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宏志  《綠光往事》

限量親筆簽名版,博客來網路書店   金石堂網路書店
現正熱烈預售中!


精采短片,與你分享
由於影片下載速度較慢,按下播放鍵後,敬請耐心等候觀賞!
亦可前往博客來,點選"介紹短片"進行觀賞~


《綠光往事》
8/5  全台各大書店,正式上架!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異鄉之城唱自己的歌──
王盛弘x墾丁男孩在台南散步,遇 見 好 男 孩
主講人:王盛弘、墾丁男孩
日期:7/26 (六),20:00~21:00
地點:誠品台南店(台南市長榮路一段181號B1書區舞台,06-2083977)
延伸閱讀: 《關鍵字:台北》、《男灣》

◎主講人簡介: 
王盛弘∕當代散文家,繼以符號書寫歐洲行旅、廣受讚譽的《慢慢走》之後,最新力作將飛越慾望城市的夜晚,道出在異鄉的城市故事。人群裡浮浮沉沉,如何在異鄉唱自己的歌、遇見好男孩?王盛弘以文學救贖,記下一個個屬於這個時代的故事。部落格:中時部落格「靠邊走」:http://blog.chinatimes.com/essay/。著有《慢慢走》、《關鍵字:台北》。
 
墾丁男孩/一九七七年生,台南市人,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曾獲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奬、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府城文學獎、南瀛文學獎、國軍文藝金像獎等,著有《男灣》(寶瓶文化),經營部落格〈到世界末日那邊野餐〉http://blog.roodo.com/kentingboy/





關鍵字:台北,誠品網路書店  79折熱賣中!

馬可孛羅2008全書系書展,任選三書75折!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溫暖人心的 三杯茶 ,博客來網路書店 熱賣!
月明夏夜 ╱台灣台北 2008.07.16
評鑑等級:

看這本書的時候,明明書中也沒有什麼特別灑狗血的情結
我卻好幾次眼眶溼溼的,是被人性中最溫暖的那部份打動了吧!!
 
最感動我的,是伸出手的那個人,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幫助者\"之姿,伸出手,而是用同樣高度的視線和那些受苦的人站在一起。
 
就像書末說的,希望我們每間學校,每座圖書館,都有這本書,
希望更多人知道,有這樣真人真事,在幾乎被遺忘的角落發生著。


以上文字,引用自博客來網路書店《三杯茶》書籍頁‧網友推薦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轉載七月號"印刻文學生活誌"中,白先勇先生評王盛弘《關鍵字:台北》專文

歡樂台北
◎白先勇

 王盛弘生於一九七○年彰化和美鎮,十八歲才負笈北上求學,此後一直在台北工作停留。這個時間點與地理遷徙,對他的寫作有重大影響。王盛弘的寫作心理似乎一直存在著台北和彰化和美兩大區塊,城鄉之間的矛盾與緊張往往也就反映到他的作品裡。雖然他在台北居住已經二十年,但始終似乎未能完全與這個城市取得妥協。他寫過初上台北讀書,鄉下孩子進城的興奮與彷徨,在大學裡與女同學跳舞時的慌張笨拙,那時候是八0年代後期,台北正邁向一片榮景的鼎盛時期,也是許多外地人來追求各種夢想的地方。和美少年到台北來,大概也一直在尋夢。可是這個「無情城市」久不久總要刺他一下,使他不得不回過頭去,瞭望彰化鄉下那片綠油油的田野,以求得心靈上的止痛療傷。在王盛弘的幾本散文中,總有幾篇,突然會跳回家鄉和美鎮去,寫出一片牧歌式農家樂的景象:務農的父親在田中耕作的身影、鄉親們閒話桑榆的畫面,那些文章裡,有耀眼的陽光,拂面的稻香,是王盛弘作品中最貼心,最真摯的描寫,寫到中風後的父親,更是情不自禁。但當他筆鋒轉向台北的時候,馬上變色,進入了一個海市蜃樓式的世界。

