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係」的匯兌──讀丹‧查恩《等你回覆》

部落客 / sodom

從身分(姓名、被賦予之社會地位)、身世(家庭背景、成長創痛與原初記憶)、乃至生活本身,人們的願望倒未有太大長進,幾千年來皆同,至大不過如是──如果我可以成為另一個──簡單到讓人感到無從實踐,似若絕望。

如果在另一個地方,有另一個我。

如果你。

這個想像中的我,或是「你」,在地圖上你未曾臨經的某一角,過著另一段幻影人生,被換了起頭(從出生開始編碼解譯,踏上另一段未曾涉足的人生歧路),更變了過程與遭遇,(如果我可以如何如何,如果「你」怎樣怎樣),能夠用原來的眼,看另一段全新的,更怡人的風景。

某個程度而言,網路的出現大大實踐了這樣的可能,一方面而言,他提供一個身分/生活的中介站,你可以投射部分的自己在網路上,「打造一個自己」,另一方面而言,網路仿似縮短人們之間的距離,時間與空間的凝縮,卻是建築在「信任」的根基上,於是網路的「凝縮」又成為一種放大,你如何相信對方所言為實?其所表露和真實人生之對應程度,可能與和你的距離或時間差呈反比。

丹‧查恩《等你回覆》是這樣的故事。在這裡頭,以網路上一樁連續詐欺為背景,多線輻射,開展諸般「如果人生可以重開機」的故事──小鎮女孩勾搭上高校老師,以為人生可以重新開始、高中男生發現自己被騙了十幾年,原來自己是媽媽的弟弟的孩子,他有了一場假死亡,但接下來是新生或只是死亡的延續、雙胞胎中一位踏上尋找兄弟之路,「另一位」卻不斷僭越自己的身分,使用雙胞胎二人的名字,誰在過誰的人生……此般種種,那其中流動的,不獨是「身分」,而是從基底刨開,是身世、是生活乃至生命的種種鬆動與改換。

這倒非簡單的的「複寫」或「重頭來過」就可以一筆帶過,那裡頭的多重操作才是小說中最好看的部分。這諸般身世/生活/身分,或可稱之為「關係」的匯兌。名為「關係」的戶頭之間是彼此流動的(情侶最後可以偽扮成父女。父子可以先當叔姪),因此能交換(雙胞胎盜用另一位,幫對方活。高中男孩被換到阿姨手上當孩子。半生都不知情)、能比較價差(高中女孩「只要有錢」於是選擇跳出來活另一段。雙胞胎覺得自己的人生有一半在追蹤另一位。算是少活了,但當另一位用他的名字行事,又像多活了?),甚至可以買空賣空或是進入他人的「身分」帳戶中──這也是故事中各線連結起來的樞紐。相隔遙遠的幾組人馬不是重新變造人生,而是放棄手上所有(假死亡。真換名。),去使用或相信別人擁有的(「我」用了別人的名字。我愛上了某個擁有名字的人。),他們或有情感債務糾葛(如雙胞胎中另外一人身分伏於他線劇情中)、或有利益交換,乃至連這形而上的「關係」帳戶本身都可能被冒用被盜領(高中男孩一線,當被詐騙者找上門,他的老爸說欸我就是你們要找的人,人們不信,這時老爸才發現,自己的身分也被人盜用)……無論有再多的可能,虛的人際關係網路變成終究如其後大背景的金榮詐騙一樣,成為人所操弄之物。亦即是,「關係」的匯兌不只是譬喻,它的悲劇之處正在於,可能性的極致竟然可能性的泯滅,永遠沒有真正的「重新再來」,有的只是這裡頭的算計、清償、贖與還、脫手或是持續交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rcopolo 的頭像
    marcopolo

    馬可孛羅部落遊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