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一個因為聽來遙遠,所以讓人充滿想像的城市,她的美,可有人真正完整述說過?
每個去過布拉格的遊人,都帶回了一輩子也回味不完的記憶;然而,目光所及之處,是否仍有不知情的遺漏?
魔幻、特異、綺麗、華美、憂鬱......這些形容詞,全用來描繪布拉格吧。但,她是如何獲得這些印象?
且看看我們的讀者zen,又是從什麼樣的角度,來理解約翰班維爾所行走過的,布拉格風光。


追憶布拉格情迷
文/zen
 
這樣一個布拉格,神秘而又優雅的布拉格(簡直是歐洲版魔幻寫實,歐洲魔幻寫實之都),或許不是生活世界裡完全可見,需要作家之眼的洞觀,才能從凋敝破敗的布拉格日常生活中提煉得出。而這也是為何班維爾得以寫出布拉格畫像,而一般遊客僅只能想方設法叫醒布拉格遊記。......

節錄自Zen,敦南新生活 --閱讀完整文章



書名:布拉格畫像
作者:約翰.班維爾 (2005英國曼布克文學獎得主)
譯者:耿一偉
書評紀錄:
【中時開卷版選書】  在裂鏡中看到自己 /師瓊瑜
【破報】  虛實交織的布拉格 /耿一偉

新書活動:
新書購買 @博客來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文選摘自
馬可孛羅2月新書-《頂尖設計師的自我經營學》 1/30出版


把負面的人當競爭者
迪蒂.卡托娜╱具體設計



Diti Katona X Concrete
迪蒂.卡托娜與夥伴約翰.派萊普薩克於一九九八年創立「具體設計」,服務內容包括品牌識別、包裝、書籍設計與廣告等。作品曾獲北美與歐洲五百多個獎項,如AIGA、美國設計中心(American Center for Design)、《英國設計與藝術領域》雜誌(British Design and Art Direction)、德國紅點獎(Red Dot Awards)。卡托娜與派萊普薩克常為設計比賽評審,如:Adobe、AIGA、Annual Reports 100、《傳播藝術》、《How》、《Print》、《Studio》等雜誌,也曾於美國、加拿大數地教授多種設計課程。
參考網站:http://www.concrete.ca/concrete.php

 

什麼帶來自信?獎項和肯定?來自同儕和家庭的讚美?一張有價值的客戶清單?也許這些全都占了一部分。但是對於在多倫多和夫婿約翰.派萊普薩克(John Pylypczak)一起合夥經營「具體公司」的迪蒂.卡托娜來說,設計這一行的競爭性,或者更精確的說,有能力在這一行生存下去,是她最大的力量。但這並不能讓她永遠受到人們歡迎。
 
「現在要是有人叫我臭女人,我會很高興。」她大笑。「那並不表示我卑鄙,或者我太有攻擊性,這表示我知道我要什麼。」
 
她以前並不這麼覺得。卡托娜絕非一個刻薄或是不體貼的人。事實上,她是個非常能幹熱情的商人,主見也相當強。她相信客戶雇用她就是為了聽取她的意見,所以最好一定要勇敢表達出來。但就像許多女性,她發現表現強勢有時讓她成為負面意見的標靶。無論有沒有道理,這些攻擊都具有腐蝕性,會在人們身上留下痕跡。
 
她記得,有件事幫助她懂得如何抵抗暗流。生了第一個孩子之後,她開始考慮什麼時候該結束育嬰假回到職場上。麻煩的是,辦公室裡有些她沒法再與其相處的人。她曾經考慮過不再回去自己的公司,但隨後又有不同的想法。
 
「他們是壞蘋果,他們很有可能會傷害到我和整個公司,」她說:「我是那個承擔所有風險的老闆,而我居然讓他們把我的生活弄得很悲慘。」
 
有問題的那些人最後自己離開了。卡托娜得到一個啟示,永遠不能讓他人的行為或意見影響你或你的快樂。現在,她依賴著她稱作「盲目的樂觀」還有同理心來指引自己。

學會保持樂觀
大多數的設計師工作時憑的是自己強烈的直覺,但很多人不信任他們的膽識。總是會有人懷疑你,特別是棘手的客戶和其他愛說話帶刺的設計師。在一個充滿了企管碩士的世界裡,因為行業的屬性迥異,創意人會感覺到自己「不科學」,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
 
「這就是你需要變得盲目樂觀的時候了,」她說:「樂觀能趕走懷疑,我猜你必須要有點天真,才能忽略掉那些負面的東西。這不算自信,只是一種讓你得以繼續走下去的能力,別讓其他人往你身上倒垃圾。」
 
當事情真的出了差錯,卡托娜用相同的樂觀態度來處理問題。她說,要是沒有壞事發生,她怎能學到如何處理事情呢?不必享受這些偶然的災難,但是如果你能從中學習,那麼這會是有價值的經驗,可能比一個完全成功的賭注投資還要值得。
她所學到的另一件事就是,這世界上有一些人憎恨別人快樂。你最好了解這件事然後快點習慣它。
 
「這很瘋狂,」她說:「因為他們很悲慘,想要把你也拖下水。」這就是為什麼同理心很重要,這不僅在處理這些人和挽救一段關係時管用,同時能使她免於抓狂。
 
「我試著不要為某個人抓狂。我嘗試了解他們,當人們對我很壞,我知道是別人吼了他們,或者讓他們很不好受。」當人們對你發飆,這是因為他們不快樂,或是因為總是沒人善待他們,他們不懂還有其他反應的方式。我不知該如何停止這些循環,只能學著如何處理。」
 
當他們變得很討人厭,卡托娜知道他們只是在逃避現實,觀察你的反應,試著想要掌控你。新的情況或新的人際關係之中永遠有一道牆,有時你得花很多時間才能越過。要有耐心,別在意他們的行為,當時間過去,考驗自然消失。你根本不需要通過考驗。
 
她說:「把這些負面的人當作競爭者。你不想要對手贏,事實上,你不能讓他贏。」卡托娜補充說,這世上百分之九十都是平庸的人,而負面的人只希望世上有更多平庸的人,好讓他們看起來不那麼糟。你創造了傑出的作品或點子,他們就想把你拉下來。對此,於公於私她都無法接受。
 
