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可值日編

等了好久,《悲喜邊緣的旅館》終於要在下週二出版了,不知道有多少書友們有收到我們在誠品發送的試讀本呢?沒拿到不要緊,從今天開始,我們將會每日更新,從四面八方收來的訊息來介紹這本書。

633840305753791124.JPG

《悲喜邊緣的旅館》是從李亨利這位華裔小男孩,以及惠子這位日裔小女孩,在二次大戰期間相遇開始,他們兩小無猜的純純之愛,居然跨越了四十年,這四十年來,除了青澀的初戀外,還蘊含著當年在美國生活的華人以及日人所必須背負著奮鬥、戰爭、以及開創的包袱。

本書的簡介如下:

亨利遇到那群圍在巴拿馬飯店外的人,這間旅館曾經是西雅圖「日本街」的大門口,在塵封幾十年之後,新業主卻有驚人的發現:二次大戰期間被集結送往拘留營的日本家庭,他們當年來不及帶走的東西全在這兒。亨利在一旁觀看,看到業主打開一把日本傘,想起當年的那個女孩是否也曾留下一些什麼……這麼一個簡單的動作,把亨利帶回往昔的時光,以及他對父親的回憶,當時他的父親沉迷在中國的抗日情緒和希望亨利成為美國人的想法裡,他讓亨利在昂貴的白人學校就讀,卻不知亨利受盡白人同學的欺侮。那時,亨利認識了日裔美國女孩惠子。在不平靜的戰爭時期,亨利和惠子編織出一段友誼與純純的愛,他們相信,戰爭終會結束,他們對彼此的承諾也將實現……

四十年後,深信這把傘屬於惠子的亨利,終於有機會進入滿布灰塵的旅館地下室,試著搜尋惠子當年來不及帶走的東西,以及一件失落已久的黑膠唱片。

因為,當年縈繞他們一生的旋律,從未停止在內心裡吟唱曾經酸甜痛楚的年少戀情……

作者banner.jpg

本書的作者傑米.福特,乍看之下,很難察覺他具有華人血統,但從閱讀本書之中,不免發現,作風洋派的他,有著一顆華人在親子關係、民族意識中,特有的細膩情感,如果說王穎的《喜福會》是在描繪中國傳統女性為了奔求自由而到美國唐人街開創人生的過程,傑米.福特則將規格化得更大,用小男孩的眼睛,去看待他的父親、他的家庭、他隨時隨地都需要繃緊神經的生活……。

《悲喜邊緣的旅館》雖然是杜撰小說,但其中華人、日人在二次大戰時所遇到的困難、艱鉅的背景,卻都是千真萬確的。

今天第一天,就讓我們請作者介紹這本書吧!

 

作者介紹:

傑米.福特(Jamie Ford)

是內華達州早期礦工鄭明的曾孫。鄭明在一八六五年從中國廣東移民舊金山,任意選用了一個西方的姓「福特」,成為作者的姓氏由來。傑米本名是「詹姆斯」,在祖母的口中,詹姆斯成了廣東話的「家美」(Ja-Mei),傑米(Jamie)於是成了作者的小名。由於這段特殊的身世,促成了他寫下這部作品。傑米在大學讀的是藝術,一直在廣告界工作,曾以短篇小說獲獎。個人網頁:www.jamieford.com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設計.jpeg

書名:設計.原點 The Nature of Design
作者:海倫.庫柏
Peg Faimon.John Weigand
譯者:洪慧芳

P.12,13.jpg

p.14,15.jpg

優質設計通用十大法則
平面設計師、建築師、工業設計師、室內設計師、時尚設計師、造景設計師全部用得到!

