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9861204888_b5.jpg9789861204888_b6.jpg

湯姆.迪克森(Tom Dixon):

          我一直認為現代家具產業不優雅、老派得很。家具業根本算不上全球化,從概念發想到把貨物送到顧客手上,中間得間隔好久,而家具得經過漫長的流程,包括運輸、送進倉庫與設計商店,才能來到客戶手中。我好長一段時間都因此而洩氣。

我想到一種可以將椅子分送出去的辦法,也就是在上面做廣告,這麼一來,把產品贈送出去之後,廣告便直接進入家家戶戶。我認為贈送產品的想法,代表設計的民主化,可撼動設計菁英主義,讓我能像俠盜羅賓漢一樣做點事,劫富濟貧。

大約在這個時間,英國塑化聯盟的發泡聚苯乙烯(EPS)包裝集團找上我。這家公司專門生產發泡聚苯乙烯(亦即保麗龍)產品,非常積極於展現這種材料可以做些什麼,並提議我在倫敦設計節運用保麗龍來做設計。我知道這是個好機會,可趁機發揮先前的想法:把集團標誌放到椅子上免費分送出去。我也對未來的生產方式深深著迷,也就是基因工程師將能在各種不同的表面上,讓東西生長出來。鍍銅椅的想法就是這樣發展出來的。這麼一來,等於又繼續幫更多贈品找到了資金。這過程有點像陰陽相生之道:如果能把便宜的椅子鍍上銅,讓這張椅子變成價值四萬美元的昂貴商品,就可賺錢,支付更多免費贈品。

我還知道保麗龍可作為製造珠寶的保護模:你把貴重金屬放在模子四周,讓金屬堆疊起來;其實這是運用現代的電鍍法讓貴重金屬「生長」出來。要把這種方式應用到椅子上,的確得花點心思,當然,這個保麗龍模子不會和平常一樣被腐蝕,而是可以保留下來。由於我們椅子比珠寶大多了,尺度可說是前所未見,所以必須自己做電鍍槽。不過我們的努力是值得的,還引起許多人的關注。至於我的下一個公開活動呢,我打算在米蘭發送電燈……

9789861204888.jpg 更多精采內文。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89861204888_b9.jpg9789861204888_b10.jpg

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
      我很怕走進洗手間之後看見傳統烘手機。你洗好了手,走到這玩意兒旁邊,把手伸到下方,在有怪味的一股熱氣下搓著雙手,感覺無聊得很。接著,你用褲子抹乾雙手,走出洗手間——這下子你或許覺得雙手更髒了。傳統烘手機這種只會教人懊惱又懼怕的東西,催生了Airblade烘手機。
      Airblade所採用的基本技術已存在一段時間了。你到洗車場,就能看到這種技術用來把水從車上吹走。我們曾經在另一項案件中研發「風刀」技術,那時有個同事手溼溼的,於是運用風刀吹過雙手,把手吹乾。這一道氣流薄膜,功能和雨刷類似。
      我們在決定過濾氣流之前,曾做了許多原型,畢竟把洗手間骯髒的熱風往手上吹,實在讓人不敢恭維。我們的濾網可過濾99.9%的細菌。我們也努力讓這烘手機不容易遭到破壞,甚至能防止嘔吐物導致的污損。由於我們不必加熱空氣,因此耗電量更低,也表示送到垃圾掩埋場的髒紙巾更少,碳足跡也更小。使用Airblade的商用客戶告訴我們,他們省了一大筆錢。
      我們現在正考慮推出家用型產品。廚房顯然就用得上,因為廚房手巾一沾上不新鮮的食物,可就討厭了。沒錯,我們也在思考將類似的技術運用到淋浴間,因為我遇見的每位美國人都建議我這麼做,他們不想再用溼答答的浴巾了。

9789861204888.jpg 更多精采內文。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46-47.jpg