她還學到,對於女性創業者來說,這個世界還是男人的天下。在會議中,客戶有時候會忽略她,直接跟她的先生談話;或者,他們會認可她的存在,但是對待她卻不像對待具體公司團隊裡的男性那麼認真。這些情況往往讓她發狂,但她也學到了等待情勢轉變。
 
「我想要做他們的生意。只要我們得到工作,我們就可以贏回來。」這位設計師說,她從父母親身上學到耐心,他們經營一家雜貨店,雖然不知原因為何,上門的顧客並不總是很喜歡他們。「我母親教我,只要始終保持微笑,最後他們會聽你的。有一個警察,四年來每天都不給我爸媽好臉色看,但隨著時間過去,他變成我們家很親近的朋友。」

學習說「不」
對很多女性來說,學著不要把事情看的太過個人化是件難事。卡托娜說自己這一點還需要加強。她說,男性通常經得起損失一點顏面,而生意不是關於你個人,這就只是生意。有些時候她必須親自向客戶展示新的互動方式,就當作是她服務的一部分。即使如此,她也不會忍受嚴重的侮辱,特別是當她的員工遇到這樣的事情。
 
「我曾經對客戶發火,但只有在他們沒有善待我們的員工時。」她說。「如果你這麼做了,你就要有承擔的能力。」
 
每當她必須結束和客戶的合作關係,都會增加了她的自信。
 
「為了讓自己恢復正常,我很高興自己能夠選擇離開這個案子。我記得當時大概案子完成三分之一就退出了工作。和那位女性客戶接觸的經驗始終是個噩夢,她快把我搞瘋了。約翰和我討論,然後我請快遞送了一封信給她的老闆,表示要退出這個工作。那真是太可怕了,」卡托娜回想。對方馬上回電給她,試著說服她繼續做下去。「他說他相信這只是『貓打架』。聽到這個字眼真是非常可怕。如果兩個女人處不來,你就說那只是『貓打架』。我知道我們做了對的決定。」
 
她笑說,還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她保持正向。偶爾來杯酒,或者是罵髒話也有助益,她相當建議其他女性也試試。但最重要的是,能讓自己身邊圍繞著正向的人們,當然也包括客戶。這不表示召集一群只會說是的人;相反地,卡托娜要的是能夠互相尊重的人,那些一直聚焦於向前進的人,那些帶著微笑的人。
 
卡托娜認識的人當中,最快樂、最有自信的設計師都具有天真的特質,可以忽略怪人和缺點。這些人擁有一種態度,使他們無論發生什麼事都能夠持續前進。她說,盲目的樂觀不代表你是一個無知的人;相反的,它像繩索一般,幫助人們爬上山去。放開繩子,你就會墜落。無論發生什麼障礙,你都要握緊它。就算無法達成目標,你至少擁有一個比較安全愉快的旅途。
 
接受訪問的一個小時後,卡托娜要登上飛往倫敦的飛機,展開四個星期的外景拍攝。是的,她將會想念她的家人。是的,她將會碰到一群新工作人員,有可能會粗魯的對待她。是的,她預知自己將會感到孤立和徬徨。
 
「好幾年來,我都會打電話回家哭訴。現在我了解到,這是我的工作,我必須要做。我會準時出現,面帶微笑,不會太憂慮。在結束拍攝之前,事情會變好的,」她說。
 

 
【太喜歡這位女性設計師了!我要去瞧瞧試讀活動參加辦法!

更多精采內容,都收錄在這本《頂尖設計師的自我經營學》裡! 1/30 即將登場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選摘自
馬可孛羅2月新書-《頂尖設計師的自我經營學》 1/30出版


保持小巧
史考特.塞爾斯和理查.波恩頓╱閃耀設計



Scott Thares & Richard Boynton X Wink
史考特.塞爾斯和理查.波恩頓兩人結識於「設計夥伴」(Design Guys),二○○○年於明尼亞波利斯創立「閃耀設計」公司,業務包括品牌識別、包裝、平面與電視廣告、網頁設計等範圍。眾多知名客戶包括:耐吉、美國老鷹服飾、透納經典電影、玩具反斗城、《紐約時報》、MTV等。作品屢獲《傳播藝術》、《Print》、《Graphis》、《How》、《走進設計》、AIGA等雜誌與機構肯定,為Daub & Bauble居家與身體用品公司所做的包裝設計,曾獲《明尼蘇達月刊》(The Minnesota Monthly)二○○七年最佳包裝設計獎。

 

史考特.塞爾斯和理查.波恩頓厭倦了為別人工作,於是他們開始籌畫「閃耀設計公司」。他們曾服務於兩百人的大企業,也待過連每個人輪流去上洗手間都得簽名的小公司, 如今他們決定是創業的時候了。
 
從二○○○年創立以來,這家位處於明尼亞波利斯的公司就沒什麼改變,儘管他們才剛從約二十七坪的地方搬到五十多坪的新辦公室,這兩位設計師仍是公司僅有的員工。公司喬遷不是個很大的躍進,但對他們來講已經夠了。
 
他們的目標是把精力集中在設計上,而非放在時髦的會議室或令人驚嘆的椅子。雖然小辦公室的壞處就是總得低著頭,但賺錢或省錢從來都不是他們前進的動力,擁有創意才是。他們藉著保持小規模擁有主導權。
 
「如果你認為跳進這行就能賺很多錢,那麼你就錯了。因為誰也不能保證你一定賺錢,你能夠控制的只有工作的品質。」塞爾斯說。
 
擴大企業規模是國人根深柢固的觀念;事實上,其觀念影響之深,有時候甚至「閃耀」還沒有拿出作品集之前,客戶就對他們有所誤解。當有一些客戶發現,這家公司只有兩名員工,他們便質疑這家公司的可性度。又或者,客戶看過也非常喜歡他們的作品,但一旦發現他們是家小店,馬上便流露出明顯的失望之情。
 
「我們常常被叫作精品店,這有受到貶抑的感覺。這個詞以前表示專業,現在卻意味著這是一家小店,沒辦法處理品牌形象工作。」

 
展現個人特色
「閃耀」能為客戶處理品牌形象工作以及其他多種專案,如標靶超市 (註1)、馬歇.費爾德百貨公司 (註2)、耐吉跑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美國老鷹服飾(American Eagle Outfitters )、透納經典電影(Turner Classic Movie )等公司。這兩人認為,他們能夠提供其他大公司所無法給予的東西:誠實。
 