回到基本功 你的設計缺了哪一塊?
圖解設計十大原則 

統一&多元:設計愈複雜,愈需要根本的秩序。
群組:一定要有目的地集合元素,如果元素的放置和邊界之間有含糊不清的感覺,就會產生混淆。
韻律:設計師的畫板上,有一種賦予設計秩序感的工具,就是使用「韻律」。
連接:連結相似或相異的元素,強化它們的關係。
對比:對比是設計師最強大的工具之一。
背景:沒有設計問題是獨立存在的,不要忽略了物件的「背景」。
平衡:設計師應該同時思考平面與立體狀況下的平衡。
佈局:不要塞滿邊緣的空間。
比例:兼顧統一與多元性,不是所有東西都需要有一樣的比例關係。
意義:好的設計不會任意「組合」或「裝飾」,讓觀眾負荷太多的訊息。  

   本書提出十大設計原則,包括統一&多元、群組、韻律&圖樣、連接、對比、背景&縮放、平衡、佈局、比例、意義,運用於不同設計領域,並且從平面、空間、 服裝、產品、自然界引用大量案例,以視覺圖像為主,搭配文字說明。同時透過個案研究,解析思考步驟,拆解設計的演化流程,完整呈現一件作品的「設計史」。

  全書以圖像思考為導向,對照成功與失敗的例子,凡是想要進一步培養設計技巧的人,只要能將各領域的設計原則融會貫通,設計力立即up!

作者簡介

佩格.菲蒙(Peg Faimon)

   印第安納大學美術學士、耶魯大學藝術創作碩士,曾在企業與小型設計公司擔任平面設計師,目前於俄亥俄州牛津市的邁阿密大學擔任平面設計教授。除了教學, 也兼營設計顧問公司,她的專業表現已在美國與國際間備受肯定,著有《設計同盟:結合印刷與網頁設計,創造整體品牌呈現》(Design Alliance: Uniting Print and Web Design to Create a Total Brand Presence)一書。

約翰.維甘(John Weigand)

  在俄亥俄州牛津市的邁阿密大學擔任建築 與室內設計教授,也是室內設計課程的主任。他於邁阿密大學與伊利諾大學取得學位後,在芝加哥執業數年,之後回邁阿密大學任教。他和菲蒙教授一起教授初級與 高級的跨領域設計課程,並積極參與全國性交流,探討應用設計領域之間的進階合作。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鐵皮屋、鴿子籠竟可如此變化,外國建築師大概也自嘆不如……

推薦書:李清志《台灣建築不思議》(馬可孛羅出版)

《台灣建築不思議》書封。
(馬可孛羅/提供)

若 說建築是人類廣義的外衣,也是包覆人體的「膜」,那麼這層「膜」除了功能上與美學上的需求外,之所以成形的最大因素,多源自慾望。然而完美慾望若缺乏強大 權力相佐,總是在殘酷現實下多所扭曲。台灣之所以造就變化多端的不思議建築,並非台灣建築環境與條件多麼優質,在地人多麼講究居住美學這回事;相反地,正 因為許多莫名其妙的政策與不合時宜的法規,才會有政府明知花大錢還硬要猛蓋乏人使用的「蚊子館」,或是民眾乾脆打帶跑蓋起「替代性空間」(如鐵皮屋),間 接養成市井小民鑽漏洞的習慣,反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生存背後的無奈轉化為變通之道竟然有板有眼。這本《台灣建築不思議》即收集了這些令外國人傻眼、在 地人冷笑的魔幻變形建築,真不知是幸還是不幸。

全書由六十八篇、三個子題組成,暫且不論這些建築物形成的錯綜複雜因素,單就本書內容與企畫編輯來看,比較偏向圖鑑導覽。與作者十五年前首本《鳥國狂》相 較之下,字裡行間少了血氣方剛的批判氣息,多了柔軟而纖細的筆調,可讀出對在地建築的包容力與自信心,而少了枯燥乏味的考據,更像是空間心理分析散文,格 外使人輕鬆自在。妙的是書中章節似乎不喜註明建築物來龍去脈,也許是害怕這些奇珍異寶哪天又像「飛碟屋」被不識貨者拆除,只能留待書中憑弔之憾。