 《關鍵字:台北》裡的文章,背景當然都在台北,但除了少數幾篇外,描寫的都是這個都市特殊的一則風貌:歡樂台北。書裡幾乎囊括了台北各種歡樂場所:新公園裡的陌生邂逅(夜遊神)、健身房裡肌肉同志的孔雀開屏(天天鍛鍊)、歡樂轟趴(夜間飛行)、歡樂海灘(暗潮)、網路上的歡樂族(花盆種貓),當然還有歡樂吧。這些場所作為背景,作者也就經歷了數不清的歡樂離合。
 
 二○○一年王盛弘出版了《一隻男人》,整本書幾乎都在訴說「一隻男人」尋覓覓在搜找另「一隻男人」的故事,書名頗具寓意,「一隻」形單影隻,「一雙」當然就成雙成對了。可惜那本書到最後一頁,一隻男人終究未能覓得另外一隻,無法修成正果。近些年台灣文學並不乏同志書寫,但多以小說形式虛擬故事出現,像《一隻男人》能拉下「假面」,完全以歡樂「素顏」告白的散文作品,並不多見。在《關鍵字:台北》這本書裡,一隻男人仍舊繼續在尋覓、在渴求,在追逐他那似乎永遠圓不了的綺夢。不同的是,七、八年前,《一隻男人》寫的是三十歲以前,少年輕狂的分分合合,充滿浪漫憧憬,愈挫愈勇,興致勃勃,因為年輕,經得起打擊。可是七、八年後,經過時間的銷磨,一隻男人尋夢的調子變了,因為有了滄桑,變得淒惋。〈經過了他〉是回憶一九九五年九三軍人節在公園遇見的他,他是一個做得一手好菜的職業軍人,與他手纏手,想「與子偕老」,可是卻發覺原來他還有另一隻男人,於是地址簿上只剩下一個挖掉的空洞,心上一抹去不掉的傷痕。一而再,再而三,傷痕就愈積愈多了。〈花盆種貓〉是集子中較特殊的一篇寫作:網路歡樂族的虛擬愛情,對象是位時髦美男,經過一連串網上的虛擬交往後,終於相約見面了,而當美男盛裝迎來時,一隻男人突然從牆上鏡子裡窺見自己青春不再的真實面貌,他與美男擦身而過沒有停足。美男的代號叫鳶尾,所以他也去買了盆鳶尾花,擱在露台,一天鐵窗半空中吊下一隻被劃開肚皮的貓,他把死貓埋進花盆裡當肥料,隔年鳶尾盛開。網路的虛擬愛情,像夜貓一般幽祕,會開出詭異的鳶尾花。這篇文章似真似幻,寫的是個後現代的虛擬世界。
(本文為節錄,全文請參閱"印刻文學生活誌"七月號 P.139)



關鍵字:台北
王盛弘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錄自 2008.07.10 中華日報副刊

閱讀再出發  /蘇惠昭

    王盛弘的《關鍵字:台北》寫二二八和平公園、德惠街的女人、牯嶺街、陽明山溫泉、建國花市、故宮庭園。寫健身房和夜店。寫情慾的流動、烈愛的狂喜與疼痛。寫他和白先勇(《台北人》)在台北相思李舍喝茶聊天,寫為情人料理佳美饌佳餚,但不僅止於表面的描繪,它指向更深層處,更向細微處靠近,充滿隱喻,有幾篇如「花盆種貓」:「一隻貓,一隻一動也不動的貓,一隻一動也不動掛在花鐵窗上的貓,一隻一動不動掛在花鐵窗被花剪從下腹部劃開的貓,牠的前肢在鐵窗外,牠的後肢在鐵窗外,在牠被掏空、癱軟之前霎時,必然正做著跳躍的動作 ---」,這一層一層堆疊出來的驚聳,駭異的城市住家屋景觀,我便直接當作小說讀了。

    應該說自從 MSN和部落格席捲天下以來,多數人包括我都只挑簡單有趣、快節奏感的東西讀了,行文用字也越來越隨心所欲(隨便?)而且追逐流行,進入《慢慢走》與《關鍵字:台北》,竟成為一種「再出發」的挑戰,很久沒有閱讀如此如園林一般細細布局、栽種、剪裁,文字如花緩緩綻放的散文了,莫怪文學評論家會「驚豔」,以「一個有風格的作家的誕生」譽之,有幾處擔心他要貼向朱天文去了,一個 U型迴轉又回到了王盛弘自己。

    經過了王盛弘以後,時間彷彿真的慢了下來。  完整全文請按此點閱



關鍵字:台北
王盛弘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暗星薩伐旅》
保羅.索魯 /著
麥慧芬 /譯
656頁,定價520元
除了悲慘與紛爭外,那黑暗的地方依然存在著希望......博客來網路書店 79折
誠品網路書店 79折(全書系書展進行中,任選三書75折!!)