波恩頓說:「如果一個客戶雇用了大公司,這家公司會製造精美的簡報,替專案取個特別的名字,光一句話裡就用了二十五次「品牌」這兩個字。但是當這家公司得到工作機會,專案經理會回到辦公室,把案子交給一個二十二歲的設計師來執行。」他和塞爾斯讓客戶知道他們會親自完成這個專案,客戶可以從作品集評估他們的經驗和技巧,獲知更多資訊後,才決定要不要雇用他們。
 
塞爾斯補充說,當他們接下工作,專案經理絕不會做出模棱兩可的承諾,然後回來把會議內容轉述給設計師聽。省下解釋就是避免摩擦。「閃耀設計公司」的兩名夥伴會提出問題,直接取到客戶的答案,有時候甚至才第一次會面就提出解決方案。他們相信,這不但能簡化整個流程,也能提供客戶更好的服務。
 
沒有中間人是他們成功的一大關鍵。「每個客戶的工作流程都必須經過一連串的審核,」波恩頓說:「我們會給一個人看,然後他又拿給他的上司看。如果我們公司也有一樣的流程,那會消耗時間。我們寧願把時間花在設計上。」

 
符合公司的作業模式
他們說也許最後會考慮雇用額外的設計師,但卻笑得有點不自在,因為他們覺得四個員工實在超出他們的想像。現在他們在辦公室裡設立一個特別的工作站,以便在需要額外支援時供自由工作者使用。他們引進公司外的資源,像是固定聘請會計師和健康計畫專家。這讓他們可以專注在工作上,不需為經營工作煩心。
 
他們也依賴例行工作計畫,一個月處理兩次帳單、管理帳簿和叫貨。藉由這樣的工作方式,他們才不會在需要付款的時候,發現自己得忙著開支票,或者處理其他非關設計的工作。塞爾斯說,保持如此有系統的工作流程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做不到,你就必須請一個會計或是庶務經理來維持日常的行政工作。」他補充說。
 
對小型公司而言,另一件必須注意的事情是,名聲和矚目度都來得比較慢,波恩頓估計至少要兩三年才能開始獲利。
 
「你必須非常認真,前所未有的認真,但一切代價都是值得的,因為這是你的投資,不是別人的。」波恩頓說:「但剛開始的幾年會非常辛苦。」
 
塞爾斯和波恩頓兩人都等到生涯某一個時刻才創業,當時他們的專業技能已相當成熟,可以處理複雜的專案,並且迅速做出優質的作品。這並不代表他們會為了最後的成品而犧牲自己的品格;相反的,這全是靠他們的直覺、密切度(他們兩人桌子的距離只有八呎),以及不仰賴中間人的做法,才能讓他們快速做出反應。
 
這兩人認為,如果有一天他們決定雇用另一名設計師,這名成員必須參加所有客戶的會議,而他們也會信賴這個人,不會一直要求他證明自己,或者讓他以為必須得到允許才能放假。
 
波恩頓說:「我們希望新的夥伴也能感受到我們給予彼此的信賴和自由。」這兩個夥伴的工作風格非常不同:波恩頓會在截止前的最後一刻才思考專案,而塞爾斯從會議回來的第二秒就開始畫草圖。他們尊重彼此的行事做風。
 
波恩頓說:「要是有人在監視你,你很難發揮創意。」
 
 
譯註
1. Target:美國知名連鎖超市。
2. Marshall Field’s:原為芝加哥、伊利諾伊州之百貨公司,二○○五年為聯邦百貨公司(Federated Department Stores)所併購。
 


還想看看下一篇!

【真的挺有趣滴!我想去瞧瞧試讀活動參加辦法!

更多精采內容,都收錄在這本《頂尖設計師的自我經營學》裡! 1/30 即將登場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選摘自
馬可孛羅2月新書-《頂尖設計師的自我經營學》 1/30出版


保留自己的空間
詹姆斯.李恩哈特╱李恩哈特設計



James Lienhar X Lienhart Design
詹姆斯.李恩哈特畢業於堪薩斯城市藝術學校設計系。曾獲頒國內主要設計大賞三百多座獎項,也曾於國內無數藝術俱樂部教授課程,參與國內各大設計與廣告大賽評審工作。作品曾刊登於《平面藝術》(Graphic Art)、《世界商標與標幟》(World Trademarks and Logotypes)、《傳播藝術》、《Idea》、《Print》、《Vision》等雜誌當中。服務客戶包含多家《財星》雜誌排名五百大企業,如可口可樂、麥當勞、金百利等。

 

詹姆斯.李恩哈特還記得,三十年前有人問他:「如果你可以做到任何事,你會做什麼?」
 
「我說,我想住在芝加哥市中心一棟全是玻璃的建築物裡,窗外有著美麗的湖景。我想要一個極簡主義的家,周圍都是設計精良的物品,並且做出令人興奮的原創設計,」他說:「大聲說出口,似乎幫助我真的做到了。」
 
事情並非一向如此。李恩哈特在設計界已將近五十年,他曾任職於大型設計事務所,包括「統一標幟」(註1) 和「慕瑞、李恩哈特暨萊斯納設計公司」(註2),當過《美化居家花園》(Better Homes and Gardens)和《Look》雜誌的美術指導,替一家新雜誌《Sphere》發展視覺識別系統,創立一家賀卡公司。他從這些工作上得到了很大的滿足。但今天他身在只有五人的自己的小辦公室裡,工作得比以往還更賣力,他卻找到了真正的快樂。
 
「我依照快樂指數過活。雖然有些時候我感覺到,我正在失去自我,有時候還花了一點時間才弄懂這件事。但我一直都會回到我的價值觀,不再無止境的取悅別人。」他說。
 
能夠改變方向,有時甚至走上相當不同且顯然未知的旅程,其實需要有很大的自信。李恩哈特找到了自信的根源,征服了讓許多人退卻的東西:害怕失敗或犯錯。

 
重大錯誤帶來新生
一九八○年代早期,他和夥伴們在「加州夢想家賀卡公司」(California Dreamers Greeting Card Company)工作時,曾經犯下錯誤,但如今他可以一笑置之。這群之前是一家禮品包裝公司的合夥人,包括李恩哈特、赫伯.莫瑞(Herb Murrie)和湯姆.懷特(Tom White),擁有為數甚多的黑白照片,其中有一張是個表情惱怒的修女穿著禮服。這群素以製作荒謬幽默的卡片聞名的夥伴,在一張卡片的封面上用了這張照片,配上裡面的詞:「你可以親我,只要不養成習慣就好。」
 