阿拉斯戴爾.蘭斯理(Alastair Lansley):
      建築規劃書中,客戶要求打造一座兼具古今優勢的二十一世紀交通匯聚點,讓這座雄偉的車站於英國重現。規劃書中提及了許多規範的區域與條件,包括一長串指出古蹟至少須符合哪些要求的說明。
      車站鐵軌位於所謂的「巴洛繫帶」(Barlow Tie)上,這條繫帶拉住了車棚壯觀的彎曲圓拱,以免圓拱承受不住重量而垮掉。這些圓拱可視為許多弓,弓弦則往上方的彎拱拉近三分之一,而這些圓拱則彎曲,在頂點輕輕碰在一起。如此一來,支撐著屋頂的繫結並不明顯,看上去十分優雅。事實上,火車鐵軌載台就是巴洛繫帶,而這條繫帶是由像是桌腳的鑄鐵柱子陣列支撐。這是非常有效率的設計,一方面在月台下方留了儲存啤酒的空間,也正巧給了我們獨一無二的好機會。
      我們經過辛苦的分析,獲英國文化資產委員會(English Heritage)與倫敦康登自治市(London Borough of Camden)的核可,才將巴洛繫帶的火車載台切開,引進日光與通風到一側的地下室,以及另一側的手扶梯與樓梯。地下的空間可說是絕佳的商店地點,讓我們壯觀的車棚能維持整齊,同時商店也暢通無阻,如柏靈頓拱廊(Burlington Arcade)般優雅,絕不會和牛津街一樣凌亂。

9789861204888.jpg 更多精采內文。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89861204888_b1.jpg9789861204888_b2.jpg

加拉哈德.克拉克(Galahad Clark)
      我與建築師庫哈斯(Rem D Koolhaas)成立United Nude品牌,讓它成為創意集合體。我們要建築與家具的尺度縮小至更親密人體的尺度;而至少就我看來,最好的表現方式就是製作性感的女鞋。
      我們推出的第三雙鞋子是「伊姆斯」(Eamz),想當然爾,靈感來源是伊姆斯夫婦查爾斯(Charles)與雷伊(Ray Eames)的經典椅子設計。我們檢視了那張椅子如何運用美麗的椅腳支撐中間的支柱,認為可以運用類似的方式,支撐人類的腿。
      伊姆斯鞋一直十分暢銷,它採用皮革與軟麂皮,內裡完全使用皮革。鞋底中央正好是足部的最佳支撐點,我們設計得讓這鞋款比其他高跟鞋更穩、更具彈性與伸展性,在舒適度也贏得許多獎項。有些人甚至稱這款鞋為「魔法高跟鞋」,因為它看起來很不真實。自從伊姆斯推出之後,其他鞋子設計師也把這個概念運用到他們的鞋子上。
      我們的目標在於打造出獨特的代表性產品,讓它禁得起時間的考驗,而不是只顧著為每一季創造許多時尚產品。我們給予自己挑戰,要讓每一款鞋背後都有故事;這樣可以為我們帶來創意的方向。

9789861204888.jpg 更多精采內文。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源:苦悶中年男的情緒出口

/苦悶中年男子

大多數成年人都認為自己應該是懂得自己的吧,從小到大一路成長,從青澀到成熟,歷經求學、就業、結婚、生子……,經過人生一個又一個階段,到了三十好幾的年齡,如果還是孤家寡人,或許仍會有些不確定性,如果已經成家立業,甚至為人父母,不管現狀如何,對於自己的一切,就算仍有疑慮,至少,一個安定的家庭,應該是一個人的寄託,安定力量的來源,不是嗎?

