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周娛樂‧時尚》No.100 書訊

 無所事事的美好

    我得坦承3年前曾被《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這書名誤導,以為又是高唱自助旅行萬歲的書,瞄了眼書封隨即放回架上;我也承認是茱莉亞羅勃茲主演的同名翻拍電影預告,讓我決定回書店再翻一次。半小時後,這本書已經躺在我的書桌上了。

    儘管義大利、峇里島和印度這三個旅遊勝地串起了全書架構,但《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其實是一本自我救贖的書。更詳細一點該說是──從小夢想結婚生子、兒女成群的伊莉莎白,在30歲後的某天,赫然發現自己不但不想擁有小孩,甚至不想要老公與婚姻,於是她企圖自殺失敗後瞬間崩潰,接著開始重新認識自己,學會享受生活的過程紀錄(當然我得強調,認識人生需求的覺醒與愛情婚姻失敗無關,這恰巧只是所有誘發刺激的觸媒中,最強烈直接的一種而已)。比起中文書名,我倒覺得原文書名《Eat, Pray, Love》才能精準傳達作者本意。

    吃、祈禱、旅行,這三件看來尋常平凡的事物,竟然讓作者走過陰暗幽谷。個中精妙倒也不是她吃了天價頂級美食、遇上得道高人點化,或是走了趟奢華貴婦之旅,而是她終於認清自己的面目和想要的人生,接著發現快樂與娛樂的不同,而無所事事其實也是一種美好。

    跳開個人如何自我覺醒的過程不談(這牽涉到自我價值觀的許多差異),也擱置存款數字的考量(作者開頭便承認能夠放逐自我一整年,是因為她已先領到了版稅),《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朝我們無預警丟出原子彈──為什麼做每件事都需要冠冕堂皇的理由?「我聽見我前夫的聲音在我耳邊不屑地說:『妳放棄了一切就是為了這個?這就是妳把我們的共同生活一手摧毀的理由?為了幾條蘆筍和妳覺得發音聽起來很快樂的義大利語?』」「沒錯!」人生的黑暗谷底讓伊莉莎白學會只要在生活裡感受到任何一絲可能的快樂,就得死命抓住它,「這並非自私,而是義務。你有責任去尋找生命中的美好,無論多麼微不足道。」

    當然除非你家財萬貫,否則沒有人能永遠過逸樂的日子,只是偶爾過這樣的生活有何不好?伊莉莎白決定花上一生中的一年時間,四個月在義大利每天忙著尋找下一頓美食、坐在曬得到太陽的噴泉池邊打盹、大聲唸出聽來很開心的義大利文,「沒有原因目的,只是我現在想這麼做。」接著她遠赴印度某個不知名的瑜伽道場,學習如何從容呼吸、打坐、散步,讓身體大腦徹底放空;然後在峇里島的梯田和鄉間體驗「平衡」生活,「我學會有時候擔心其實無濟於事,就去享受吧!」

    旅行也好、吃飯也好,一個人也好、兩個人也好,做什麼事情或是不是自己一個人都不重要,享受能讓你快樂或滿足的分秒才最真實。哪怕只是無所事事,也很美好。

【Kate有話】與大家分享剛剛拍下的畫面,《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在書店被搶購一空的情景。(已在加緊印刷中了!)

IMG_8691.JPG

IMG_8695.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