卡片發行後的星期一早上,李恩哈特發現,三家電視台的鎂光燈不斷照著站在辦公室前的他。原來,那張照片中的修女已經成為當地教區相當重要的領導者。因為他們沒有先發行卡片樣本,所以這位修女要告這家公司。
 
「我站在那裡,光一直照在我的禿頭上,我看起來好像某個色情書刊出版商。公司非常難堪,」這位設計師回想。
 
這很可能打擊了李恩哈特對於自己商業嗅覺以及個人常識的信心。但是他說,這只是另一個值得學習的經驗。他們很努力改正直到修女可以接受,卡片公司也繼續經營了七年之久,然後在一九八○年代晚期重整為「莫瑞、李恩哈特暨萊斯納設計公司」。
 
「每個人都害怕失敗。你不想被拒絕,或是創業失敗後像個混蛋一樣爬回之前的舊工作,」李恩哈特說。很多人就像他一樣,被教導要選擇走安全的路,找到好工作,一直待下去,存一點錢,然後以某種方式在其中找到自信或是快樂。
 
他說,這並非是不明智的忠告,只是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安全的路往往迂迴繞行,哪兒也去不了。一旦這條道路變得越來越熟悉,旅行者就越害怕離開,無論他是否享受這趟旅途。
 
這就是何以將未知變成已知,並且盡可能要這麼做會如此重要的原因。「如果你總是找尋安全的路,你可能會變得該死的習於安逸。但如果想做一些有價值的事,你就必須承擔一些風險,」李恩哈特補充道:「當你了解到自己生命的價值,你就會開始承擔風險。」
 
一個人怎麼了解到這件事?他說,心理諮商是不錯的選擇,暫時拋開工作也是很好的做法。離開那些工作的要求,你真正渴望要做的事情就會浮現在心中。李恩哈特說,那些事情就在每個人心裡,那是你生命中真正的熱情所在。
 
李恩哈特發現,經過各式各樣的工作經驗後,他的熱情在於創造品牌認同,還有解決所有具挑戰性的溝通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和客戶有直接接觸,特別是執行長或是總裁。多年來,設計師必須試著取悅很多不同的人:行銷人員、品牌經理和會計人員。
 
「那真的短暫催毀了我的自信心,但是現在又恢復了。我想要和有遠見的人一起工作。我想要的是一種人與人的關係,他們尊敬你,而你尊敬他們。我們一起做出能令自己驕傲的作品,」他解釋道。就像彌爾頓.葛雷瑟(註3) 所說:「偉大的作品是為了偉大的客戶所創造。」
 
但該如何逃離讓你不快樂的情境?李恩哈特做了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來保護自己。

 
讓門敞開
首先,他了解到,自我價值造就了他,使他成為富有原創性且具有價值的設計師,而且他始終擁抱這些價值。他講了兩個故事來說明何以他能這麼勇敢。
 
在第一個經驗中,他替一個大客戶設計商標系統,李恩哈特做了很多研究、訪問,蒐集資料,非常嚴格遵循客戶的要求。他讓自己和作品變成完全符合客戶的要求;然而當他向客戶展示作品時,卻沒有得到任何掌聲。
 
「他們說,這是他們看過最糟的作品,」設計師回想。「於是我說:『去他的。』」從現在開始,我要做我認為對客戶最好的,如果他們不了解為什麼這樣才適合,那就算了……至少我知道我給他們最好的了。」
 
李恩哈特用完全不同的態度面對另一次經驗。在做一個以芝加哥歷史古蹟為題的專書案子時,他知道客戶完全忽視他的專業經驗。
 
「這些人給我各式各樣的意見:把這個變橘,改變那朵雲的形狀,所有有的沒的事。大約半小時之後,我只說:「不,不,不,」然後撕碎我的設計稿。我站起來走出去。他們坐在那兒很震驚,」他回想。「能那麼做感覺很棒。當然,你不能總是如此。我現在會花時間去了解我的客戶,理解他們的觀點,然後決定我是否適合這個任務。」
 
當他在一九九○年代晚期離開「莫瑞、李恩哈特和萊斯納」時候,有另一個相似但較為溫和的經驗。這家包裝公司擁有可觀的客戶,像是奧斯卡.梅爾 (註4),卡夫特乳酪(Kraft),可口可樂等重量級企業。「事實上,做這些全國性品牌的消費品包裝工作真是爛透了,真的。我一直都很痛恨這個過程,但以前還值得為它而戰,而今天我們只能為大寫的C (註5)做出重大的妥協。」
 
「首先你必須要了解到,包裝只是冰山一角。它決定了整家公司的成敗:利潤、薪水、分紅、加薪等等。難怪有這麼多人都對包裝設計有興趣。不用說,很多設計師、品牌經理、行銷人員和總裁們,都想在設計中加入一點點他們想要的東西。你很難和真正有遠見的人一起做包裝設計的專案。所以,我自然便離開了公司。我喜歡那邊的人,但如果我能不再看到另一個消費品包裝設計的簡報,那就太好了。」

保留自己的空間
另外一個計畫多次使得李恩哈特免於捉狂,而且最後還促成他創業,那就是除了在當時他工作的地方之外,擁有自己的辦公室。在這裡,他能夠做自己的工作,幫一小群篩選過的客戶完成專案。這些人和他都有長遠持續的關係,對他的新事業來說非常有助益。
 
開自己的事務所沒有最佳或最好的時間點,李恩哈特說。最重要的就是去做。
「你可能會搞砸了,你可能沒有任何行銷能力,或者沒有任何生意上門,但是你會找到一個方法去做。」他建議。

寫下來
最後,寫下你的目標是實行的第一步。當李恩哈特想到早期想像中的都市生活時,這些夢看來確實遙不可及。
 
「那必須是讓你相當興奮的目標,而不只是你該不該去做的事情。放幾個星期的假,如果需要的話,去找出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做一些跟日常生活毫無關係的事情,離開家裡和工作,想想什麼讓你真正開心,把它寫下來然後去做。回家去繼續實行,」設計師這麼說:「開始的唯一方法就是開始。」
 
 
譯註:
1. Unimark RVI:美國芝加哥知名的大型設計公司。
2. Murrie Lienhart Rysner:美國芝加哥的設計公司,業務包括品牌識別、包裝設計,還有互動環境設計等等。
3.Milton Glaser(1929~):美國知名的平面設計師,曾設計過「我愛紐約」的T恤圖案。
4.Oscar Mayer:美國肉類製品公司。
5.大寫的C:應當是指資本主義Capitalism。



閱讀無止盡~再讀讀下一篇!