 《失去你以後》的女主角艾莉從小的好朋友露西婚後定居於倫敦,距離並沒有造成兩人友情的隔閡,雙方仍然保持緊密的聯繫,艾莉更成了露西女兒蘇菲的教母,這樣的關係一直維持著。直到某一天,露西在一場意外之中喪生,親眼見到母親被殺害的蘇菲受到驚嚇而不肯開口,艾莉匆匆拋下丈夫趕赴倫敦,一肩擔起照顧蘇菲的責任,誓言要扛起好友留下的擔子,直到放心為止,甚至連回家的時程表都無法決定。

人總是置身於自己所造成的混沌之中而不自知,艾莉以為自己不過是負起理所當然的責任,讓好友可以安心離去,卻在滯留倫敦的日子裡,逐漸發現情況不對勁,艾莉無法回覆丈夫菲力普詢問歸期的疑問,仍然一心認為只要蘇菲無恙一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卻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暴露出自己婚姻其實大有問題的真相。

原來,艾莉的婚姻中曾經有過失去孩子的苦痛,艾莉一心以為自己無法從傷痛走出,卻因此忽視菲力普的痛,無形的裂痕在彼此的婚姻中擴大,艾莉選擇視而不見,在倫敦悼念好友,陪伴蘇菲對艾莉來說,是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卻也是潛意識裡逃避的藉口吧。

作者茱莉.布絲包姆透過從一開始就不存在的露西來述說一段表面和樂融融,其實卻有著問題的婚姻,艾莉無意發現露西的秘密,驚訝於心目中神仙眷侶般的露西竟然也有背叛的一面,甚至願意放棄丈夫與蘇菲,與外遇對象私奔遠走;而艾莉的父母親,雖然年紀不小,卻總是在分手與復合的循環中度過,又是另一種鮮明的對比;當艾莉反過頭來思考自己的婚姻,當菲力普終於無法忍受艾莉的漠不關心,決定結束兩人的婚姻生活,才讓艾莉從自欺欺人的夢境中驚醒,這是否也是一般人總是逃避而不敢面對事實的寫照。

書名《失去你以後》看似描寫一對好姊妹分開之後的心情,卻是藉此刻畫現代人複雜又艱難的感情問題,兩個不同背景環境中成長的個體一旦日日夜夜生活在一起,想要完全沒有摩擦,沒有爭執與意見相左的時候很難,更何況面對巨變之後,如何同心協力撫平傷口更是一門學問,逝去的露西像是替好姊妹艾莉打開了一扇窗,讓她有機會重新省視自己,帶著蘇菲走出陰霾的同時,也像引導著自己的靈魂,重新尋回愛情的真諦。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源:piggy的窩

文/湛藍

艾莉與露西是相交三十年的手帕交,婚後露西與夫婿格雷定居倫敦,擁有一個八歲的女兒蘇菲。雖然相隔兩地,姊妹情誼不變,除了平日大量通信外,每年倆家人還會相約一起度假。艾莉是蘇菲的教母,膝下無子的她與先生菲力普將蘇菲視為己出。某日,露西在送女兒上學途中慘遭殺害身亡,親眼目睹意外的蘇菲從此躲進自己的世界,拒絕開口且惡夢不斷。得知惡耗的艾莉隨即下波士頓的一切前往倫敦參加葬禮並決定留下來照顧蘇菲,期望能幫助蘇菲走出喪母之痛,也安撫自己喪友的悲傷。在艾利的細心照料下蘇菲終於重新展露笑容,回到學校上課也漸漸回歸生活正軌。然而艾莉自己卻面臨人生的關卡,徘徊在友情與婚姻的十字路口,同時間更發現好友露西從未對自己說出口的驚人秘密。原來很多事情並不如艾莉想像般,不管婚姻、友情或親情..