第一部分的「城市異象」,多數著墨於都會中隨處可見的看板、鐵窗、樣品屋等特殊景觀,展現了市民以游擊戰方式對抗都市規畫的有機模式,當然也暗示了環境的 不定性所造成的不安全感。而許多複製後現代主義的折衷建築,更顯現了拼湊雜牌的代工性格。至於「公路驚嘆」則以奇觀性公共建築為主,在地與西方的「文化雜 交」雖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必經之途,但台灣經驗顯然更為秀異乖張,或能以帶有草莽性格的「叢林美學」稱之。最後的「鄉野傳奇」則討論都會邊陲因地制宜的各 式建築,例如色彩豔俗的廟宇帶著樸拙之氣十分動人,或如鐵皮屋、鴿子籠竟可如此變化,外國建築師大概也自嘆不如,更別提獨裁者銅像公園已成觀光聖地。台灣 民間多的是化腐朽為神奇的創意,上位者若能想通此點,文化創意產業又何需花大錢蓋一座座園區?

誠如本書介紹的建築皆有不斷變化之特質,這種有機變化不但反映著民間心理狀態,也承載著夾縫中求生存的堅韌意志,這正是本書令人印象深刻之處,即不可思議的建築表象之下,必然有不可磨滅的存在價值與精神。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jpeg

 

「我這輩子的寫作生涯都在英國度過,這個不容小覷的事實注定形塑我部分的世界觀。我一直是個嚴肅的旅者,這個事實也不容小覷。身為作家,我無法假裝 自己只知道一個地方。儘管有壓力,但對我來說,那樣的世界觀是欺騙。我將終其一生思考觀察的方式以及這些方式如何改變世界的形狀。」 ──V.S.奈波爾

  V.S.奈波爾被稱譽為當代英語世界的文學巨擘,長達五十年令人驚豔的寫作歲月,堅持事實始終是奈波爾作品的特質。而奈波爾來自一個種族多元複雜的千里達島,一個經過移植的印度農村社會的背景,也讓他向來辛辣尖銳的文字,一批判起這類多種族的文化問題時絲毫不留情面。

   在《奈波爾的作家論》裡,他以一種「旅人」的世界觀,探索思考、觀察與感知的方式,以及這些探索在個人的寫作生涯中又如何影響其寫作思維和表現型式;他 同時揭露一個身為「嚴肅旅者」的知識分子,在面臨異文化的同化所面臨的挑戰,及其歷程中深刻磨合的過程。對於奈波爾而言,單一的世界觀是不可能存在的,所 以他寫古典的世界──那個之所以成就今天的我們,卻已然遭我們遺忘的世界。他也寫不久前才成為「過去」的世界,透過周遭人物如甘地、尼赫魯、詩人沃克特、 英國作家安東尼?鮑威爾、福婁拜等,這些在他剛開始接觸文學時所扮演的角色,全都進行了熱情而縝密的檢視。奈波爾同時回顧自己早年在千里達的生活片段,還 有父親筆下靜默的家族史……。

  不同於奈波爾的其他著作,此書是沉思,也是追憶。書中獨特的見識,少了慣有的尖酸,雖然批判、嘲諷時而有之,但筆觸卻多了份溫柔與情感。

作者簡介

V. S. 奈波爾(V. S. Naipaul)

  堪稱是當今英語世界重量級作家,《紐約時報》書評稱譽他是「世界作家、語言大師、眼光獨到的小說奇才」。

   1932年,奈波爾出生在千里達島上的一個印度家庭。一九五○年,他獲得獎學金,進入牛津的大學院攻讀英國文學。一九五三年取得學位後,他遷居倫敦,任 職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開始寫作。一九五七年以《神祕按摩師》展開寫作生涯。此後,奈波爾致力於寫作,生平未嘗從事過別的行業。