【來互相激盪一下吧!我想去瞧瞧試讀活動參加辦法!

更多精采內容,都收錄在這本《頂尖設計師的自我經營學》裡! 1/30即將登場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選摘自
馬可孛羅2月新書-《頂尖設計師的自我經營學》 1/30出版


抱著樂觀的心情去上班
提姆.拉森╱拉森設計



Tim Larsen X Larsen Design+Interactive
提姆.拉森一九七五年於明尼亞波利斯創立「拉森設計」。客戶包括眾多新興企業與《財星》雜誌前一百大企業,如3M、Allianz、ING、柯達、Sony等。作品屢獲《傳播藝術》、《Graphis》、《How》、AIGA等機構獎項肯定,二○○七年獲《Print》雜誌年度地區設計獎、美國倉庫平面設計獎(American Instore Graphic Design Awards)、尼可森優良投資獎(Better Investing Nicholson Award)。拉森曾獲AIGA明尼蘇達分會頒與卓越人士獎(Distinguished Fellow Award),亦為該分會初始會員與會長,曾參與編輯《理解的的核心》(Core of Understanding)一書,意在推廣平面設計教育。
參考網站:http://www.larsen.com/


提姆.拉森的父親經營一家電影院,在北達科塔州俾斯麥克市(Bismarck, North Dakota)中心的大街上。戲院就在北太平洋火車站(Northern Pacific train depot)的對面,遠方來的旅客會走向路盡頭的豪華旅館,或是來戲院殺時間。每一部新電影都能帶來興奮的感受和世俗的經驗——這對一個年輕男孩來說是非常浪漫的存在。
 
但是當他漸漸長大,拉森了解父親苦撐著生意有多辛苦。那是一九五○年代中期,電視變成時尚潮流,戲院經營越見艱難;就如年輕的拉森所見,經營事業會讓人時時感到驚恐。不僅風險大,絲毫也不浪漫,失敗和成功一樣會發生。他二十七歲時想創設一家自己的設計事務所,當時他已經教過書,也替別人工作一段時間,包括高中時替一家廣告代理商和《俾斯麥克論壇報》(*Bismark Tribune*)工作,大學時曾服務於某政府機關,還在明尼亞波利斯(Minneapolis)的「設計中心」(Design Center)工作過四年。他還是有某種程度的心理障礙,所以向父親尋求忠告。
 
拉森說:「我告訴他,我很害怕,失敗了怎麼辦?他只說:『那你就必須出去找個工作。』當我了解另外一個選擇也不過就是如此,就不覺得那麼害怕了。」現在是他創業以來第二十九個年頭,這家設計公司已經擁有五十名員工,在明尼亞波利斯和舊金山都設有辦公室。
 

第一階段
一九七五年秋天,拉森創立「拉森設計電腦公司」,把這項冒險當作實驗。到今天,他還是這樣想,不斷創造別的設計主流猶豫不敢嘗試的方法。例如,他會和任何前來詢問的公司員工分享除了薪水以外的財務資訊。事實上,他坦承,在「拉森設計電腦公司」,每一件事都是透明民主的,而且幾乎快到變成缺點的地步。
 
在他看來,成功的設計公司應該像法律事務所一樣運作:也就是增加夥伴,而非競爭者。拉森說:「多數的設計公司都會培育出相當傑出的人才,結果這些人最後離開去創立自己的事業,這些公司都在自我毀滅。」他發展出一套理論,以民主的方式經營公司,寶貴的員工就可能會留下來幫助公司創造成功。他的看法正確。
 
他說:「不能單憑一個人的自我來驅動所有事物。」然而,他並非踏入業界的第一天就領略到這件事。「這是一場經歷將近三十年的實驗,共有五個階段。一開始只有我自己參與其中,然後我雇用了幾個員工。」

第二階段
這個指標催促著他向父親尋求另一個忠告。處理客戶專案是一回事,處理員工則是另一回事。
 
「我告訴爸爸,好像每個人都在抱怨,我爸告訴我,我可以選擇一群抱怨的員工,或是去照顧那些不會抱怨的。但我的員工沒有一個不會抱怨,並且真的在乎工作。」
 
在這個事業階段,拉森學到當一個好的聆聽者。當人們有事情跟他談,他們並非想要把他搞瘋,他們只是想要表示關心。聆聽這些關切對於事業成功很重要。

第三和第四階段
在他事業的第三階段,拉森做了一個決定,主要是受到他父親的經驗影響。目睹當初電視如何改變了電影產業,他成為採用蘋果電腦的早期使用者之一。這代表著他必須拋棄既有的投資,包括排版系統和員工訓練。但是當科技和商業環境改變時,他願意接受彈性,並且做出改變。
 
他說:「我們也變成最早電腦化的公司之一,但我們的確也分出幾個部門去做新的嘗試,你不能期待所有員工都投入新事物。」
 
拉森設計電腦公司的第四個階段是擴展公司營業據點。拉森和員工已習慣了原本的工作環境,因此擴展公司營業據點意味著他們必須擴展拉森創業時期的辦公大樓的面積,此外也代表著一種地理上的擴展。
拉森回想:「明尼亞波利斯和聖保羅以前是非常高科技的區域。」但是當此區主要的電腦企業逐漸消失時,拉森說:「有時候你必須跟著企業一同出走。」 所以他在加州設立了分公司。

 
第五階段
第五也是最後的階段,則是處理另一種形式的成長。當拉森的公司獲得更多客戶時,它也擁有更多員工,這種擴展促使他必須改變公司結構,授權給第二代的領導者,轉型成為一個永續經營的企業模型。這些資深同事們,無論在範圍和規模上,他們的公司都可以符合各種客戶需求。拉森設計電腦公司追求它的信仰,用設計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尋求包括各種規模與公眾或私人性質的多樣化的工作。
 