[內容簡介]
史瓦希利語中,「薩伐旅」的意思是旅行,特別是長途的旅行。在《暗星薩伐旅》裡,索魯的旅誌是非洲,從開羅到開普敦──沿著尼羅河而下,穿越蘇丹與衣索匹亞到肯亞、烏干達,然後旅行至更遠的南非。搭乘火車、船舶、運牛卡車等各式交通工具,索魯走過了世上一些最美麗──經常也是最具攸關生死威脅性──的景致。

這趟旅途是個探索,但其中也有部份是感性的歷程。大約四十年前,還是馬拉威叢林擔任老師的索魯首次在非洲旅行。這次,他在老學校稍事停留、看看老學生、再訪他的非洲老友。

親眼去看非洲在四十年的獨立期間經歷了什麼樣的事情,索魯無可自拔地好奇探究,也一如以往地展現機智的洞察力,他的讀者會發現自己同時處於一部史詩與一場饒具啟發性的旅程之中。細數索魯的遊記,《暗星薩伐旅》無疑是最大膽、最優秀的其中一部。

[作者的話]
我也因為這個原因而喜歡非洲,因為家鄉沒有這樣的特質。身在非洲就像置身於一顆黑暗之星上。

從非洲傳出來的消息全都是壞消息。正因為如此,我才想去那兒,只不過我不是為了那兒的慘狀、紛爭,也不是因為報紙上屠殺與地震的報導;我只是想要重溫身在非洲的愉悅。我想感覺那個地方的廣大,大到足以可以裝下許多尚未訴說的故事,大到足以容納一些希望、一些喜感,以及一些甜蜜──除了悲慘與恐怖之外,我還想感覺非洲還存在著其他的東西──我打算重新置身於我們以前稱為布恩度的樹叢之間,並在古老的非洲內地遊蕩。那幾乎是四十年前的事了,我曾在那兒生活、工作,開開心心地,在這片最綠大陸的核心地帶。
***
現在,非洲的消息就和謠言一樣嚇人:有人說那兒是絕望之地──糟透了、殘暴、飽受傳染病折磨、飢荒、無藥可救、在劫難逃。而這些人竟然還是幸運的一群!然而我想──既然我有大把的時間,而且沒有壓力──或許我可以把點和點之間連起來,橫越邊境,去看看非洲內陸,而不是在首都之間蜻蜓點水,只接觸到猛獻殷勤的導遊。現在的我,沒有任何參觀野生動物公園的慾望,儘管我想旅程中還是會看得到。薩伐旅(safari)這個史瓦希利字的意思是旅行,與動物沒有任何關係,某人「正在薩伐旅」的意思,只是指離開了,而且聯絡不到。

[內文試閱]
給小費
給小費這件事一直讓我很頭痛,因為這並不是獎賞,而是旅遊稅,是許多種旅遊稅中的其中一種,而且是那種更污辱人的稅捐之一。沒有人能倖免。你是不是付大把銀子住在最高級飯店裡的總統套房一點都不重要:穿著制服的人看到你走進電梯,他會詢問你的旅遊狀況、向你提供氣象報告、把你的行李提到套房內,然後期待你打賞他們這種你未開口要求的關注。大門口,梳著滿頭金澄澄辮子正在吹牛的門房,因為突然趕來幫你打開計程車門而索取小費、酒保要在你的帳單裡分一瓢羹,侍者也一樣,打掃房間的女服務生有時會留下再也清楚不過的字條,並隨條附贈一個信封,強索現金。只因為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就期待他人支付額外費用,已經夠讓人感覺糟糕的了;想到每個微笑背後都有個價碼,更讓人覺得淒涼。
 