   奈波爾的小說與非小說類著作已超過二十本。《浮生》(Half a Life)、《畢斯華士先生的屋子》(A House for Mr. Biswas)、《大河灣》(A Bend in the River)與一本信函選集《父子之間:奈波爾倫敦家書》)(Between Father and Son)均為奈波爾作品。二○○一年成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奈波爾的作品以小說與旅行文學為主,兩者皆獲得高度評價,得過無數獎項,包括英國最富聲望的布克文學獎、毛姆小說獎、萊斯紀念獎、霍桑登獎。他在一九九○年被英國女王封為勳爵士。

  一九九三年,奈波爾榮獲第一屆「大衛.柯衡英國文學獎」;這個文學獎的設立,旨在表揚「尚在人世的英國作家的一生成就」。多年來,奈波爾幾度與諾貝爾文學獎擦身而過,終於在二○○一年摘下這頂代表文學界最高榮譽的桂冠。

  馬可孛羅已出版的作品有其「印度三部曲」:《幽黯國度》、《印度:受傷的文明》、《印度:百萬叛變的今天》,以及《在信徒的國度》等書。

搶鮮看

楔 子

  六、七歲前,我大多住在外婆位於千里達小鄉間的房子裡,後 來我們搬到首都西班牙港(Port of Spain)外婆在木溪區(Woodbrook)的房子。我立刻愛上了眼中所見的街道生活,也愛上了這兒屬於市區的秩序、大清早街道兩邊水溝的清洗以及每 天堆積的垃圾被收入藍色的市府馬車中。外婆的房子矗立在有點高度的水泥柱子上,前陽台垂懸著羊齒蕨類,這些植物全長在開放式的鐵籃中,籃子裡襯著鐵網或從 椰子樹頂剝下來的新生樹皮。蕨類隔出了前陽台的隱密性,而早晚的澆水成了家裡例行儀式的一部分。在一小片補綴的波浪鐵皮屋頂遮掩之下,水泥階梯朝下通往屋 前的大門與人行道。站在階梯的欄杆邊,街道與人群盡收眼底。後來我認識了這兒的人,雖然彼此從未交談一語,卻很熟悉他們的穿著、樣子與聲音。

  十六年後,身在倫敦,日子灰黯,就在我逐漸覺得自己永遠無法成為作家之際,我記起了外婆門前的那條街和那些人,他們成就了我的第一本書。

   那是「貧乏」的街景,因為我寫出來的,是以我童年的眼光盡可能去看,不相關的事則全被摒除在外。儘管如此,即使在那個時候,我仍然知道觀看事物有許多種 方式:如果我後退一步或兩三步,看到的街景更多,就需要不同的寫作方式;假設更複雜些,如果我想要探索自己和街上那些人是誰(我們是個移民小島,在文化與 種族上相當多元),那麼又需要另外一種寫作方式。我的寫作,事實上,就是領著我朝那樣的複雜性而去。我這輩子的寫作生涯都在英國度過,這個不容小覷的事實 注定形塑我部分的世界觀。我一直是個嚴肅的旅者,這個事實也不容小覷。身為作家,我無法假裝自己只知道一個地方。儘管有壓力,但對我來說,那樣的世界觀是 欺騙。

我將終其一生思考觀察的方式以及這些方式如何改變世界的形狀。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家在蜜糖灣.jpg

書名:我的家在蜜糖灣 The House at Sugar Beach
作者:海倫.庫柏 Helene Cooper
譯者:余佑蘭

推薦文:苦悶中年男

賴比瑞亞的國家格言:「The love of liberty brought us here」,一句話道盡這個國家立國的精神,而國名Republic of Liberia,也反映了18世紀由美國解放的黑奴前來建立國家時的深切期望,而讀過《我的家在蜜糖灣》再去印證這一句話,讓人有許多感觸,沒有身臨其 境,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我們恐怕無法體會要維護自由兩字有多麼不容易。