如今,拉森視自己為這家企業的「舞台經理」。他不想成為聚光燈的焦點,他的工作是確保戲院仍保持良好的營運狀況,而且永遠高朋滿座。一旦節目開始,他就能站在後頭,欣賞他的團隊表演。他和明尼亞波利斯五個相當有創意的副總裁以及舊金山的一個副總裁一同工作,而這些人負責做出每日重要的決定,和客戶保持聯繫。

 
關照他人的需求
或許是因為當過老師,拉森以一個教育的觀點看待他的事業。他說:「我的自我認同來自於幫助別人成功。」他也透過二十多年領導專業人士的經驗幫助設計師。拉森設立了明尼蘇達平面設計師協會(Minnesota Graphic Designers Association),如今已成為美國平面設計協會明尼蘇達分會,開始主辦地區年度的設計研討會,到現在已值第二十五屆,身為主席的拉森也是該會內部國家委員會的成員。
 
「我也有好競爭的一面,但眾多的獎項只是一種指標,讓我們知道自己做得還不錯。」對拉森而言,真正重要的是做出傑出的作品。「在這一行裡,再也沒有什麼事比幫助別人用具有創意的方式成功還要重要。」拉森的挑戰是,持續提醒他的員工們這麼想。
 
成功帶領員工的方法是關照他們的全部,而不僅限於你一天看到他們的八小時時間。他希望能和員工的小孩見見面,和他們一起慶祝特別節日,一起消磨非工作的時間。公司每個月都會統一寄送生日卡片,每一位員工都要在上頭簽名;不僅慶祝新生兒的誕生,員工家中有人過世也會一起哀悼。
 
除此之外,拉森試著讓設計師覺得工作不只是例行公事。他知道,如果設計師們覺得無聊,他不會得到最佳成果。所以他會引進為慈善機構和窮人提供的免費專業服務工作,或者其他能夠激發他們動機的挑戰。當他們享受成功,拉森也與之同喜。
 
拉森計畫要持續不斷執行他的實驗。樂於承認尚有進步空間,並且對未來充滿熱切期待的他,對於自己的企業和這個行業的未來充滿熱誠。
 
當他自行創業時,父親給了他最後一個忠告:「他告訴我,如果不夠樂觀就不應該從商。他說:『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你最好能夠抱著樂觀的心情去上班。』」他一直遵循這項忠告,也和別人分享。當年由俾斯麥克的老師們灌注給他這份對藝術和設計的熱愛,今日每天由他的同事重新點燃,這就是讓他走下去的力量。



意猶未盡呀!go to the next~

【也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我要去瞧瞧試讀活動參加辦法!

更多精采內容,都收錄在這本《頂尖設計師的自我經營學》裡!  1/30 即將登場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選摘自
馬可孛羅2月新書-《頂尖設計師的自我經營學》 1/30出版
 

元氣讓你想到好點子
諾琳.莫瑞歐卡╱亞當斯莫瑞歐卡設計事務所
 


Noreen Morioka X AdamsMorioka
諾琳.莫瑞歐卡一九九四年與合夥人成立亞當斯莫瑞歐卡設計事務所,二○○○年時,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亞當斯莫瑞歐卡作品回顧展。諾琳被譽為四十大國際設計師之一,常參與重要設計比賽評審工作,也於多處教書。莫瑞歐卡曾任美國平面設計協會洛杉磯分會會長,現為AIGA全國會長議會主席。著有《商標設計工作手冊》(Logo Design Workbook)、《色彩設計工作手冊》(Color Design Workbook)等書。客戶包括美國ABC電台、Adobe、Gap、迪士尼公司等。


諾琳.莫瑞歐卡用另一個字眼稱呼自信:她叫它做元氣。
 
莫瑞歐卡說:「我媽媽告訴我一個日本織女的故事。她在家裡織著長長的布料。有一天,她的兒子出發去大城市征服世界,但之後他回家了,說他就是做不到。媽媽把所有的紡紗都剪斷,將一段尚末完成、很短的布料拿起來說:『這就是你的人生。如果你現在退出,這就是你所僅有的。』」她如今和西恩.亞當斯(Sean Adams)一起經營設計事務所――「亞當斯莫瑞歐卡」。

堅持才會到達目的地
她自己也有一個相似的故事。一九八八年從加州藝術學院(CalArts)畢業後, 儘管她不會說日文(雖然她現在會說了),莫瑞歐卡卻決心要去日本工作。經過一百一十五場面試後,她終於進入蘭朵公司工作。她說,整個故事她都記在腦子裡。
 
「讓自己留在場上,這就是你建立自信的方式。每一天,元氣都會讓你想到好點子,並且守護著它直到最後,」她解釋說。
 
莫瑞歐卡是一個充滿希望的跑者,無論在真的賽跑比賽或商業界裡,她的自信不盡然來自於超越他人,而是來自於她能夠保持前進的力量,即使她知道有其他更敏捷或休息充分的人在她身後不停加入比賽,她還是一直繼續下去。
 
「每天都有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出現,如果你停下來,他們就會超越你,那你就必須向你的事業吻別了,」她說。獎項和其他讚美雖然是對你過去表現的肯定,但實際上卻變成每一天比賽中的障礙。那些試著背負這些東西,想要證明個人價值或自信的人們,將被擊敗。「這世界不會為了女神而停止,」她補充道。
 
想留在賽場上,就表示你得為「亞當斯莫瑞歐卡」接下所有工作,無論客戶是大是小、有名無名。大型或有名的客戶傾向於得到別人很多的注意力,但這類的客戶通常只占他們公司極小部分的業務。莫瑞歐卡說,名聲不重要,成功的完成每一項任務,對客戶和她的公司而言就是成功。這使得你能持續維持自信,而且讓生活變得有意義。
 

擺脫恐懼
但莫瑞歐卡說,年輕的設計師卻通常以一種截然不同的心態開始他們的事業。
 
她說:「當你在學校的時候,人們會以你的作品來評價你,所以當你畢業時,很自然就會說:『我希望別人會喜歡我的作品。』然後有一天你才了解到,這跟你個人完全沒有關係。試著這樣想:你不會因為喜歡醫生而去看病,你去找醫生是為了要治病。客戶不會因為他們喜歡我們做的東西而來找我們。他們來找我們幫忙,只是想借重我們的專長。我們在這裡是為了要幫助客戶成功,不是為了借由專案讓自己成功。」
 