什麼是旅行
我在幹嘛?邁步前進吧,我想。從地中海岸開始,經過赫丘力士之柱,慢慢地,深入非洲。旅行是種轉變,最好的旅行是從家開始的旅行,是一種啟程。我痛恨以降落的方式進入一個地方。我必須要能夠把此處與彼處連接在一起。普通旅遊所帶來的困擾之一是太過舒適:一個人可以用這種安逸的態度,從熟悉之處快速被送到陌生之地,譬如說,在紐約辦公室工作的人,以月球火箭發射的速度,一個晚上就被偷偷送到非洲之中,去對著猩猩張口呆望。幸好這只是感受外國的一種方式。另一種方式是慢慢走,跨過國界,帶著袋子和護照倉皇跑過利如剃刀的鐵絲,但這才是提醒你這裡和那裡有所關連的最好方法。再說,一篇旅行的故事本來就是關於彼方與歸處的故事。
 
金字塔
這完全是我那天晚上所經歷的境況。我們在金字塔邊紮營,我感受到以前那些古代旅人的感覺──幸運、謙卑、因為單獨在這神聖之地而感到昇華,還有一種在驚奇中的孤寂冥思。這些屬於庫施王國舉行下葬儀式所在地遺跡的蘇丹金字塔為數龐大──一個砂石山脊上,大概有三十五座。與吉札的金字塔相比,這裡的金字塔較小也較陡,像一大群近在咫尺的裝飾用巨大鹽罐子,從遠一點的距離看,則像一排鈣化稜線的顎骨獠牙。稜線上金棕色的積沙緊靠著金字塔與蘇丹人的教堂堆積。沙在夕陽下閃爍,壯偉的沙丘高堆,但沙丘邊角的沙子卻被挖空,一如刮來的雪,以雕刻品或懸垂這種無法令人置信的姿態形式定格。

[作者簡介]
保羅.索魯
出生於美國。大學畢業後,投身旅行工作,先到義大利、非洲,於馬拉威的叢林學校擔任和平團教師,並在烏干達的大學擔任講師。1968年,應聘前往新加坡大學,任教於英文系。這段時間,將短篇故事及為報章雜誌撰寫的文章結集成冊,並著手數篇小說,包括〈方與印地安人〉、〈嬉戲的女孩〉、〈叢林戀人〉等,這些小說收錄於《大裂谷的邊緣》(The Edge of the Great Rift, 1996)。1970年代早期,索魯與家人移居英格蘭,隨後遷往倫敦,在英國居住了十多年。這段時期,寫了幾部評價甚高的小說及多篇廣受歡迎的旅遊文章,《漫遊世界》(Travelling the World, 1992)一書即由這些旅遊文章精選編纂而成。他目前在美國定居,仍前往各處旅行。

保羅.索魯著作甚豐,包括:《瓦爾多》(aldo)、《黑屋》(The Black House),《映象宮殿》(Picture Palace)贏得1978年英國惠特布雷德文學獎;《蚊子海岸》(The Mosquito Coast)被《約克郡郵報》選為1981年年度小說,並改編成電影;《騎乘鐵公雞:搭火車橫越中國》(Riding the Iron Rooster: By Train Through China)贏得1988年湯瑪士.庫克旅行文學獎。最近的著作有《我的另一種生活:一部小說》(My Other Life: A Novel)、《九龍塘》(Kowloon Tong)、《戶外愛好者》(Fresh-Air Friend)集合了他1985至2000年的旅行文學作品、另有一部廣受好評的小說《檀香山飯店》(Hotel Honolulu)。馬可孛羅曾經出版《赫丘力士之柱》《老巴塔哥尼亞快車》、《維迪亞爵士的影子》、《到英國的理由》中文版。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時電子報  [周三讀好書,好書推薦]   請按此參閱書摘全文 



法蒂瑪.巴圖爾還記得第一次聽到那聲「轟」從印度砲兵陣地傳來的情景,聲音非常清晰,因為離山區只有十二公里遠;她也記得砲彈從無瑕藍天落下時發出優美的呼嘯聲;她更記得當時在田裡收割燕麥的姊姊阿米娜和自己在第一聲爆炸響起前面面相覷的神情。