大部分的人對非洲唯有的印象恐怕只有炎熱的天氣,原野上奔跑的野獸, 加上黑皮膚的人種,說真的,除此之外,真要問我非洲有哪些國家恐怕也說不出令人滿意的答案,就在這種毫無認識的情況下開始閱讀《我的家在蜜糖灣》,原本以 為會是一段格格不入,不太能深入的閱讀經驗,沒想到一口氣讀完之後,卻是幾番催淚的深情之作。

海 倫的父母都是賴比瑞亞的世家後代,從小海倫就過著優渥的生活,家裡有司機、管家、園丁、廚子,數不盡的僕人將他們服事的無微不至,海倫就讀美國學校,假期 時到美國渡假,享盡權勢家族的與眾不同。在她八歲時一位巴薩族女孩尤妮絲來到海倫位於蜜糖灣的家裡陪伴她,成為她的姊妹,也開始了尤妮絲與庫柏家族,與海 倫之間的一段故事。

1980年,賴比瑞亞發生政變,為了安全海倫一家陸續離開賴比瑞亞前往美國,尤妮絲不願離開,於是兩個好姊妹就此分離。

海 倫試著讓自己忘記賴比瑞亞的一切,也發現自己的興趣是新聞報導工作,成為一個出色的記者,於是她在大學裡努力學習,畢業後也找到一個小報的工作,但幸運並 未出現,海倫就像一般平凡的記者一樣,只是報導著一般的新聞,直到有一天,海倫同父異母的姊姊珍妮絲逃出賴比瑞亞,海倫以此撰寫一篇名為《死亡的陰影》的 報導,受到《華爾街日報》青睞,從此改變了海倫的人生,讓她成為一名成功的記者,遊走世界各地採訪,雖然藉著有關家鄉的報導讓海倫成功,但這同時,海倫卻 只想逃離過去,將過去的一切埋在在心底一個隱密的角落,不願再去想起,她拿到了美國籍,成為一個真正的美國人,賴比瑞亞這個國家從此由她的心中消失。

一直到有一次海倫隨美軍到伊拉克採訪,在生命受到威脅之際,她才恍然大悟,為什麼忘記了自己的國家,忘記了那個陪著她一起長大,卻連生死都是未知的女孩,忘記了一直保護她的好姊妹,逝去的已經喚不回,但回去或許還有希望。




《我 的家在蜜糖灣》的目次是這樣編排的,「蜜糖灣,賴比瑞亞,1973」,「蜜糖灣,賴比瑞亞,1974」…. 「蒙羅維亞,賴比瑞亞,1978」……「格林斯堡,北卡羅萊納,1981」…..,地點加上時間的排列,一清二楚的紀錄著作者海倫.庫柏從小到大的生命歷 程,隨著時間與地點的變動,書頁一頁頁展現海倫生命中經歷過的風風雨雨,有年少時的富足快樂、無憂無慮,有戰亂開始後的驚嚇恐懼、倉惶而逃,有落腳美國後 思鄉情切,想要遺忘過去的掙扎,最後驀然回首尋找失去的一段關於家鄉的記憶,全書娓娓道來,充滿了家人間的愛,雖然歷經戰火洗禮,家人分散各地,但憑藉著 一絲信念,海倫雖然失去遺落的一段童年時光,終究還是找回失去的希望與愛。

「The love of liberty brought us here」,但願愛能弭平一切,只要心中有希望、有愛,永遠都不嫌太遲。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管您是偵探小說迷、詹宏志先生的忠實粉絲、還是愛好閱讀的普羅大眾,馬可孛羅出版社誠摯邀請您蒞臨全省各場次《偵探研究》新書講座活動,讓詹先生領您一同進入偵探世界的虛幻與真實!