露西驟逝讓艾莉再次面臨人生重大打擊,世界跟著瞬間崩解,她說服自己絕對有留下來照顧蘇菲的理由。為了蘇菲,就算牲婚姻,放棄工作也無怨無悔,然而她真正想逃離的其實是被罪惡感與羞愧炮火重擊下體無完膚的人生,及走不下去的婚姻。曾經艾莉與菲力普非常相愛,倆人擁有幸褔美滿的婚姻生活,一起開心的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沒料到最後卻以悲劇收場。艾莉把流產意外歸咎於自己的不小心,始終無法原諒自己讓她遲遲走不出傷痛。自覺與菲力普的悲傷不同調也讓倆人漸行漸遠,最後婚姻亮起了紅燈。如今艾莉得以將從沒機會展現的母愛轉移到蘇菲身上,認為唯有拯救蘇菲自己才有重生的機會;唯有跟蘇菲一起攜手釋放悲傷,才能按下生命的重新啟動鍵。

《失去你以後》描述一個失去母親的女孩與一個生命二度重創的女人,如何攜手走過悲傷的心路歷程。我以為書名中的「你」不單單指露西及艾莉未出世的小孩,更包含了友情、親情及婚姻危機。表面上看來是艾莉幫助蘇菲,事實上真正不願也不敢面對事實的是艾莉,是露西母女讓艾莉得以重新審視生命及婚姻的價值。講婚姻道親情向來是我最感興趣,也最能引起共鳴的小說題材,《失去你以後》在作者寫實的筆觸下,將情感轉折細膩刻畫,一路讀來感觸良多,尤其是女人為人母的改變及婚姻部份。不管是艾莉雙親分分合合的奇特婚姻,格雷與露西看似美滿卻面臨破碎的通俗婚姻,或艾莉與菲力普不堪一擊的婚姻,再再說明婚姻這門課著實不容易修。

格雷說,「婚姻生活並不易容易,過來人為什麼不提醒我們?」艾莉回答,「誰說沒有。我們大概只是期望自己例外」,說穿了在婚姻這條路上任何人的遭遇絕不會是空前,也不可能絕後。或許這樣說對喪子的艾莉太苛刻,但每個人表現悲傷的方式不同,艾莉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悲傷中,無限放大了悲傷,因而看不見菲力普的悲傷,也接收不到對方的關心及努力,要說真正背叛婚姻誓約的該是艾莉自己。

我很喜歡艾莉與蘇菲共讀《秘密花園》療傷及生活互動的橋段,我也很享受跟孩子共讀的樂趣。但無法認同艾莉對待菲力普的方式,太不公平,也太自我了。然而,我卻不得不承認,逃避向來是人們明知不可行卻慣用的療傷方法。面對悲傷沒有足夠的勇氣正視,只能避免碰觸傷口,阻斷與悲傷相關的一切,以為就此可以得到自由,卻是傷的更重。至於露西的秘密我就跟艾莉一樣震驚,「人在世上有權力盡量去抓住能抓住的快樂」話是沒錯,但前提是不能踩在家人的傷口上,如果要牲家庭換來個人幸褔,即便有天大的理由,多完善的補救措施,我不以為然。我猜露西難以說出口是因為自己也無法真正說服自己或好友接受吧。

《失去你以後》是作者的第二部作品,文宣上說媲美《我的孤兒寶貝》,可我要說比起《我的孤兒寶貝》,《失去你以後》更得我心!茱莉.布絲包姆最終如讀者所願給了艾莉與菲力普一個完美的結局,可真實人生卻未必如此幸運。不過閱讀的最大意義就是透過別人的故事,回頭檢視自己的人生,不斷的提醒自己不要等真正失去了才覺悟。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自logo3.png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大家對於英國的印象,不再只有過往的貴族紳士國度的嚴謹刻板印象,英國已成為全世界競相取經的創意島嶼,充滿活力的設計大國,而《從設計島到創意國:英國頂尖設計全解碼》書中解開每一件來自各設計領域啟迪人心的創意點子秘密。書談的是來自全英國一時之選案例的創意思維,與一般設計書不同的是,不是專注單一設計領域的奇異構想,而是以市場上實務經驗為經,全面多元開放的設計範疇為緯,捉住大師們的細膩獨特而敏感的創意思維,與各式創新的想法概念,絕對衝擊你的靈感資源庫。