「每當砲彈掉下來炸開的時候,阿米娜就會全身發抖,然後哭泣,倒在地上。」法蒂瑪說,「那個地方沒有洞穴,所以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拚命跑,我很羞愧,我實在太害怕了,就沒拖著我姊姊,只管自己逃命。我很害怕她會死掉,但是對我姊姊來說,一個人被留在那裡一定比炸到更恐怖,所以她也爬起來跟著村裡其他人一起跑。」

整整三個星期,布羅爾摩的倖存者一直往西北方向走,「我們常常是走在動物走的山路上,從來沒有人類走過的路。」法蒂瑪說,「砲彈開始往下掉的時候,我們把所有的麵包留在火上去逃命,所以肚子非常餓。大人們砍野生植物當食物,我們也吃許多小野莓讓自已活下去,雖然吃那些東西會讓我們肚子痛。」
 
這些歷經艱辛逃難旅程中活下來的布羅爾摩村民,筋疲力竭又憔悴不堪的抵達司卡度。最後一批難民抵達後,當地軍隊將他們帶到他們的新家。在機場旁的沙丘地,法蒂瑪和其他倖存者開始學著遺忘過去,重新開始──但這些人當中並沒有阿米娜.巴圖爾。
 
「當我們到達新的村子時,阿米娜倒下了,而且再也沒辦法起來。」法蒂瑪說,「沒有人能夠讓她活過來,即使是終於安全了,而且和我們的父親與叔叔團聚在一起,還是沒辦法讓她開心起來。幾天之後她就死了。」
 
五年後法蒂瑪提到姊姊的死時,臉上露出的悲憤未曾稍減;她讓那段痛苦的回憶短暫重現,然後又將它壓抑下去。
 
一九九九年夏天,中亞協會在司卡度機場附近的沙丘蓋了「古爾托瑞難民營女子學校」。十五歲的法蒂瑪坐在五年級教室裡,坐在她的書桌前,在描述「加吉爾衝突」最緊張的時候,讓白色的頭巾遮住大部分的臉,好讓自己躲進頭巾不再回答那些讓人傷痛的問題。
 
她的同學娜爾吉茲.阿里,現年十四歲,接著把故事繼續往下說,說明自己為什麼會坐在這間教室,坐在彩色的世界地圖下頭,坐在現在的書桌前面,親吻著自己的全新筆記本、鉛筆,以及削鉛筆用品。這個讓她們擁有學習機會的慈善機構,總部位在地圖上任她怎麼找也找不到的地方──蒙大拿的波茲曼。
 
「我們走了很久的路終於到這裡,當然很高興看到家人,」娜爾吉茲說,「但是看到這個我們以後要住的地方,我害怕又不確定。這裡沒有房子,沒有樹,沒有清真寺,什麼設施都沒有。然後薩耶.阿巴斯帶了一位外國人跟我們談話,他告訴我們如果我們願意努力,他會幫我們蓋所學校。結果你知道嗎?他真的遵守了他的承諾。」
 
在難民營女子學校的五年級學生,大多是像法蒂瑪和娜爾吉茲這些孩子,她們的學習其實落後其他年輕孩子許多,因為她們的正式學校教育都是在離開村莊後才開始,而班上的平均年齡是十五歲。附近村莊的政府學校願意接受大部分的難民男孩入學,所以她們的兄弟每天來回總共要走兩小時的路到學校上課。但是對一百二十九位古爾托瑞女孩來說,如果不是到司卡度來,她們可能一生都沒有機會進入學校,因此這所學校是她們穿過恐懼與逃難的隧道後,照亮黑暗盡頭處的亮光。
 
在她們黃褐色,有五間教室的學校沙地院子外,整齊的土磚房一排排向著地平線方向延伸,有些還裝著象徵奢華與定居的衛星天線。而遮蔭著房子的是一棵棵的櫻桃樹,在曾經一度是沙丘的地上。「打水計畫」提供的水源灌溉著這些樹,讓它們茁壯、青綠、一片繁茂,奇蹟似的在沙漠中開出繁花──就像那些從學校放學回家、走在大樹枝椏下的孩子,古爾托瑞的女孩們。

本文摘自《三杯茶》第十七章 沙地上的櫻桃樹 





threecupsoft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