當客戶因為錯誤的理由來找「亞當斯莫瑞歐卡」,或者並不認同他們的想法,這時自信就特別重要。當你有員工、辦公室、稅金,還有好幾千個煩惱在一旁等著的時候,辭退客戶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是這實在是種解放,」莫瑞歐卡說:「你可以果斷行動,說:『我們不需要接受這個。』所有人出校門時都以為設計可以拯救世界,但是當客戶不了解這件事的時候,我們真的做不到。有時候,交給更擅長處理的人會是最好的。」
 
這並非表示,自信就可以抹去恐懼。莫瑞歐卡首先承認自己有很多的恐懼。事實上,她覺得恐懼就是自信的對手,兩者互相制衡。
 
「你可能會因為非常自負而嚐到敗績,」她說:「或者可能害怕到癱瘓的地步。我認為人必須要瞄準中間點。這就是真實的情況。」
 
害怕失敗或許是最極致的例子。當然沒有一個人想要失敗,但就像俗諺說的,失敗雖然痛苦,但也教會你許多事。學校告訴設計師們,所有人都會遭遇失敗。這讓設計師對彼此和客戶都富有同理心,甚至讓他們更懂得解決問題。
 
「有多少次,設計師坐在機場裡,看著周圍困惑的人們,心想:如果我可以為這些人做一些新標誌,事情不知會簡單多少?」她笑說。
 
莫瑞歐卡最大的恐懼之一就是如何維持健康,但她知道自己完全可以控制這種恐懼。事實上這種心情驅使她注意自己的身體、充分休息,讓她一直都能待在比賽場上。身體健康對自信有很大的影響,就像擁有一種克服逆境的力量。讓你的私人生活過得充實,暫時離開設計工作,對於培養洞察力而言相當重要。
 

意外事故帶來啟發
二○○四年莫瑞歐卡從單車上摔下來,鎖骨有四處斷裂,讓她學到關於健康的寶貴一課。她的骨頭無法癒合,必須忍受極大的痛苦,還得學習依賴他人。「我學到我不是無敵的,」她說:「一個人的成功關係到很多人,只靠自己是不可能完成的。」
 
她和夥伴亞當斯才剛慶祝過合夥十週年。他們的員工很堅強,有才華也有自信,可以接受和給予辦公室裡任何人建設性的批評。他們可以對自己的錯誤微笑以對,並且從中學習。
 
莫瑞歐卡說,當骨牌倒下時,這裡總是會有人幫你。她非常相信這件事。她告訴我們這個她在日本找工作時發生的故事。
 
「那一天我有六場面談,最後來到東京某個我從沒到過的區域。當時已晚上七點,提款機都不開放了,因為當地的犯罪率相當高。回到火車站,我在指示版上看不到任何熟悉的訊息。我發現自己沒有足夠的錢回去,而且我不會說日文,」她說:「我可以感覺到自己就要崩潰了。就在我快要倒下去的時候,一名女子走向我。她不知道我在說什麼,但是當我給她看身上帶的十五美元時,她陪我走進車站買了兩張票,和我一起搭上車。」
 
那女人陪莫瑞歐卡換了四次車,直到她到達一個認得的車站。這個故事變成了都市傳奇,當莫瑞歐卡回頭要謝謝那名女子時,她已經走了。
 
她說:「我心裡有很多情緒:我對於發生的事情感到害怕,為自己弄成這種情況而生氣,對那名女子充滿感恩。我可以清楚憶起她的臉,每當我去到東京都會試著找她。這教會我一件事:總是會有人來幫助你。你必須相信,當你盡了力卻還是不成功時,有人會來幫你。或許你只是需要有信心開口去問。」



繼續go!再讀下一篇~

【讀了超有feel!我要去瞧瞧試讀活動參加辦法!

更多精采內容,都收錄在這本《頂尖設計師的自我經營學》裡! 1/30即將登場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選摘自
馬可孛羅2月新書-《頂尖設計師的自我經營學》 1/30出版


設計是一種生活模式
布萊恩.韋伯╱韋伯暨韋伯設計


 
Brian Webb X Webb & Webb
布萊恩.韋伯畢業於英國坎特伯里藝術學院(Canterbury College of Art)。二○○三年創立「韋伯暨韋伯設計」公司,公司前身為一九七一年與夥伴共同創立的「崔克特與韋伯設計公司」,前身公司獲獎無數,作品更為倫敦維多莉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A London)與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所珍藏。服務客戶包含藝術機構、金融企業、專業公司與出版社。現為倫敦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亦在世界各地發表演說,亦為皇家藝術學會(Royal Society of Arts)大學獎學金方案評審,並為倫敦及海外設計課程做審核的工作。為英國特許設計師協會一員,二○○三年曾獲頒會長獎。



三十年前,琳恩.崔克特(Lynn Trickett)和布萊恩.韋伯一起創業,在倫敦成立了「崔克特與韋伯設計公司」(Trickett & Webb)。他們開玩笑說,不曉得退休時,公司會變成什麼樣子。那離他們還很遠,甚至有點難以想像。
 
他們決定,無論誰先退出,都可以拿到一件他們最初為公司購置的物品,即一座骨董鐘。「輸家會得到公司,」韋伯大笑。
 
經過前幾年一場重病後,崔克特決定減少工作量,最後在二○○三年完全退出,他們的公司也因此而改變。現在這是韋伯暨韋伯設計公司,由布萊恩和妻子蓋兒一起經營;蓋兒是之前「崔克特與韋伯」的總監。雖然他們還和一些多年的客戶一起工作,但是減少管理工作讓他們能夠跟更多新客戶合作。韋伯也是設計師協會(the Chartered Society of Designers)會長,其為英國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專業設計師組織,同時也在倫敦藝術大學(the University of Arts, London)當客座教授。
 
對於韋伯和他的團隊來說,這是一個自省的時刻。崔克特的離去對於這個以倫敦為基地的團隊來說是很大的改變,但是他對於過去這三十年的生涯毫無遺憾。時間已經教會他,對於一個設計師來說,什麼叫做生命的品質。而他和崔克特一直都很勤奮的為自己和員工們創造這份品質。
 