ST KEA Identity 聖凱教會識別。  (P74/75)

文/李俊明 (本文作者為 設計與生活風格作家、《2535》雜誌編輯總監)

作為《從設計島到創意國:英國頂尖設計全解碼》首集譯者,同時又是生活美學與設計書寫者,讀這本書時似乎有點過份著迷,也投入太多情感;它不但勾起當年深夜伏案與首集譯文奮力搏鬥的回憶,同時也讓我不時對照著這幾年觀察、探訪英國設計的美好經驗。

很 佩服負責編撰本書的作者約翰‧索瑞爾,能有這樣的行動力完整蒐羅不同層面的英國創意表現,再次以「書」這樣令人可以細細品味的媒介出版。這是一種自信的表 現,也是一種帶著優雅的炫耀。看過整本新書的中文版面,我在腦中思索,最適合用來形容當代英國設計或創意表現的,該會是什麼樣的中文字詞?

我決定以放空的心情,再次一遍遍瀏覽本書。說也奇怪,翻到西服設計名家Ozwald Boateng那篇時,他提到:「真正的設計能力,在於相信你的直覺,並將直覺融入作品」。這剛好與我的想法產生強烈共鳴,腦海中也自然浮現「出其不意」這四個字。

我的直覺告訴我,這四個字很貼切!令人驚豔的英國創意,往往出現在最不可能想到的地方,這就成為了一種有趣的國家創意特色。

瞧!這整本書的企畫與編排概念,就很不同於一般大堆頭的設計書,它簡潔、舒緩、多元,有時甚至也帶了一點幽默。誰看過用大自然地景圖片來做設計書的開門頁與單元分隔呢?多棒的創意!

反思、革新、顛覆、人文主義、轉變、流暢、精準、透明、紀念性…等單元命題,除了延續首集風格,也點出了更為宏觀,更以人為本的發想思維

至於書中取材,那就更不用說了;大至火車站、奧運競技場、藝文表演空間以及電視台企業識別改造,小至信封、郵票、書封、燭臺、躺椅布面、字體字型…每一件都讓人驚呼:「為甚麼英國人可以想到這些令人拍案叫絕的點子!」

可是這樣說也很弔詭,所謂「英國人」,其實早已不是印象中的盎格魯薩克遜白種人;今日的英國,匯聚了來自全球的靈活腦袋,在開放多元的環境中,激盪出燦爛繁盛的創意之花。

因為新與舊文化的撞擊、傳統與新潮並存的渴望、在地與外來的拉扯,促成了英國創意的這些「出其不意」。你可以試著想像一下,在傳統文化仍然當道的氛圍或心態下,為了求新,其實大致只有兩種結果;要不就是非常巧妙地融合當代生活與傳統,要不就是徹底背離傳統,開創全新格局。

而英國正是以這樣的力道,發展出許多出其不意的創新,給所謂的文化創意,加了很多Twist & Turn。

因此當代英國的創意結晶,不只出現在英國,也早已走向全球;英國文創更因此成為許多國家在發展相關產業時的借鏡。

看了本書,我再次想到,談創意、論設計,往往容易落入對於作品的狹隘討論介紹或特定議題關注,而陷於「見樹不見林」的弔詭。幸好這本全新的《從設計島到創意國:英國頂尖設計全解碼》,以獨特的議題設定分類,為我們找出看創意、學設計的另外一種綜觀方向。

我期待,我們可以一直被這樣「出其不意」的創意「驚嚇」,而深深愛上創意與設計。

Boateng Savile Row 波坦英式西服

約翰.索瑞爾John Sorrell馬可孛羅 | 出版日:2011/01/13

博客來 .books.com.tw(79折) 誠品 eslite.com(85折) 金石堂 kingstone.com.tw(79折)

更多好書 可參加 馬可孛羅三杯茶好書團

marcopo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