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釁的旅人:保羅‧索魯

讀者yuner
 

保羅索魯的旅行文學最大特色是嘲諷,他喜歡顛覆既有印象,用挖苦的方式告訴讀者他的獨到觀察,譬如他描寫希臘時就是這種典型風格。

保羅索魯評論希臘,並沒有沈醉於碧海藍天,他說,希臘人不學無術,只是一群無知的人管理自己也不了解的大理石古蹟。更糟糕的是不事生產,但由於加入歐體,很幸運的,「已經獲得救贖」。因為,「會員的身份即意味送上門的錢」,「可以靠類似社會福利的方式存活了」。

這段文字出版於1995年,而2010年的2月,希臘爆發了債務危機,原因就是希臘政府長期借貸來支付國內的高福利體系,歐盟各國雖然痛批希臘生活方式揮霍,但最終還是不得不乖乖借出千億歐元幫他們度過難關,以免金融危機蔓延而拖垮歐盟。保羅索魯的觀察獲得了驗證。

這種一針見血的判斷是來自他的博學,牙尖嘴利靠的是知識儲備,而不是情緒。讀保羅索魯雖然可以感受尖酸刻薄的樂趣,但是他的遊記由於雜揉各種歷史考察、政經評論以及文學引用,事實上讀起來並不輕鬆。他像是個作家、記者、國際政治學家的混合,而且一下筆就滔滔不絕,有人說保羅索魯的諷刺讓人厭煩,我覺得他這些民族誌式的喃喃自語才讓人厭煩——這是炫學?書一定要寫這麼厚嗎?

保羅索魯的博學還表現在他會的語言上,從書裡看來,他除了母語英文外,至少還會西班牙文、法文、義大利文,以及一兩種非洲土語。他學會這麼多種語言,為的是旅途時與當地人對話,他非常喜歡對話,而且還常常挑釁對方,結果這些交談往往是書裡最有張力、最好看的部分。

保羅索魯的書總是充滿了對話,除了和當地人交談之外,他還會隨身攜帶文學作品閱讀並記錄感想,這些感想是屬於心靈的對話。有時候他把兩種形式的對話結合起來——他會去拜訪當地的作家:譬如在阿根廷拜訪波赫士,在英國拜訪珍莫里斯,在摩洛哥拜訪鮑爾斯。保羅索魯在旅途中閱讀文學作品,是不要讓自己寂寞,那去拜訪作家,大概也是為了同樣的理由,他希望在文學的道路上感受一下溫暖與堅定。

大多數人的旅行,總是想脫離跟世界的聯繫,換得片刻寧靜。但保羅索魯看不起觀光客,而他是旅人,挑釁的旅人,他最喜歡嘲諷的事物之一就是觀光客,他認為這些人只能獲得浮光掠影。而保羅索魯是用打擾世界的方式在旅行,享受自虐的樂趣。他精心計畫路線,花費許多時間,掉了許多書袋,用激怒對方的方式對話,這一切只為求得一個新視野而已。而我們坐在家裡,捧讀他的著作的同時,很容易就想到:我何時也出去走走,尋求自己的視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