯的這本名著中逐漸被定型僵化,以致於成為不斷再製西班牙想像的最有利幫兇?

全書共十二章(前言與後記加上十章正文),前言便開宗明義的點出莫里斯眼中的西班牙想像,隨後分別從西班牙的地理位置(第一章)、自然環境(第二章)、血統根源(第三章)、浪漫熱情(第四章)、少數民族吉普塞人(第五章)、性格特質(第六、七章)、宗教信仰(第八章)、四座內陸古市的描繪(第九章)、現代化歷程(第十章)與現況(後記)等方方面面,透過作家之眼觀察大千世界的複查繁華表象,展現其抽象與綜合能力,凝煉出莫里斯筆下的西班牙(或許因為鑽得夠深,拉得夠高,談的夠遠,因而可以歷半世紀而熱銷不輟)。

莫里斯往往在三言兩語間,便能準確的交代關於西班牙的深刻特質。例如第六章,莫里斯寫西班牙的狂野,從荒野動物的生活光景的紀錄寫到家畜的蓄養,再到勞工階級的粗野飲食習慣(上個世紀勞工的吃貓),以及關於西班牙的黑色傳說(征服統治祕魯的殘酷血腥面),舉重若輕的將西班牙人的狂野面如數展現。

無論你造訪過西班牙與否,莫里斯這本西班牙,都是認識西南歐大陸這個令歐亞非各民族著迷的熱情神秘國度的好入門。


本文引用自「Zen,敦南新生活」  歡迎按此連結,閱讀更多


西班牙 在博客來網路書店
西班牙 在誠品網路書店(馬可孛羅全書系書展,現正進行中~)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三杯茶》,iReading讀者分享:
談教育的影響,先從做人的道理"信守承諾"這也是一種教育

歡迎點選以下網址,看看分享全文!
http://www.ireading.cc/review/review.aspx?rid=32999


threecupsoft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歡迎點選以下網址,一起閱讀讀者咖啡因分享的全文喔!
http://www.wretch.cc/blog/trackback.php?blog_id=chiashan33&article_id=19351455




三杯茶
博客來人文榜 Top2
誠    品文學榜 Top2
金石堂文學榜 Top3

這本書不只催淚、感動,它更能在任何時刻,為我灌注繼續前進的滿滿勇氣!


threecupsoft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之三關於「王盛弘」筆下的「台北」

我原以為《關鍵字:台北》整本都會是輕巧地敘述著這個地方的種種,然則一個接著一個場景發生在我熟悉的街頭巷尾,情節卻比這城市給人的印象來得更加誠實。那些曾經啊過去啊自己啊別人啊真的假的故事,模糊了轉化了坦白了面對了哭了笑了聽了說了的劇情。淡然的筆觸一篇一篇堆疊,直到臨界點。台北固然令人流連忘返,更讓人眷戀的,畢竟是這條路那條街上一起走過的人,或僅僅交會過的一個眼神。不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才能詮釋出屬於自己的台北樣貌。更因為他纖細的洞察力,寫出了台北的「人性」,那些光鮮與破敗、糜爛與清純。

讀過輯一的故事後,輯二是更不帶情節但同樣豐富的散文。這些錯落在2000年到2007年的作品,互相呼應(啊,前面的某個故事靈感多半是來自這裡),彼此解釋。

二二八公園裡深夜相遇(讀時竟感到心悸)、
東區擁擠舞廳的記憶(很無法克制地想像著他跳舞的樣子,讀到〈Nature high〉那篇結尾時,還因為實在太深得我心而在捷運裡哈哈哈的笑了出來)、
在屢次遷徙時遇見的花草樹木(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就是標準的植物白癡)、
異地與故鄉之間親情的拉扯(看到書寫父親中風一段讓我幾乎掩卷不忍再讀,心裡想的是復健中的家父)
...
...

薄薄的一本集子,讀起來腦子很輕鬆,感情卻花了很多力氣。如同他寫自己上健身房,恰到好處的運動,雖然揮汗如雨卻讓人通體舒暢;恰到好處的文字,雖然需要投入,抽離後卻讓人心曠神怡。



以上文字,引用自讀者ringshen部落格「圈套」,請按此看全文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