這位設計老將知道,今天的專業平面設計師仍然還有沒嘗試過的方向,但是無論他們選擇哪一種應用方法,他相信某些規則仍然適用,不只能帶給設計師長期的工作滿足感,同時能讓他們完成自我實現,成為重要的創意人。

 
定義一種哲學
當這些夥伴們開始一起工作時,沒有太多時間思考公司的使命。第一年他們工作非常認真,盡可能以他們所知道最好的方法去完成手上的十件作品。由於希望能打開知名度,他們把十件作品都送去參加倫敦一個很大的設計展,這就是他們當時的作品集。十件都被接受了,而且很快的,業界報刊就來電了。
 
「記者的第一個問題永遠都是:你們的核心哲學是什麼?這嚇壞我們了,但是琳恩最後說:『為好的人做出好的作品。』現在這聽起來很陳腐,但是經過這些年,這種哲學已經演繹成『為有趣的人做出好的作品』。我們經營長期關係,我們想要和我們喜歡的人一起合作。」韋伯解釋。

 
選擇適合的模式
韋伯說,企業模式有兩種。第一種是金字塔,老闆在最上層,員工在最下層。「我們不覺得那樣很好,因為最上面的人會為了錢而非設計來經營整個公司。」他解釋。
 
第二種模式是,公司裡有許多小小的金字塔,每一個都由團隊領導者負責。需要的話,金字塔可以增加或減少。這是比較有彈性的系統,但是這看起來有點呆板,特別是團隊最後會變成分工很細,只專精一樣工作,例如年度報告或者品牌識別。
 
「把事情調換一下有趣多了,」韋伯說。結果,他們的模式就是根本沒有模式。他和崔克特決定,直視客戶的眼睛,傾聽他們的聲音,這才是最重要的。換句話說,無論誰參與專案,都需要和客戶面對面接觸,事實上每個人都是領導者。


全日無休的設計師
其他設計公司老闆談到下午六點可以離開辦公室,到隔天早上之前都可以忘記工作,但是韋伯卻相信,設計師應該要承認,設計不只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生活模式。那並非意味著,公司應該要接下超過所能應付範圍的工作,然後焚膏繼晷的完成它。工作量應該要合理,但是想法和解決方案的數量應該要盡量增加。
 
「你最好能夠選擇一種能讓你二十四小時都感到享受的工作,因為它會整天跟你糾纏不休,」韋伯說。當他遇到令人絕望的工作任務時,會特別堅持下去;那些工作是他無法置之不理的挑戰。

 
終生學習
韋伯說,要是設計師覺得自己都已經學會了,那就是他該走人的時候了,且設計會變得不再令人興奮。永遠都必須學習新事物正是這份工作有價值的地方。
 
「當你學鋼琴時,每個音符都是新的經驗。你一旦學會了音階,你就不再這麼想了。但是之後,你又可以開始思考音樂,」他說。「你可以是非常有經驗的設計師,只做那些你百分之百知道該怎麼做的案子,但是那非常無聊。對於一個沒經驗的設計師來說,百分之百都是未知,那太危險。但如果你能身處在黑白兩色的中間,知道一半不知道另一半,這就是最好的位置,你一直都能找到新的東西。」
 
韋伯特別喜歡學習印刷的歷史,事實上這件事還讓他開拓了新的事業線——為書籍和展覽作設計工作。他說,學習是他工作中最有樂趣的一部分,也能引發他的工作熱忱。
 

當個終生的老師
客戶喜歡請求設計公司依據他們過去的經驗來完成案子。如果他們以前做過手冊,他們就會覺得這次也該做一份手冊。然而,韋伯說,設計師必須讓他們知道,海報、網站或是其他的東西可能會是更好的選擇。
 
「讓客戶經歷最陌生的經驗,然後再加一點。他會一直回來找你,因為他從你這裡學到東西,」韋伯說。
 
教導和學習讓他了解到世界是多麼緊密相連。他的個人興趣符合了客戶的工作需求,而客戶的案子又持續引領他走向更精采的新課題。另一個韋伯沒預料到的連繫,讓他很高興:兒子也沒受到他的作品啟發,現在成為一名平面設計師。
 

點子沒有保存期限
年輕設計師所學到最艱難的一課就是,不要把所有的創意都丟進同一個案子裡。你很可能受到一個想法啟發,但是五年甚至十年內都用不到。韋伯永遠都帶著筆記本,好幫助他在火車上或者會議中捕捉靈感。這本只有他自己能看的筆記本裡,有著他隨手記下的幾個字或是塗鴉。
 
「記著,如果你留著這些想法,它們就會一直都在,這是很重要的。」
 

讓別人快樂
韋伯說,自己的設計能帶給別人快樂,這是件很棒的事。藝術家會這麼做,表示他有同理心,而這使他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一個更了解、也更懂得如何詮釋這世界的人。對韋伯來說,這就是應用藝術和純藝術之間的不同。
 
「純粹的藝術家做自己的作品,但是我們必須和其他人合作,好取得一個目的。我想很多設計師可能不同意這件事,而且會說他們其實是在滿足自我的需求。但是對我來說事情不是這樣。我希望客戶對我說:『這是我的問題,你可以幫忙嗎?』我必須解決他們的問題,而非自己的。」
 

錢不等於品質
一九八○年代,倫敦的其他設計公司都成長得很快,變得有知名度,獲利頗豐,當時崔克特和韋伯也考慮成立有限公司,但最終還是沒有這麼做。因為他們覺得,一旦有了股東,重心就會變成為他們創造利潤。他們當然清楚公司必須支付賬單和薪水,但是他們工作並非為利潤所驅使。
 
他們以作品的品質以及創造者的滿足感來衡量成功這件事。
 
「如果工作的品質開始下滑,那麼公司的品質以及工作者的滿足感也會跟著下降,」他說。那麼工作品質又會再次低落,變成惡性循環。「當我們開始創業的時候,覺得每件工作都會是最後一件,如果我們沒有做好的話,這種情況真的會發生。」
 
韋伯說,即使在這行已經三十年了,保持這種警覺心還是很有幫助的。



繼續試讀下一篇!

【這文章太棒了!我要去瞧瞧試讀活動參加辦法!

更多精采內容,都收錄在這本《頂尖設計師的自我經營學》裡!  1/30即將登場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