活動場次如下

@ 地點:誠品信義店3樓Forum 日期:2009年3月21日(週六) 15:00pm~16:00pm 講題:我最難忘的偵探之一:福爾摩斯的理性與感性  參考書單:福爾摩斯全集福爾摩斯的功績

@ 地點:金石堂信義店 日期:2009年3月28日(週六) 14:30pm~16:00pm 講題:我最難忘的偵探之二:神探伍爾夫的帳單與菜單

 @法雅客信義店 3/28(週六) 19:30pm~20:30pm(新光三越A9 B2 講題:我最難忘的罪犯: 聰明的瑞普利先生及其他

 @ 台大推理社演講 / 推理之樂:在其他書寫尋找推理小說的樂趣 日期:2009年3月26日 (週四) 19:00pm~~21:00pm

 @ 地點:誠品台中園道店文學書區 日期:2009年3月29日(週日) 15:00pm~16:00pm 講題:我最難忘的偵探之三:馬格雷探長的日常生活 參考書單:高爾夫謀殺案

 @ 地點:誠品高雄大遠百店 日期:2009年4月04日(週六) 15:00pm~16:00pm 講題:我最難忘的偵探之四:私探馬羅的冷酷與溫情 參考書單:找麻煩是我的職業雨中殺手

 @ 地點:誠品台南店B1書區舞台 日期:2009年4月/04日 (週六) 20:00pm-21:00pm 講題:我最難忘的偵探之五:無照偵探麥基的任俠犯禁

@ 地點:誠品新竹店B2中庭 日期:2009年4月/11日 (週六) 15:00pm~16:00pm 講題:我最難忘的偵探之六:小偵探「眼睛」的偷窺畸情

 

 

 

marcopolo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神探相遇──當福爾摩斯遇見詹宏志/鈕承澤

我從小就非常愛讀書(當然,課本除外)。記得小時候每一到二週,爸媽會帶我去一趟東方出版社,通常一次會讓我選兩本帶走。從「乞丐王子」到「施公案」(這是不是也算是偵探小說?)倘徉其中,少年的世界變得豐富多彩。有一回抽了一本「亞森羅蘋」,那個奇詭的世界讓我深深著迷,從此這類故事,大量消耗我每週兩本的配額好長一段時間。到年紀稍長,一度立志成為有為青年的我,開始覺得這類小說,玩物喪志,難登大雅,從此遠離偵探世界好一段時間。

 

    直到遇見了馬修史卡德,我說不出有多認同這個善良寂寞的浪蕩男人。跟著他在紐約行走,讓遠在台北,同樣善良寂寞且浪蕩的我,找到了知音,有了繼續行走的力氣。後來又交了一個推理小說迷的女友,透過她的介紹,一一認識了松本清張、東野圭吾、米涅渥特斯…..我又一頭栽進偵探的世界。

 

    這次讀「偵探研究」,則讓我感嘆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竟是如此淺薄,看著詹宏志古今中外,旁徵博引,看得我目眩神馳,大呼過癮,但也不免小小抱怨,我的書單中不知又要添多少「玩物喪志」的東西了。

   

    宏志哥對我而言,就是個神探般的存在,身份多元,精力充沛,成就斐然。年輕時讀他的《創意人》、《趨勢索隱》受到啟發,年長後讀他的《人生一瞬》、《綠光往事》,每每悠然神往,熱淚盈眶。在我眼中他是作家、美食家、旅行家、企業家 ......,搞過唱片、出版、電影、媒體…..,經營流量巨大的電子商務平台,還能不知從哪找到如SKYPE之類的玩意,徹底改變了我們的通話習慣,大快人心的終結了通信業者的暴利......。我常在想,難道他都不用睡覺的嗎?還是他也像福爾摩斯一樣,偷偷的施打著古柯鹼?哈!

 

    試著想像一個畫面:福爾摩斯與詹宏志在街角相遇了,號稱憑著一個人的衣袖就能知道他的身分與職業的福爾摩斯,真能一眼看穿詹宏志嗎?我願意贊助華生醫師跟他打賭──他一定猜不到!

 

marcopolo1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