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東現場,是2006年的得獎好書,我們在網路上發現,有個朋友的感想:是誰把仇恨的種子種下的?
兩邊
文/groundparis[有照無駕駛之都市漫遊]
曾為千年手足,卻在六日反目,
曾遭受冷血屠殺,如今卻成為殺人的劊子手,
突破壓迫而建國,悲憤的力量卻讓他人活在恐懼之中,
團體的、民族的凝聚力量,展現了什麼?
榮耀了神?還是伸張了民族正義?
「人」的意義被拋在炸彈底下,被踩在聖地之下,在活剝
尊嚴之後,貼上統治者與被壓迫者的標籤,
這不是尋常的「戰爭、統治、殖民、反抗」的故事,
也無法以「恐懼之邦、人性之敵」簡易詳述的。
千百年來的歷史重演著人性的悲劇,多少人曾因哲學而死,因宗教而被殺,即便是理性的力量,也令人瘋狂。
這種自虐、虐他式的權力遊戲,怎麼還不令人厭煩?
人們被描述成一具具堆疊的屍體與傷亡數據,
這種深層的仇恨根植在基因與銘刻於血液裡,
為了求存,心靈學習著兇狠、無情,身體學會武裝與戰鬥,
但是,是誰把仇恨的種子種下的?
意識型態的催咒,使得歷史與記憶可能佈下騙局
與形成巨大的國族共同體,
冤冤相報成為了一種正常化的生活步調,
每多見到一次日月,便是上天的恩賜,
這些苦難,是為了得到看不見的救贖嗎?
衝突的肇因卻也成了精神支柱,
放掉這些敵對,就等於棄守了信仰的堅持,
所有的事情,似乎就跟生、死兩種結果一樣,
通通被二分了。
在仇恨面前,沒有誰是無辜的。
但在死亡的背後,又有誰是活該的。
人間的審判,沒有慈悲。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